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社会化过程塑造大脑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大脑新皮质对于人类群体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新皮质是大脑最表面的皮质。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思考问题。

某物种要想生存,就必须应对各种挑战。适应挑战,才能发展。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原始部落,相互协作的群体当中,丰富的社交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人们需要了解并实际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某个群体的社交能力越强,就具有越强的生存能力,最能适应生存环境,结果大脑功能也更加复杂。今天,有些人认为,人类群体为了躲避敌人和生存而进行团体合作。在过去物资贫乏的时代,人们必须互相配合,保持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共同生存下去。如果一味你争我夺,也无法生存。此外,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统治阶层的结构、社会中个人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货物交换等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搜索和运用能力获得了极大提高。

在人类进步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的生存压力所迫,所以大脑有了更大进步,结果,人类学会了短时间内将所有相关社会信息联系起来。人类的新皮质在大脑容量中的比例与人类群体聚集数量的增长成正比。早期人类群体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人之间。而今天,一个公司群体的人数可达数千人。

从这点来看,早在逻辑推理受到重视以前,人类的社交技能就已经产生并投入使用了。人类大脑新皮质最开始主要是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随着人类发展,后来新皮质也主要负责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进化论者认为,新皮质和杏仁核都是从情感大脑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皮质与大脑的情感神经系统紧密相连。

新皮质可以帮助人准确解读某个群体,不过,在此过程中,分析的数据和情感信号必须和谐一致,解读后的结论才准确。实际上,每个认知性心理活动都包含情感因素,比如“那是一把椅子”是一个认知结果,但是它可能包含着“我不喜欢它”的情感色彩在里面。

我们进入电梯,大脑神经系统马上运作。我们随即扫视四周,知道向谁打招呼,寒暄几句,也知道哪些人应该敬而远之。大脑可能会发出声音:“老板今天心情好像不好,别惹她。”一个人能否在组织中与他人合作,这影响他在这个组织的前途。大脑神经系统会负责我们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相关细节。

即使我们总要处理很多枯燥乏味的信息,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继续留意我们情感的细微变化,我们面对数不清的信息时,也会解读它们背后的情感意义。我们可能在聆听时观察对方说话的音调、所选的措辞、微妙的手势变化、所安排的时间等,在对方的信息背后肯定蕴含着情感信息。对方信息中的情感因素会促使我们继续谈话交流或是起到阻碍作用。双方合作是否顺利既要看彼此是否表意清晰、合乎逻辑,又要看双方的情感交流是否顺畅。



合作的艺术


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是施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是一位认知理论家。他说,今天的科研机构和组织中社会合作更加受到重视。现在跨学科的领域能够发展都是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布朗说:“许多理论家以一种纯粹理性的角度看待学习。但是,如果请教成功人士,问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他们通常会说:‘我们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与人接触和交流学来的。’这就需要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许多人生活中常常碰壁,就是因为不知道怎样融入人类社会的生活环境当中,不知道怎样建立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往往只注重认知能力,忽视为人处世的能力。其实,只要把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就能创造不少奇迹。”

布朗管理施乐公司在硅谷的研发设备分公司。公司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他说:“这都是大家合作的结果。现今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没有哪个天才可以凭一己之力完成什么。其实,托马斯·爱迪生本人也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我们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不可能单凭自己有所成就,都要对他人的知识有所借鉴,也要与人合作。”

在很多领域,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工作,尤其是科研或研发领域。要想在这些领域成功,社交能力必不可少。布朗说:“管理时,一个重要技能是辨识人心,了解事情的全局。管理者能促成很多事,但是怎样推动他人帮助你做事呢?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审时度势,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绪,能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如果员工所在的工作环境较轻松,管理者就更需加深对员工的充分认识。”

布朗还说:“有些人忽视了推动团队合作的动力。我曾与某个研究人员在会议结束后聊天,他说对会上讨论的情况完全不知所云。可另一个研究人员却非常了解会议的动向和进程,知道什么时候该参与、怎样提问,也知道哪些问题最重要。我敢肯定,后者不仅工作上游刃有余,在工作以外的其他场合也必定能应对自如。”

布朗还补充说:“通过他人制造影响是一门艺术,关键是把人才聚集起来,让大家受到吸引一起投入工作,这样他们就成为科研的核心力量。如果做到了这点,下一步就是把公司其他人也吸引进来。然后,把信息传播出去,让该领域的其他人接受你的观点。交流不只是向他人传播信息,也包括让他人体会和感受信息的内容和情感因素。这也是一种情感能力。”



群体优势之集体智慧


在今天的工作场所,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个工作人员都拥有与工作相关的一部分信息或是相关的某项技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凯利曾问过各行各业的很多员工,他的问题是:你的头脑中储存了多少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1986年,人们回答说是约75%,但是到了1997年,这个比例却降到了15%~20%。毫无疑问,这是由于知识爆炸。据说,21世纪的知识量远远超过过去的知识总和。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增长的速度依旧与日俱增。

鉴于这一事实,我们从网络或是团队中进行知识和技术专长的互助就更显得重要了。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集体智慧。

哈佛大学权威理论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说:“一个人不可能将全部才能集于一身。”他指出,现在的工作中,重要的不只是计算机、数据库等工具,还有公司的同事、相关领域的同行,也包括通过互联网或电话保持联系可以求助的帮手。

毋庸置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科学数据也支持这个结论。有人曾做过实验,实验中,一些大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一门课程。在最终的考试中,他们先各自做一部分的试题,交卷后,再给他们增加一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后作答。

研究人员曾针对数百个群体进行过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群体得分大多数时候都高于优秀个人最高得分,反复多次实验,结论仍然如此,有些群体组成一个团队的时间很短,仅是为了进行实验才临时组队,可是实验结果仍是群体得分高于个人得分。如果一群人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场的人越多,记住的内容越多,在场有三个人比只有两个人时整体记住的内容多,四个人在场比三个人在场记得多。

查克·诺尔(Chuck  Noll)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是匹兹堡钢人队的前教练。他曾对我说:“我所学专业本来是数学。我在做球队教练之前,就一直坚信团体的力量等于每个人优势之和。可是我做了教练后,明白了,集体的力量不一定等于所有人之和,也许集体发挥的力量大于或小于每个人优势的集合。这要看大家怎样合作。”

集体智慧要想顺畅发挥,能集中力量一起思考问题,行动协调一致,就需要情感能力。仅有高智商,或是掌握顶尖的技术不足以让一个群体团结在一起。

剑桥大学商学院曾进行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情感能力对集体智慧的影响。研究人员让120个模拟管理小组为一笔模拟的生意做决定。其中,有些小组完全由高智商的成员组成。尽管每个成员都非常聪明,但是整个小组的反应却比其他小组差,没有发挥出他们的综合优势。研究人员观察这些小组的运作过程,发现了原因:高智商成员把大量时间花在激烈的辩论上,最后,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学术研讨会。

高智商小组的另一个弱点是,所有成员都选择了同一类型的任务,他们因为眼前任务中有挑战认知能力的部分,就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的批判力进行分析。没有人跳出这个思维框架考虑工作所涉及的其他部分,比如,他们不考虑制订计划、搜集并交换具体信息,未针对工作进展情况彼此沟通,也没有协调计划具体执行的情况。小组成员都急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小组整体表现糟糕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