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5.5 信贷与失调:不可持续的繁荣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旁白 ……而人工降低利率则恰恰相反。

但是在第14章我们已经了解到美联储能够且经常操控国家的货币供给。因此我们不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美联储决定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提高信贷供给——尤其是涨幅超过了第14章中讨论的理想中的货币均衡值,怎么办?根据家庭储蓄的时间偏好判断,家庭储蓄和消费计划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美联储的政策。

美联储实行廉价信贷政策后,市场结算利率下降。但是这并不是利率的变化(一些经济学家将其称为“自然”利率)导致了人们储蓄的存期变化。实际储蓄并没有增加。尽管如此,信贷供给(曲线)增加,如果家庭储蓄增加,企业将采取同样的措施。

企业看到的是什么?新的机会。低利率能够鼓励企业吸纳廉价贷款……可能数额远远超过他们的消化能力,这一点图15-1中能够体现。

图15-1 咬一口,咀嚼,噎住

注:中央银行的信贷扩张让市场利率降低到原始利率以下,导致投资者投资原来赚不到钱的项目。但是这种“繁荣”是无法持续的,因为实际存款没有增加。投资“咬一口”,经济系统来不及“咀嚼”,所以就“噎住”了。

如果企业认为某种产品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它们将增加该产品的产量。生产资料的产量将提高,尤其是消费者不再购买的产品,往往这些产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资源将流入那些偏好廉价信贷的生产者手中。原先存在经济效益的原料、耐用消费品和特定类型的劳动力将变得更有价值,带来更多利润。需求增加后,竞争将导致价格和工资将有所提高,但从经济角度看,这一行为非常明智且收效颇丰。信贷扩张范围越大,越能促进宏观经济的繁荣,同时使得一些行业获得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样的,信贷扩张期越长,繁荣期也就越长。存在多年的廉价信贷将使经济参与者心中普遍萌生一种“乐观”情绪——当然,当权者可能非常愿意将经济发展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一切都与形势风向息息相关,在此例中,企业将低利率误认为是人们储蓄存期变化的结果。由于受到美联储操控,绿灯信号只是一个虚假的幻想,诱导企业参与投资,而这些投资在高利率时期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由于这种信贷扩张不是由储蓄增长而是由货币制造推动的,所以这种繁荣无法持续。资本背后的稀缺性,顾客平衡当前消费与储蓄的偏好,并不能保证投资的进行。但由增加货币供给和利率降低带来的“廉价信贷”,让本不赚钱的投资“看起来”有利可图。商人于是扩大投资。从事兴盛行业的企业会发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格突然上升。成本远远超过预期。预期利润也转化为实际损失。家庭将重新购买当前消费商品,利率(假设美联储不再人为降低利率)将会回升到“自然”水平。企业家会发现他对市场的解读是错误的。他们对价格运动和利润进行了错误评估。企业家认识到自身运营的错误,并通过缩减或取消投资计划来进行弥补。那些在一度兴盛的行业充当劳动力的家庭将被迫失业。失业人口增加。这是个沉重的打击。人们吸纳的资金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消化能力,导致经济系统瘫痪。

旁白 货币失真造成系统性货币计算错误……

如此,前面提到的错误集群的成因便有了答案。在某段时间内,成千上百万人对市场做出误读,并做出错误预期,由此产生了不可持续的繁荣。是什么误导了这么多人?那就是人为降低的利率。[1]

[1]  如罗杰·加里森强调的,米塞斯和哈耶克创造的贸易循环的货币理论本身不是经济萧条理论,而是繁荣无法持续的理论。参见罗杰·加里森,《时间和货币:资本结构宏观经济学》(纽约:Routledge出版社,2001),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