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为不作为

书籍名:《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这一类别处理的问题是,在两种后果完全相同的实例中,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之间是否存在道德状态的差异。想想后面这个例子。假设某人在喝酒时中毒整个就是件坏事,有人可能马上就会接着问,在酒中下毒(积极作为),与没能阻止别人喝下其他人下过毒的酒(消极不作为),是否存在道德差异?在这一类别中,指导思想是确定当面对一系列参与者仅仅存在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的区别时,是否能运用同等的道德标准进行判断。

这是另一个得分较低的类别:21.6分。这表明人们倾向于认为,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的差异很大。这是道德哲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对于涉及安乐死的法律同样关键。对许多人来说,当医生允许患者死亡时,他就违规了,更别说当他们能够救治患者,却放任其死亡的时候了。



规模大小


最后这个类别探讨的是规模大小是不是道德判断中的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会更清楚。想想牺牲1个人就可能救回10个人的情景,与牺牲10个人就可能救回100个人,在这种选择当中是否存在道德差异?这个类别的指导思想是确定当你处理仅有规模不同的一系列情况时,你是否能不做修正或调整地运用道德原则?

我们觉得这点会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大规模的苦难给我们更多的情感冲击。例如,不管什么时候,发生死亡人数巨大的火车相撞事件都能占据报纸头条,哪怕同期还发生了死亡人数相同或者更多的车祸。

这一类别的平均分与地理距离相同,都是26.4分。看起来人们确实认为规模能造成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没有那么重大。



最后的陈词


我们不能说你的答案正确与否,原因在于本章测试处理的是道德学说中最极端的系列问题之一。一方面,我们不能自顾自地临时调整道德原则以符合我们的说法;另一方面,在情境中做出道德判断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将情况的差异性考虑进来。

这个练习邀请你严肃地考虑你做出的辨别是正当的还是自私的。举个例子来说,即便重视家人甚于陌生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有没有一个界限呢?假如你利用个人关系让小孩进入一所学校,而将另一个更有资格的孩子排除在外,又怎么说呢?即便优先考虑自己的社区是合理的,到什么程度这就会变成歧视或者对待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呢?本章测试无非是一个游戏,但是这些道德选择却不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