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协调,而非简单地组合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凯奇·达迪赛斯(Keki  Dadiseth)担任印度利华有限公司董事长之日,正值印度商业环境变化多端之时。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管理实践和结果非常成功,管理水平处于行业前沿,但公司仍需要摆脱那些在新环境下被视为官僚、封闭及缺乏透明度的文化。实际行动几乎与取得的业绩一样,经常被大肆渲染,文化规范支持严格的层级制度,而非全面的权力下放。因此,想要提高办事效率非常困难。尽管企业的管理发展进程不错,但缺乏透明度,因而大家都很质疑公司的晋升和表彰制度。

凯奇·达迪赛斯接受了这次挑战:为了树立典范,他总是以身作则。他会塑造自己想要的变化,让大家都参与到创建新愿景和新现实的过程之中。他的理念是离心领导力,即公司的重心并不仅仅是董事长,每个人都是获得成功的重心所在。一年之内,公司的文化发生了变化,在公司内部也变得开放、互相信任,同时企业权力也得以下放。一如既往,印度利华有限公司仍是联合利华公司盈利最多、受到高度重视的公司之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免疫力项目在印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卫生主任莫妮卡·夏尔马(Monica  Sharma)认为项目本身需要打一剂强心针。虽然该项目鼓励员工与贫困村庄儿童免疫力卫生队紧密合作,但组织内400名员工中多数——包括文员、会计以及管理人员,并没有接触到这些鼓舞人心的工作,因而也不会受到鼓舞。莫妮卡打算把工作一线的激励感带到后勤工作室中,因此她制订了一个计划,鼓励所有的办公室员工定期抽出时间,到提高儿童免疫力的地区中去,实际参与现场工作。办公室的最高领导者渡边瑛美(Eimi  Watanabe)领头,她的两个副手托马斯·麦克德莫克(Thomas  McDermott)和卢卡斯·亨德拉塔(Lukas  Hendratta)都在这次成功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大家都完全支持并鼓励她的这一举措。最终,员工们亲身体验了支撑他们工作的使命和理想,为了一个更加统一的目的而凝聚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实施了重大的重组,虽然这项工作很有必要,但却使许多员工痛苦不已。直到变革结束,多数人仍觉得自己与这座常春藤大学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认为自己会在此奉献终身。但随着角色和责任的急剧转变,他们失去了多年以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多数人都感到很沮丧,觉得失去了自己曾经的形象。为了使变革议程正常进行,校长朱迪斯·罗丹(Judith  Rodin)和执行副校长约翰·弗莱(John  Fry)希望建立更广泛的激励议程,并且这种激励可以为整个团体共享。就是这个词“团体”使他们开展了一项工作,旨在创建共鸣感,让校内外人士致力于一个共同的愿景。


领导者经常说,希望他们的员工能与公司的战略保持一致。但“一致”这个词意味着建立一种机制,使大家指向同一目标,就像磁场中分子极性的排列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战略,用企业目标这样干巴巴的语言表达,主要是传达给了理性的新大脑皮层。战略性愿景(以及与之相应的计划)通常都是线性的、有限的,忽略了奉献精神建设所必需的意志和热情。

正如上述案例所印证的,要想使大家真正接受变革需要协调一致,即与促进人们情感和智力的共鸣感保持一致。问题是如何使大家接受你的愿景和商业战略,并激起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情商领导者知道,这种协调需要的并非只是让大家意识到战略本身这么简单。它需要的是直接触及人们的情感中心。

协调,并非单纯地保持一致,为组织愿景提供激励的热情。当这种协调性生效时,人们会感觉到来自集体的鼓舞,感觉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使大家协调一致的愿景,可以创建共鸣感,可以使组织保持和谐,建立大家集体合作的能力。

与任何战略性计划相比,一个有说服力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将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人与商业计划共同决定成败。成功取决于组织内员工的关注点、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协作方式。

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是南加州大学的教授兼知名领导力专家,他将协调性称为“通过愿景管理关注力”(他认为这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就像利用团队理想凝聚大家的力量一样。当组织面对重大的运作方式变革,以及最初成就组织的愿景变得陈腐、需要注入新鲜活力时,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协调性,需要让大家深入地参与整个过程,了解组织的情感现实与人们对组织的理想愿景——其中包括他们在组织内的个人交际的愿景——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然而,领导者还必须再迈出一步,让组织中的员工负责整个变革进程。这正是上述案例中领导者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案例,看看领导者是如何协调企业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并带来持久变革的。

成就你想要的变革:凯奇·达迪赛斯和印度利华有限公司

凯奇·达迪赛斯,是印度利华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他接手公司时正值印度商业环境处于深度变革之际。印度利华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优质管理和企业发展的经验,是业界公认的最佳典范。

虽然印度利华有限公司得到了业界的尊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达迪赛斯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在印度现在自由化的商业环境下,公司需要迅速变革,摆脱那些在新环境中被认为是官僚、缺乏透明度的根深蒂固的文化。

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文化,并使企业符合他的愿景,达迪赛斯知道它所需要的并不单单是讨论、新政策甚至培训。他需要按自己预想的行为,始终以身作则。办公室里一幅精装的日本版画成了他的座右铭:“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智。”一开始,他采用了亲和式领导风格,再辅以恰当的民主式风格,这种方式的组合在公司里并不多见。他放弃了自己的日程安排表,采用开放的政策,从不拒绝员工与他谈话。在人们说话时,他总是认真地倾听。他会征求员工的意见,并把他们的观点加入正进行的决议中。他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制度,与员工一起在食堂用餐。他会以个人身份与员工接触,他知道谁的儿子生病了,谁的女儿在学校获奖了。他知道谁真正关心自己的工作,并会公开给予赞扬。当遇到困难时,他会鼓励并支持员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他将决策权下放,尽可能地下放至整个公司。通常,他会呼吁大家深入了解自己,发现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并将其付诸行动。

虽然最初达迪赛斯这种新的领导风格被质疑,但很快大家就明白这并非做作之举:这是真实的。他是如此平易近人、直率坦诚,任何人都无需为了接近他而耍心机。他待人真诚,做事也非常人性化,这些积极的因素产生的效果就是,大家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这种效果得以延展:其他领导者开始看到员工致力于团队奉献的价值。员工们开始效仿达迪赛斯的姿态,文化规范渐渐走向开放和互惠。自上而下管理的思维定势被打破了:人们不再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必要的猜忌上,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互相支持、同甘共苦,公司的合作精神得以提高。突然间,承担责任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创新也更加简单。从工厂工人到高级经理,任何观点都可以在公司畅通无阻地传递,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得以提升。

虽然公司拥有了强大、开放的人际关系,达迪赛斯仍然很关注他的目标:提高公司的绩效。正如他所言,“舒适的人际关系会带来不适的问责制”,他认为人际关系不可太过于舒适。因此,虽然他呼吁公司的领导者,要像重视业务一样,重视与员工的关系,他也坚持一种新的责任制:对公司、对彼此以及对他们的个人价值。

最终,事情进展得越来越快,也更加顺利。虽然参与的人数更多了,但以前需要耗费几周才能做出的决议现在只需几小时甚至几分钟而已。大家对决议的奉献提高了,一部分是因为参与度提高了,还因为人们更加信任他们的领导者。现在他们发现想要逃避或是责怪他人变得更加困难了。他们的关系建立在更多的信任和了解上,领导者们也开始承担更多责任。

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公司的业绩显著提高,战略落实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提升,公司里几乎每个人都有发展议程表,并全面落实每一步。凯奇·达迪赛斯也身体力行,起到了带头作用。他和他的团队想创建一个全新的企业,他践行了所需的准则:透明、包容、诚实、严谨以及绩效,准确诚实地评估企业的运转,实施绩效奖惩制。为了实施改革,必要时达迪赛斯会运用自己强有力的身份象征,帮助大家理解并践行新的问责标准。总之,他改变了公司的基本准则,建立了新的公司愿景,创建了共鸣感。

纵观此次公司改革,凯奇·达迪赛斯遵循了一些有助于改革的基本规则。


·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上,创建共同基础,并且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改变以及其原因。通过阐明问题,揭露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潜藏习惯,公司的真实现状变得清晰可见,并且成为改革的动力。明晰现状,大家才能开诚布公地谈论企业的运转状况,为大家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提供共同的基石。

·专注于理想愿景,同时结合能够创建共鸣感的领导风格,让人们畅谈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并培养大家对公司的奉献精神。人们的个人目标与意义非凡的愿景结合在一起,会使寻找实现愿景的方法更加安全。

·将言语转化为行动。首先应该从领导者开始。将大家团结在一个理想周围,将言语转化为行动,树立新行为的典范——这就是领导者的职责。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莫妮卡·夏尔马对此就有很好的理解。

践行使命:莫妮卡·夏尔马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89年,莫妮卡·夏尔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印度卫生部主任,负责免疫项目,她知道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有太多的孩子死于一些常见的、可预防的儿童疾病,比如麻疹,而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死亡,该项目的目标就是改变这种可悲的事实。但项目初期,她感觉到有些事情一直困扰着她:400位员工中多数人觉得他们与组织的使命和鼓舞人心的工作相距甚远,虽然他们日复一日地支撑着这些工作。这是因为大部分员工都在主办公室里工作,没有机会像卫生队那样感受组织的目标,卫生队的工作正是为各个村庄的孩子进行免疫接种。

莫妮卡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将大家团结在一个共同使命上,那就是将员工的情感与他们的工作相连,联系他们在组织中的个人理想愿景。“我制订了一项计划,可以让所有人都参与到项目的实地工作中去。”莫妮卡告诉我们,她劝说基金会的高管层,希望他们允许她将400多位办公人员派到各个村庄的免疫门诊体验工作。高管层很支持她的计划。渡边瑛美代表和她的两个副手托马斯·麦克德莫克、卢卡斯·亨德拉塔意识到,尤其是在大型组织中,如果即将产生创新和变革,他们应该支持那些推动者。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员工们可以看到——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他们真正的工作是怎样的。他们负责把孩子们聚到一起,然后带他们去诊所:他们近距离地接触了卫生队的工作。第一次,他们能感受到日常工作中潜藏的真情实感:激动与希望,以及孩子母亲们的质疑与担忧,她们害怕那些注射器,也为孩子担忧。渐渐的,这些总部的办公人员明白了自己在拯救这些孩子的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使是那些繁琐或日常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位司机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过去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简单地把卫生队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他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和那些村民接触过。而他在村里的诊所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等待接队员们的时候,他开始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他开始与工作人员和村里的母亲交谈。他看到了孩子和母亲的担忧与恐惧,看到母亲安慰孩子时有多困难。

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位司机开始把母亲们聚到他的车前,他告诉她们为何免疫接种如此重要,安慰她们副作用并不可怕,并且建议她们如何安抚孩子。他建立了自己的微型讨论会,为诊所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即兴的临时工作使父母变得更加平静,也了解更多的情况,同时诊所的工作也更方便、更高效。此外,他还提高了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对办公室人员贡献的认识度。同时更明显的是,这位司机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工作的热忱使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天,他把某小队的工作人员送到村庄,结果几小时过去了,疫苗却迟迟没送到。如果是在过去,他可能只是无奈地耸耸肩,然后再把小队送回去。毕竟,运送疫苗并不是他的工作,他也没必要非得加班挽救局面。然而,现在他能理解如果没有接种到需要的疫苗,这些母亲和孩子会有多失望。他开车去了远处更大的一个村庄,几个小时后把疫苗带回来了。

这位司机就是在践行新的文化规范:参与其中,有所贡献,并践行使命。通过让所有员工都接受并拥护他们的使命,莫妮卡·夏尔马营造了一种共鸣感,它的影响比任何简单的改革计划都更持久。莫妮卡的愿景式领导风格,可以帮助员工看到他们的贡献——无论是在办公室里的幕后工作还是在外奔波——是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健康的。她意识到,为了让员工了解他们的努力的意义所在,他们应该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并且了解他们的工作是如何践行自己的信仰的。

同时,如果改革仅止步于此,那么这些一次性的实地探访可能很快就会被大家遗忘。但莫妮卡知道,为了把这些鼓舞人心的时刻转化为团结大家的新方法,转化为影响力更加持久的新文化规范,员工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需要共同讨论各自的经历,分享感受以及收获,相互讲述那些能定义组织新文化的故事。

为此,莫妮卡在周末举办开放式聚会,员工们可以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的经历。当他们开始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寻求建议时,莫妮卡就会采用辅导式领导风格,树立相互交流的典范,大家开始学会互相帮助。这些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鼓励和友爱。人们参与其中,并受到了鼓舞,对彼此的合作也非常满意。

即使是多年以后,现在在印度工作的许多人员还记得莫妮卡转折性的倡议,也许这是他们工作生涯中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莫妮卡对他们的信任,虽然他们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她依然相信他们可以到各个地区帮忙。这种信任使许多人——比如那位司机——都超越了自己的个人期望。他们记得莫妮卡总是平易近人,在整个改革进程中一直给予他们支持。

当然,莫妮卡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她把人们团结在体现儿童基金会价值的使命周围,为他们提供具体有形的方式来实现愿景。通过了解他们的情感,建立他们对工作意义的人性化需求,莫妮卡帮助他们调整对这个更大使命的价值观和贡献。这就是正在运行中的共鸣式领导力: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并让他们与可实现的愿景相联系。作为领导者,莫妮卡·夏尔马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

但当组织所需要的整顿远远不止态度问题,还包括工作方式上的深刻改革时,又该怎么办?在这种改革之中,对某个愿景的共鸣感有时可以团结员工,舒缓疲劳,使员工们专注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宾夕法尼亚大学20世纪90年代时面临的一场危机印证了这一点。

适应社区:朱迪斯·罗丹、约翰·弗莱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重组改革,员工们的角色完全发生了改变,这动摇了许多人多年的自豪与满足感,他们看似安全、有保障的未来消失了。人们害怕失去工作,同样重要的还有,他们觉得在这所常春藤大学工作是一种“特权”,失去这种昔日的形象令他们沮丧不已。尽管这次重组对学校的未来非常重要,但改革本身却让员工充满恐惧、闷闷无语。

校长朱迪斯·罗丹和执行副校长约翰·弗莱意识到,他们需要做些事情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改革议程能顺利进行。因此他们转向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激励议程——转向学校以外的社区——使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并致力于一个共同的愿景。

他们采取的第一步就是,宣布为外部社区服务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责任,而非只是从社区获取。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其附近的西费城社区多年来都不曾听到过的立场。实际上,这所大学与城镇曾经历过一段关系紧张时期:何时何地发展建设学校,谁来保持清洁安全的环境,谁负责处理上升的犯罪率,双方都曾为了这些问题而争执不休。

罗丹和弗莱的愿景并不只是豪言壮语,它是具体可行的。他们与市政官员、学校教师和校长、警察以及房地产专业人士一起,建设起灯火通明的新街道和公园,提高当地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使居民获得资金重建家园。他们提出了约束性的计划,鼓励宾大教授和员工搬到学校附近居住,而他们则开发新的宾馆、零售商店以及服务,同时也吸引居民和游客前来消费。他们还着手了一项有雄心的计划,雇用当地居民,在建设项目和其他业务往来上与位于西费城的少数民族企业和女性所有企业开展合作。

随着新战略实施给宾夕法尼亚大学员工带来的利益的突显,员工们对改革进程中的合作也充满力量和激情。谁能拒绝与邻里建立友好的关系?谁又能拒绝新的公园和其他基础设施,拒绝犯罪率的大幅下降,拒绝迷人的房屋改造,拒绝在创造性融资帮助下搬到一个充满活力、令人兴奋的城区的机会?推动战略实施的价值观——城市改造和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社区——本身就很具吸引力,回报率也很高,使员工们再次觉得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分子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次大举搬迁对西费城的影响非常显著,从现在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就可以看出。但它对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影响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让学校里的员工参与到西费城议案中,罗丹和弗莱也可以调动大家参与其他更困难的事情。员工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领导者的确相信改革进程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开始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更艰巨的内部改革议程。最终,罗丹和弗莱创建了一种共鸣感,让大家对这个战略充满希望,因为它与他们的个人价值观相符。这使得改革愿景的意义非凡,同时也可持续进行下去。



打造高情商企业


虽然只有近期的研究才开始表明,情商对于组织的成功是多么重要,但它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却不是一个新概念。确实,工作场所中的情商和共鸣感也许可以借鉴古人原始群居的组织原则:那些50~100人不等的群体,因共同的纽带生活在一片土地上,他们的生存依赖于紧密合作和相互理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远古平原上生活的狩猎采集群体与印度利华有限公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或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团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在任何拥有共鸣的人类群体中,人们在相互接触与和谐相处中寻找意义所在。在最好的组织中,人们共享“他们是谁”这样一个愿景,共享一种特殊的共鸣感。他们有很好的适应、理解与被理解的感受,同时还有在他人面前的幸福感。

高情商领导者的责任是创建这种共鸣型组织。这些领导者让员工参与到发现个人与组织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组织的现状,并且帮助员工区别哪些是有害的,建立组织的优势。与此同时,他们把员工团结在一个可实现的理想之下,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展示员工合作的新方式。他们建立了共鸣,并确保通过管理组织起伏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体制,使这种共鸣可以持续存在。

通过对组织的研究与合作,我们提出了一些约束性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具有共鸣感、高情商的效率型文化。研究有三大发现:发现情感现实,使理想形象化、具象化,保持情商。在下面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一个发现。

发现情感现实


·尊重团队价值和组织一体性。愿景是会改变的,但随着愿景的改变,领导者需要确保神圣核心——每个人都视其为至高无上的——完好无损。第一个挑战:从他人角度而非单单是个人角度,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神圣核心。第二个挑战:看清哪些必须改变,即使它很受重视,也要让其他人看到这一点。如果核心的信念、思维方式或文化真的需要改变,人们应该主动推动改革。这是无法强迫进行的,所以当人们参与到这种改革进程中时,需要有强大的个人动力——这种动力最好来自于希望和梦想,而非恐惧。采用愿景式风格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尊重周围人的情感和信仰,同时坚定不移地展示实现梦想所带来的益处,最终对这一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退步为向前。我们认识的一位标靶射击教练对他的学生们说:“如果是在战斗中,一定要有最快的速度,否则可能会丧命。”建立共鸣感和高情商组织亦是如此——鸟枪式的改革方法并不起什么作用。组织缺乏的是放慢速度,让大家参与到组织体制和文化的探讨中,这是至关重要的。动态问询这种方式需要的是支持、辅导式的方法和民主式风格:领导者必须认真听取员工们对组织文化和情感现实的观点。辅导式风格(领导者认真倾听个人观点)和民主式风格(在团队对话中建立共识)可以确保员工们参与改革,增加他们对工作的奉献精神。高情商领导者依赖这些领导风格,因为它们可以放慢速度,让领导者准确、强烈地感受到员工们成功所需要的支持。

·从高层开始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高层领导者必须致力于面对组织情感现实的现状,同时围绕某个理想愿景建立共鸣感。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非常必要,因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接受了改革后才能建立共鸣感。这就意味着组织内正式的、非正式的领导者们都要参与到谈话中,探讨组织的运转状况,以及如果组织运转朝良好的方向发展该是多么鼓舞人心。抽出时间讨论这些事情绝对是一种强有力的干预,这会促使人们去思考、探讨,并且指明道路。一旦建立了兴奋感和支持,由言语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也就会增加,这种热情会产生动力。但行动也需要指导:理想、集体价值观以及新的合作方式。透明的目标、公开的改革进程、多数人的参与以及新行为规范,都为共鸣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