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2 自然灾害时供求的协调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让我们首先考虑胶合板的供求。美国人每天使用150亿~200亿平方英尺的胶合板:其中很多是由美国国内厂商生产的,不过也有大概8%是从巴西出口到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的前几天,胶合板的价格跃升了10%、20%直到30%,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卖家突然同时变得极度贪婪?我们如何才能测度评估(这种贪婪)?好在我们经济学家知道,作为最后的手段,人们都去购买胶合板密封家里的门窗以保护财产,于是需求本身向上跃升(需求曲线右移)。准确地说,胶合板一夜之间变得更加珍贵了。我们可以预见到,需求的上升将拉高胶合板的市场价格。进一步地,当供给者预期到价格的上升,他们会立刻撤回一部分供给——第4章已经介绍过这样的逻辑:“保留一部分商品等到价格上涨得更高时再出售。”供给暂时的减少与需求的激增一同作用,即使飓风还没有来临便可以拉高胶合板的市场价格。我们在图6-1中阐释了此过程。

图6-1 暴风雨前的平静吗

注:胶合板原来的价格是P1,但当风暴来临时,人们开始计划用胶合板加固门窗,这时需求曲线右移。而经销商则选择将胶合板储存起来,等到风暴过后再卖一个好价钱,供给曲线左移。结果是风暴还没来临时胶合板的价格就已经上升了,从P1上升到P2。

为了赶在飓风之前撤离,数以百万的汽车都去加油,这导致飓风来临之前汽油的价格同样猛涨。灾难来临时人们的计划与平时显然不同:需要更多的胶合板来密封门窗,然后需要更多的汽油来离开灾区。两种情况下需求曲线均向右移。如果这真是所谓“贪婪”的迸发,那么买方和卖方一样脱不了干系。

非经济学家和批评者们将这种内生的价格上涨称之为“敲竹杠”(price  gouging)。这样的用词有何用意?谁又被“敲了竹杠”?是消费者吗?这样的价格上涨最初恰恰就是由消费者自己引发的!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更高的价格反映出此时胶合板、汽油这类商品相对更加稀缺。在风暴肆虐之前、之中乃至过后,这类商品都会变得更稀缺,因而更有价值。

更高的价格促使计划的进一步调整,直至达成协调。灾害过后,胶合板的价格至少上涨了50%,其他建筑材料如钢材、钉子、板材甚至PVC管材价格都翻了倍。这些还只是全国的平均值,在那些直接受灾的区域,价格涨得更高。随着时间的推进,更多的资源从其他地区被运到墨西哥湾。设想你是一个国内建材的分销商或国外建材的进口商,你是会把货物运去别的省市或是什么无名小镇,还是将其投入墨西哥湾地区的供给?你会有怎样的行为激励?除了危急时为国家出一份力,或许更大的激励是你可以将这些建材在灾后重建中卖出更好的价钱。

风暴过后建筑需求继续上升,但已开始被增加的供给所满足……

多亏各种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变化所传递出来的信号,市场不仅鼓励生产者为国(也为自己)出力,同样也调动了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板材等的高价格会让别处的房主们推迟翻新他们的房屋,于是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新奥尔良那边更有价值、同时也是开价更高的用途上去。信不信由你,用于制造PVC管材所需塑料树脂的价格上涨,激励西雅图那边的一位意大利面分销商削减了需要用塑料袋包装意大利面的进口,这样更多的塑料原料可以用作制造PVC管材,并用于濒墨西哥湾的几个州的重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增加的供给来自其他胶合板价格较低的地区。

批评价格上“敲竹杠”的人们不仅没有给这个说法一个准确的定义,而且没有理解市场所传递的信息和激励。价格系统在灾害情况下与平时运作得一样有效。有些人孜孜不倦地要求对“敲竹杠”者罚款、收税,甚至干脆监禁,如果真的被一贯而又毫无保留地施行,反而会破坏国家危急时人们相互协调计划的能力。这样协调的任务就落在政府部门如联邦应急管理局的身上,与价格机制相比,其绩效记录并不能称得上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