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1.3 经济理论和政府行为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假设所有社会运转的参与者,都想通过理性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试图解释社会的运转。我们在第8章详细介绍了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法则,实际上我们在整本书中都用到了该法则,它其实是如下假设的一种正式表述: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动,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动。正如我们之前指出过的,经济学家并没有假设货币或物质商品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关心的唯一成本和收入(或收益),也没有说人们追求的利益必然是狭隘自私的。经济学理论让人明白各种人类利益的社会后果,为什么它不能用于分析那些决定了政府行为过程的人为目标与社会进程呢?

我们的答案是它的确适用。那些指导《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编辑工作的社会互动原则,和那些指导联邦储备公报编制工作的相比,其差别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和私有企业一样,政府也会持有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相应的也要获取生产资源并考虑其边际成本,也就是用于次优用途所能带来的价值。政府和私有企业一样,也必须为它们需要的资源竞价,并向资源所有者提供足够的激励。政府除了正面激励之外还可以使用负面激励(negative  incentives),这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在后文中还将继续探讨)。例如,坐牢的威胁或许是某些人每年报税时决定上缴多少的主要激励因素,但民间的募捐就不能使用这种激励手段。尽管在决定政府产出的分配上,货币价格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政府也还是会面临市场销售和觅价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对政府供应的产品来说也存在需求曲线,由于这些产品特有的稀缺性,它们必须依靠某种差别标准进行配给。于是对政府产品有需求的人就会竞争以满足这些标准,才能按划定的价格买到相应产品。这种看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将政府看作“天外救星”(deus  ex  machina),好像是上天派来救苦救难的神,或者是古希腊剧作家在剧情陷入焦灼时,安排舞台机器升上来的神灵角色。它让我们对政府的预期更加现实,促使我们询问,何种条件可以使政府在某种既定环境下有效行动,而不是假设政府永远都可以得如所愿。这种看法也提醒我们,如果用第三人称单数的代词“它”指称政府容易产生误导,因为政府是众多不同人的互动,根据占优势的产权做出决定。

旁白 回想第1章,只有个人进行选择。

如果你疑惑产权和政府行为有什么关系,那你可能暂时忘了,经济学家使用产权的概念来描述游戏规则。政治过程的每个参与者,从选民到行政人员再到总统,对各自可以做什么以及可能做什么都会有某种预期,这些预期反映了产权(property  rights)。如果我们用“人们认为他们可以拿走的东西”这个短语来替换“产权”也许会有帮助,但遗憾的是这个短语含有阴谋和不道德行为的意味,并非我们的本意。但是这个短语确实传达了产权这一概念的力量: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衡量所作决策对自己来说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在参议院办公大楼中是如此,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里也是如此。理解这两个世界的关键是了解参议员和股东各自拥有的不同“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