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8.11 艾德·赛克找到了一个办法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让我们回到艾德·赛克的案例上。假设他收集的电影票需求数据,能帮他把学生需求和教工需求区分开。我们已经在图8-4中画出了两条需求曲线,分别显示学生和教工对周五电影票的不同需求。(假如你把两条曲线相加,即把不同价格下每个人群的需求量相加,你会得到如图8-1所显示的需求曲线。)我们的问题如下:如果艾德知道这些不同的需求曲线,他能不能为学生和教工制定不同价格,从而提高净收益?

图8-4 每周电影票的需求

直觉告诉我们这个做法是可行的。学生通常收入不多,因此往往会关注价格。想看电影的教工不太可能因为价格略有升高而改变他们的主意。通过降低对学生的价格,提高对教工的价格,艾德可能会做得更好。

回想一下,当边际成本为零时,艾德给每张票定价5美元,卖出500张票,因此获得最大净收益。现在他应该对每个人群分别制定等于边际成本的边际收益。

学生票卖出175张时,边际收益为零(边际成本)。要卖出175张学生票,艾德应该将学生票价定为3.5美元。

教工票卖出325张时,边际收益为零。要卖出325张教工票,艾德应该将教工票价定为6.5美元。

艾德仍旧会卖出500张票。但是现在他的总收益将是2725美元,而不再是2500美元,他的净收益将从300美元提高到525美元。

为什么这种方法会生效?它之所以生效,是因为在票价都为5美元的时候,学生对电影票的需求弹性大于教工的需求弹性。学生对价格变化更敏感,教工对价格变化不那么敏感,通过降低学生票价,提高教工票价,艾德更有效地针对不同人群按照其支付意愿索取收益。

但是要注意,整个计划关键取决于艾德识别各类人群,并且防止他们转卖电影票的能力。如果让学生买了3.5美元的票,学生再把票转卖给教工,这个计划就失效了。如果艾德能以低成本印制不同颜色的电影票,并且在门口验票的时候要求出示学生证或者教工证,那么他的差别定价系统很可能是可行的。

旁白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是销售者必须能够:(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3)控制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