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第 1 节 理解目的

书籍名:《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作者:高田贵久




“讨论的立场”和“对方的要求”


要回答对方的提问并让对方感到满意,首先必须理解交流的目的。其实人们对于“话题”的理解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偏差,那么,此处所谓的“理解交流的目的”到底是指什么?要点主要包括两项(图  3-3)。


图  3-3 对交流目的进行分类


其一,确认“讨论的立场”。举例而言,一群人就旅行计划展开讨论时,有人开始喋喋不休地描述自己曾经去过的景点。有人则具体比较酒店等级、项目内容、收费标准等,滔滔不绝地讨论去哪里最合适。他们讨论的立足点是否符合交流目的呢?

两者的言论都与旅行计划有关,从这点来讲,其“话题”符合讨论目的。不过,如果这群人的目的只是想畅想旅行的快乐、享受聊天的乐趣,那么,单听其中一人喋喋不休是否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呢?对于只想好好聊天来打发时间的人来说,不停比较各种优缺点的行为实在让人兴致大减。倘若听话者急于决定旅行的目的地,说话者却一个劲地回顾曾经的旅行经历,想必听话者也会相当厌烦。由此可见,在与对方进行交流时,首先得明确自己的立场。

其二,理解“对方的要求”。比如说,在讨论旅行计划时,你告诉对方,在亚洲海滨玩水上运动非常有趣。如果对方也很喜欢运动,那么你和对方的目的就正好一致。如果对方只想悠闲购物,那么双方的目的则大相径庭。话题虽然同为旅行计划,但是如果未能理解对方的要求,你的答案只会远远偏离对方的预期。

总而言之,理解交流的目的并非是指理解话题,而是包括两点,即:确认“讨论的立场”;理解“对方的要求”。下面我将更加细致地进行讲解。



讨论的立场包括两种


在商务交流中,或者说当你在公司里向他人“搭话”时,你对听话者的期待无非有两种。

1.  要求对方做判断。

2.  只想让对方倾听。

如果是第  1  种情况,你希望对方在听过自己的发言后能够做出诸如“确实如此”“不对”“应该这样做”等判断,这样你才能够相应地展开行动。例如,向上级汇报、开会讲解、与客户讨论等都属于第  1  种情况。

第  2  种情况则不同,说话者既不需要听话者判断是好是坏,也不需要听话者提供解决办法,他只希望听话者能够倾听自己的声音。例如,和同事闲聊、发牢骚、说教、讲八卦乃至讲几句无心之言等都属于第  2  种情况。

总而言之,首先请大家认识到交流的立场主要包括两种。这点相当重要。因为在商务交流现场,许多人由于未能充分了解自己的交流立场而导致沟通不畅。

举例而言,某年轻职员对上司抱怨工作中的不满。该职员知道即使跟上司讲了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他只是想让上司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这时上司要做的是安抚职员的心情、激发职员的干劲,故而只需表示理解、认真倾听即可。可是,假如上司误以为职员想要让他做出判断,那就糟糕了。上司会感到非常烦躁,因为他不明白职员到底想说什么、结论到底是什么、希望自己做出怎样的指示。职员则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上司没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再举一例,某营业员向顾客提交了某项提案。为使顾客做出判断,营业员喋喋不休地讲了许多。可是假如顾客只想听听而已,那就悲剧了。营业员会很烦躁,因为他口干舌燥地讲了那么多,顾客却一直不肯做出判断。顾客也很不痛快,因为营业员步步紧逼,一直在催他做决断。

总之,对方是以怎样的立场倾听自己的声音?自己应以怎样的立场展开讲解?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双方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