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4 价格固定时的竞争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在自由市场中,短缺的时候价格会上涨,带来市场出清作为无意结果。但是,设定价格上限会导致另外的无意结果:汽油的持续短缺。市场相对价格能传递关于某种商品相对稀缺性的重要信息。既然不让多收钱,也不让多给钱,人们会怎样应对短缺呢?我们一定会看到,购买汽油的非货币成本会上升,因为汽油是稀缺品,必须被以某种标准分配。如果我们用法律禁止了货币价格这一分配手段,就不得不使用其他的分配规则,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设计。等待购买汽油的人会试图找出新的分配规则对购油人群加以区别,而且他们会互相竞争以努力达到这个标准。他们的竞争会使总成本增加,除了价格之外,还要加上购买汽油的非货币成本,总成本会不断增加,直到需求量不再超过供给量。

加油站前的长队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当人们想到,如果汽油的价格被抑制得很低,他们有可能买不到他们想要的数量,这时人们可能就会早早地去加油站排队,以免加不到油。但其他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队越排越早,越排越长。排队等待无疑是一种成本。

旁白 消费者之间互相竞争!

有些人可能会四处搜索,而不是排队一直等,甚至雇人排队,20世纪7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就有人这么干过。搜寻时所花的时间和汽油都是额外的成本。还有的人可能会做交易:给加油的工人一笔小费,让他偷偷比原定多加一些;要么在加油站停车并支付一笔特别的费用;要么同意在加油站做其他汽车保养维护;要么直接给加油站老板送些戏票。所有这些竞争方式都会增加买油的成本。成本会持续上升,直到需求量最终降低,和供给量一致。

旁白 虽然面上的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如果在当前货币价格下不能得到全部满足,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增加购买这种东西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带来货币价格的上涨;而如果是购买某种东西的其他某种成本上升,我们就能相当肯定有某种社会压力(例如法律规定的价格管制)把货币价格压制住了。当这一现象发生时,队会越排越长,搜寻会越来越难,甚至要用某些特别的安排来分配商品,因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即出现了商品短缺。

这与灾害时我们宝贵的价格协调机制有关。2012年10月,飓风“桑迪”给美国东北部海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风暴过后,严重的汽油短缺随之出现。在新泽西州,人们要在几英里的长队中排2个小时给汽车加油。你能猜到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新泽西有反价格欺诈法。随着需求的增长和价格的上涨,最高限价发挥作用,带来供需数量的失衡。

旁白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当中发挥分配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无论何时,如果我们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和服务,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