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真相与错觉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真相与错觉

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

书籍名:《真相与错觉》    作者:塔莎.欧里希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的个性,你会怎么说?你可能会说,你是比较被动的或友善的,又或者恰好最近你做了人格测验,可能会说自己属于专家型/性格胆小怯懦/  擅长协调/擅长理性分析。

心理学家经常用“人格”一词来描述人类的行为模式。模式便是我们在不同情形下始终如一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比如,如果我某天早上不耐烦地吼同事,可能只是因为累了。但如果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吼她,那么不仅她不会与我友好相处,我自己也会意识到自身的易怒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格测验最先被用于协助军队选拔士兵,自那以后,心理学家一直将其用于测试人的个性。大部分职场人士都进行过人格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霍根人格测评、DISC性格测试、Insights人格分析、Emergenetics心理测试、社交风格测试、大五人格量表、伯乐门人才评估测试、凯尔西人格气质量表、Frue  Colors性格色彩学分析等等。光是在美国,市场上就有超过2  500项人格测试[22],有些确实效果惊人。尽管自我意识独角兽们将这些测试视为重要的自我意识里程碑,但他们还是称自己还不足以独自培养真正的洞察力。

另外,只关注行为模式在多数情况下的表现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审视具体情况下的个人模式。让我举一个无伤大雅(或许稍显丢脸)的个人案例。几年前,我和一些管理者在乌干达,我们开会的地方是一个疗养中心,那里风景优美,人迹罕至,只能乘船进出。我们一行人到达码头时,那里有两艘船:一艘供我们乘坐,一艘用来运送我们的行李。尽管当时还没搞清状况,但我立刻变得焦虑,一路上花了很长时间和同行的人争论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我们的行李会不会丢。结果,几分钟后,运行李的船又跟上我们了。

还有一次,我出差去洪都拉斯讲授一个领导力课程。我的客户租了三辆大蓬货车去机场接所有人:两辆车坐人,一辆车放行李。我们到酒店时,所有人的行李都在,唯独没有我的。我们找遍了所有地方,最后在机场的路边发现了我的行李。当时的我完全呆掉了。尽管知道行李中所有东西都是可替代的,我却坐在酒店大堂哭泣,像被偷了钱。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行李不一定真的会丢。在那一刻,我开始怀疑自己有一种模式:当行李不在身边时,我会不安,不,应该说是极度不安。鉴于我一年旅行超过10万英里,这倒是很中肯的顿悟。

几个月后,我和丈夫去看望他的弟弟和弟妹,他们那时候住在哥斯达黎加。我们决定搭乘一辆小型飞机去巴拿马一个名为博卡斯德尔托罗的小岛度周末,认为一定不虚此行。飞机很快到达小岛上的小机场,那里只有一栋破旧的建筑。一个女人板着一副面孔,手里拿着三孔档案夹负责“移民”事宜。我们租住的房子的物业经理好心地载了我们一程。他把我们的行李放在了皮卡车的后备厢,我们一行人全都挤在后座。响晴的天毫无征兆地下起了暴雨,我的脸紧紧贴在后车窗上,无助地望着被淋湿的箱子。

但这次,我立马意识到当时发生的一切。我看着丈夫,严肃地对他说:“我的箱子淋湿了,我很不安。”

“我看出来了。”他回答道。

“我想,我可以试试深呼吸几次,或许能够稍微镇静一点。”我这样做了,也真的平静了一些。对这一模式有所了解后,我在此后更加留心,生活也有了显著改观。

人们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模式支柱来说的确如此。不管是荒谬的行李分离焦虑症还是其他什么,认清自己的模式,尤其是适得其反的模式,有利于我们掌控自己。比如,如果你性格内向,连续参加几次会议后感到筋疲力尽,这时候就要独处几分钟,在一天结束时好好放松一下。如果你工作时间过长就会发出一些言辞激烈的邮件,那么深夜回信时要先保存在草稿箱中,早晨看一遍再发送出去。如果你小酌几杯红酒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要打电话给前任男/女朋友,最好在还没喝多时把手机交给你的朋友(最好你的朋友开车送你回家)。重点是,首先要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才能在事情发生时进行确认,之后可以试试做出不同的以及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