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4.7 供给曲线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我们的第三个结论最好用图4-2包含的信息来表示。图4-2只不过是把表4-2中的信息画成了图。柱状图上的横线表示史密斯种植玉米的边际机会成本,以给定大豆价格为1.00美元时相应的市场价值衡量。(第一个柱形的高度是1美元,第二个柱形是1.10美元,依此类推直到第十个柱形,高度是1.90美元。)我们已经看到,如果玉米的相对价格在每单位1.00美元以下,他是不愿意生产玉米的;只有当玉米的价格涨到每单位1.00美元时,他才愿意供给1单位玉米;如果价格涨到了每单位1.20美元,他可能愿意生产2单位的玉米。这条向上倾斜的线就是史密斯的玉米供给曲线。每一个柱形都表示了生产玉米的边际成本,在供给曲线下方的面积代表了史密斯的总生产成本(即所有边际生产成本的加总)。

图4-2 供给曲线就是不同产出水平下的边际机会成本曲线

注:图中的柱形表示生产每单位玉米的边际成本(以美元度量)。史密斯想确认玉米的价格能补偿他生产的最后一单位玉米的成本。因此,如果玉米价格是每单位1.10美元,他就生产2单位玉米;如果价格是1.80美元,就会鼓励他生产9单位玉米。这样,我们就可以画出一条向上倾斜的玉米供给曲线。价格越高,他供给的量就越大,这反映了供给法则。

供给曲线表示了某种商品在不同可能价格下的不同供给量。在我们的例子里,它代表史密斯在不同的玉米价格下的计划产出量。因为他的生产面临越来越高的边际机会成本,所以只有期望到会有更高的玉米价格来补偿时,他才会多种玉米。如果他预计每单位玉米能卖1.90美元,他就会生产10单位玉米。

这个例子用一种简化的方式说明了所有供给曲线的基础。供给曲线就是某种商品不同产出水平下的边际机会成本曲线。当人们愿意为这种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时,这个较高的价格就会促使那些拥有或掌控资源的人们供给这种产品,只要他们供给这种产品的边际机会成本低于这一价格即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供给量,但总的供给曲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