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7.7 作为剩余索取者的企业家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要想理解企业家的角色和剩余索取权的功能,一个好办法就是问:“谁是老板?”生产一种商品需要很多人的协作,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那么每个特定的操作谁说了算?人们怎样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很多问题上,人们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利益会发生冲突。假设“东方工业街”[1]上有一家小手工作坊,阿喀琉斯坚持认为,每一件活儿打6个铆钉绰绰有余,而赫克托尔则认为要是每件少于9个铆钉,那就是粗制滥造。9个铆钉当然会使产品更耐用,但是生产的成本也就更高。耐用的东西会吸引更多的顾客,但因为更高的边际成本就得开更高的价格,这又会吓跑一些顾客。赫克托尔觉得,这事儿应该他说了算,因为他有工程师的学位,但是阿喀琉斯不把学位放在眼里,说他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分歧可能只是纯粹的意见分歧,但如果赫克托尔是铆钉工人,他的真实目的是想加班,或者阿喀琉斯是铆钉工人,他的真实目的是想减轻工作负担,事情就复杂了。最后到底是谁说了算?再推进一步,由谁来做决定?

旁白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意愿带来了决策权。

简单的回答是: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如果你想当老板,你就一定得拥有剩余索取权。前提是你获得了团队中其他人的共识,这需要你跟他们谈判:“你要什么条件?”然后企业家保证满足这些条件。当然,这个保证要得到大家的信任。要想说服别人放弃他们的次优机会,让他们搁置自己的疑虑、异议甚至反感而听从企业家的指挥,企业家就必须提供可信的保证。

[1]  下文作者用了特洛伊战争中死对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例子,命名有意见分歧的工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