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第8章

书籍名:《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你以为你懂艺术你就真懂艺术吗?

伟大艺术生成器


博物馆里的画作,听到的谬论比任何世人听到的都要多。

埃德蒙·德·龚古尔



是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品?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这些问题激起人们永无休止的追问,至今没有定论。这或许是出于越是没有答案,我们越想要找到答案的心理。如果有人说快速马车合唱团的音乐比莫扎特的作品更出色,或者奥兹·奥斯朋是位比济慈(Keats)更伟大的诗人,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就不仅仅是欣赏品味的问题了,而是这个人根本搞错了。

这一章将带你找到你心目中定义伟大艺术品的关键因素,说不定,根据你的评判标准,快速马车合唱团的成员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呢!



预习:什么是伟大的艺术


是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答案五花八门,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主要有6种解释。评判一件作品是不是伟大的艺术品,只需要说出各种因素在评价艺术品上的重要性就行。

为了帮你做出判断,我们摘选了哲学家对每个关键因素的看法。先看看这些说法,确定我们讲的是一码事。读完之后,请做测试的第一部分。



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有趣的是,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有时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技艺是必需的,因为艺术品之为艺术品,总是需要艺术家的技艺来创造。可是,概念艺术的出现使得一件物品,譬如便池,经过某种方式的概念化,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品,因此,艺术家的艺术技巧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更成问题。

也有哲学家认为,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意图谬误”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们写道:“作为判断文学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作家的目的或意图无法得知,也不值得参考。”他们针对作家说的这番话,同样适用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家。

与之相反,英国同时期的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写道:“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对斯克鲁顿而言,最起码要把艺术作品视为艺术家的创作,这是审美鉴赏的关键。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许多哲学家将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可是,事实上这些哲学家都强调要“适度”,强调要将审美愉悦与我们体验到的其他快感做出区分。

康德清楚地区分了这三者,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康德的意思是,快感和审美对象跟现实存在无关。例如,假设我们在注视某个风度翩翩的男士或妩媚动人的女士时体验到了快感,在康德看来,这种快感大部分是功利性的,因为它夹杂着对被注视者的欲望。与这个人享受鱼水之欢的可能性,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臆想出来的,都是我们在注视他们时体验到的快感的一部分。真正对人进行的审美鉴赏,我们的快感必须是纯粹欣赏他们的面容,而不管他们是否真实存在。

还有许多哲学家设法把纯粹的审美愉悦与其他粗野的快感区分开来。例如,印度艺术哲学家库马拉斯瓦米(Ananda  Coomaraswamy)在谈到“味”——这一印度人特别的审美愉悦形式时,就认为这种乐趣有别于其他日常快感,比如

口腹之欲。与感官愉悦相比,“味”的体验更近似于宗教体验。

当然,这表示就算有千百万人喜欢“小甜甜”布兰妮的歌,我们还是可以说,她的音乐为人带来的乐趣是不合宜的。至于这种区分是否合理,还是仅仅是摆谱的托辞,这个问题留着以后再说。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持这种浪漫主义观点的大有人在。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R.G.Collingwood)就对表现出这种特征的艺术作品赞赏不已。然而,我们可得小心点儿,不要误解他的意思。这不是说艺术作品是某种情感的无意识爆发,相反,通过所选择的艺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才是艺术家的技巧所在。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但是,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呐喊、尖叫或欢笑。

托尔斯泰的观点与此类似,他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再说一遍,根据这种观点,艺术家远非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必须具备诱发受众产生相同感受的技巧和能力。对托尔斯泰而言,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他看来,除非被诱发的情感能在某些方面提升道德感,不然艺术作品就毫无价值。无论体验到的是何种激情,艺术家都应该将其传达出来,托尔斯泰丝毫不觉得这种观点有什么浪漫可言。对他来说,艺术家只应该表达高尚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在许多人认为艺术可以尽情发挥,不受任何道德教条约束的今天,艺术作品必须能在某些方面起到提升道德感的作用,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有些过时。有一种浪漫主义看法认为,艺术家应该无拘无束、自由地展现自己,随着缪斯女神的指引而动。

然而,强调艺术的道德性已成传统。托尔斯泰呼吁道德,是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我们是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做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因此,一本小说是精彩还是拙劣,我们可以各抒己见。但是,倘若问起这本小说是否合乎道德,我们最终能达成一个所有明智的法官都赞同的结论。

这种意见一致性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公共经费对艺术的补助。托尔斯泰认为,只能为人提供乐趣的艺术作品,没有理由获得补助。为什么歌剧与舞蹈的趣味性被赞赏,但纵酒与综艺表演却被排挤呢?

也有人依据别的理由强调道德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与美感。

我们通常认为艺术作品是具象的:肖像画描绘了某个人,小说揭示了一系列事件,音乐可能传递了某种情感。然而,也有许多人反对这种艺术观。他们的看法是,艺术作品之所以成其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其实它的伟大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假如你在打量一幅立体派画作或者抽象画,情况尤其如此。这类作品要想成为杰作,全在于处理颜色、形状和纹理的方式,看三者能否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或者让人愉悦的整体。音乐可能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音乐完全不能再现任何事物,但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响通过编排组成了一个令人愉悦的整体。

20世纪早期,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让这种观点变得泛滥。这种说法在康德的作品中也有所流露,他认为真正的审美鉴赏只能出现在对艺术作品的非功利的凝视中,思考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或是含义都背离了审美鉴赏,真正的审美鉴赏只能关涉作品本身。

这种艺术观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艺术作品。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只有在人们说它呈现了什么的时候才展现出它的魅力,它呈现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在弗朗哥政权的炮火蹂躏下,西班牙人民和牲畜遭受到的巨大伤害与痛楚。如果仅仅从形式方面来考察这幅画,而不谈画面上的象征特征,似乎就错过了它最重要的内容。

作品必须展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柏拉图以艺术妨碍了人们正确理解现实为由反对它,在他看来,真正的现实是“理念”世界。理念是完美的“蓝图”,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理念的摹本,因此,任何特定的椅子都是永恒的理念之椅的低级摹本。由于艺术表现的是实际存在的椅子与其他物体,所以它和真实隔着两层。艺术无非是栩栩如生地表现着真实世界的摹本,任何想要了解真实世界的人都应远离艺术!

幸运的是,柏拉图不是这个话题的盖棺定论之人。他的反对者并不总是明确指出艺术能反映表象背后的真实世界,不过,他们经常暗示,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例如,亚里士多德谈到悲剧的“净化”作用,他把艺术看作是一种能使我们处理普遍情感的工具,人们通过观看戏剧,直面这些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它们。荀子认为,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因此,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实。叔本华认为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杜威也说,艺术让我们体验到真实世界的和谐,这在日常经验中是体验不到的。



开始测验


第一部分 :你心中的伟大艺术


现在该来了解你的想法了。做完测试后,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回事了。

要成就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请依据以下的重要性分数,在下表中,给每个因素打分。打分的时候,先不要管A-D这几栏。

重要性分数如下:

至关重要4分

非常重要3分

比较重要2分

有点重要1分

一点也不重要0分

完成第一部分后,请继续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带谁去荒岛


第一步

请在脑海中挑出两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任君选择。你最好非常熟悉所选艺术家的作品,以便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第二步

选出这两位中你喜欢的一位。如果觉得很难抉择,那么设想自己被放逐到荒岛上,你只能带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去。为了避免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假设你能带走的作品数量相同。例如,不要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多,你就选择莎士比亚而不是西尔维亚。也不要说你无法抉择。

第三步

接着,把两位艺术家的名字写在之前的表格里:一个写在A栏下,一个写在C栏下。

第四步

根据第一纵栏中列出的各个因素,分别评估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根据各因素在作品中的反映程度,给其评分。

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该因素4分

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该因素3分

部分体现了该因素2分

较少体现了该因素1分

完全没有体现该因素0分

例如,如果你选择的艺术家是“起笑蛙”,你认为他的音乐极其搞笑但缺乏道德或人生教训,那么请在“为人带来乐趣”那一栏计4分,在“道德或人生教训”那一栏计0分。

第五步

现在稍加计算,在每一栏中,请将“有多重要”那一栏的分数和A栏的分数相乘,得出的结果写在B栏;然后照样把“有多重要”那一栏的分数和C栏的分数相乘,得出的结果写在D栏。

第六步

然后分别计算B、D两栏的总分。

例子如下:

第七步

继续往下读,了解以上测验的全部意义。



测试报告


设计这个评分系统是为了大致显示,根据你心目中评定伟大艺术家的标准,何为伟大的艺术家。例如,如果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在某个关键因素上达到了最高值,就会得到最高分4×4=16。然而,如果某个因素在作品中只有微不足道的体现,无论如何都称不上重要,那就只得1分(1×1)。

因此,根据你的选择标准与对每位艺术家的评分标准,得分高的艺术家便是伟大的艺术家。在我们的例子中,“起笑蛙”打败了达明·赫斯特,这个分数是谁打的呢?

你愿意带着他的作品去荒岛的那一位,是否正是你觉得更伟大的艺术家呢?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果你用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来重复做这个练习(试一试),你会发现,在很多时候结果全然相反。当然,把责任推到我们的评分系统出了问题是个好借口。可是,我们认为也可以做其他解释:人们口中所说的他们认为成就了伟大的艺术品的因素,有时并不等同于他们真正看重的,在他们喜爱的艺术品上反映出来的那些因素。

从参与调查的在线网友那里收集来的数据能够证明这一点。每个网友被要求给事先选定的艺术家打分,在告诉他们这些分数的真实含义之前,我们先问他们将带谁的作品去荒岛度日。结果发现,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和判断,人们常常会选择作品得分较低的那一位。

为什么会这样?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我们的调查本身有缺陷。好吧,这项调查肯定有不完美之处,虽然这种说法能解释一些显而易见的例外,但我们不认为它能解释绝大多数现象。

第二种解释是,对很多人而言,艺术的某个方面比其他方面更重要,这一般是指艺术带给人们的趣味性。他们真心认为,莎士比亚比“小甜甜”布兰妮更伟大,但是,如果让他们做出选择,他们更愿意听着布兰妮的歌在沙滩上翩翩起舞,而不是看《暴风雨》。如果事实就是这样,那么再回头看看那些分数,你会发现,在趣味性上得分较高的艺术家,就是你想要将他的作品带往荒岛的那一位。

这个解释在很多时候也许是对的,然而,很多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或者是那些想要附庸风雅的人不愿承认,自己对流行音乐、畅销小说或者好莱坞大片的喜爱胜过伟大的艺术品。

这带出了对这一结果的第三种解释。“伟大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观念终日萦绕在人们的心里。它并不一定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想法,仅仅是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如此这般。因此,当被问及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作品时,他们提供的是“正确”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希望这个测验能让人们诚实地检测自己对艺术的真正看法,以及艺术作品对他们的重要性。这将鼓励你打破众所周知、口耳相传的观念带给你的禁锢。

说到众所周知的观点,我从参与这一活动的在线网友中搜集了一些数据,看他们认为哪些因素对成就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最为重要,以及我们提到的10位艺术家中谁的得分最高。

以下是决定艺术作品伟大与否的“美学要素”的名次表:

排名前10的艺术家



最后的陈词


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在判定一件作品是不是伟大的艺术品时,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艺术作品是否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这说明浪漫主义的艺术观仍然最为盛行,即使在艺术界中并不做如是观。

事实上,另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艺术作品不是用来提供道德或人生教训的。奥斯卡·王尔德曾因主张艺术应该超越道德而被视为无耻,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主流。

“小甜甜”布兰妮在我们的伟大艺术家名单中排名第10,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但其他结果可能颇富深意。简·奥斯汀排第一,尽管与她后面的其他三位重量级男性相比,她通常被认为还不够伟大。也许我们的排名比那些标准意见更公平,那些标准意见充满了欧洲经典作家的偏见。如果你认为米尔斯·戴维斯比莫扎特更伟大,这就更耐人寻味。不过,我们不希望从这个表格中引申出更多的东西,这个表格仅仅反映了网友的意见。科特·柯本真的比毕加索更伟大吗?这里面隐约透露出某种东西,并不仅仅是少年心气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