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23 具体化和抽象化

书籍名:《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作者:樱井弘


“也就是说,总经理认为这个行业的固有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想为“实用”争辩时

——将语言抽象化后再进行整理,更容易拿出具体案例

虽然第17节讲到“从第三方的角度发问,让对方举出具体事例”,不过会话时不少人仅会谈论一些具体的内容,尤其对那些缺乏战略眼光和实际经验的商务人士来说更为明显。

遇到这种情况,问话人可以用“也就是说……”来归纳对方话语的要点,将话题抽象化,提高对方看问题的层次。

公司内部的意见听取会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吧:

上司:“老板想让大家提出好的点子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部下A:“现在的时代,定时上班已经有点不太合时宜了。像我就是夜间活动类型。”(具体提案)

部下B:“我想要一间转换心情的休息室。弄个咖啡厅就很不错。”(具体提案)

上司:“也就是说,建立让每位员工都感到舒适的工作环境?”(抽象提案)

部下B:“对,没错!说一千道一万,是工作风格的问题。在休产假的C小姐也说过,‘把开会放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外让人没法好好照顾孩子’。”(从抽象概念中得出的具体提案)

上司:“原来是育儿措施啊。那之后把有需要的员工召集起来开个意见听取会,正巧关于工作效率方面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新的抽象提案)

部下A:“要说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得更新电脑。现有的电脑运行速度太慢了,请尽快给大家购买最新的设备吧。”(基于新抽象提案的具体提案)

两位部下最初提出的意见原本是非常个人化的具体提案,意见本身没什么问题,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是不能直接原封不动地汇报给老板的。

所以在这里要运用“也就是说”,使谈话内容抽象化,从而理清脉络。

用金字塔图形来解释的话,“引入弹性工作制”和“设置休息室”为并列关系。在它们上层的是“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

把谈话内容抽象化、拔高看问题的层次之后,就可以从“育儿措施”这个提案中得到“禁止在正常工作时间外举行会议”这样新的主意。

更妙的是,这位上司通过抛出“提高工作效率”这一新的抽象提案,引导部下提出了具体建议。

下图中,纵向表示具体化和抽象化之间的相互转换,横向表示众人提出的具体提案。

如图所示,有这样一个如同指挥塔一般十分自如地控制谈话流向的人,那么讨论的气氛就自然热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