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二八法则(八成理所当然,两成新发现)

书籍名:《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作者:高田贵久



我在担任咨询师时常常对公司同僚及客户讲:“假如验证结果当中有  80%  证明了理所当然的答案,20%  促成了新的发现,就说明验证非常成功。”

首先解释前半句的  80%  证明了理所当然的答案。证实理所当然的答案看似毫无意义,实际上却能推动对话的进展。毕竟,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分析证明之后就能变成“坚实的证据”。如上文所述,虽然一部分人会抱怨“不用调查我也知道”,但是其他人会在看到证据后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怎么可能?这不是真的,太奇怪了吧?……这样啊,我之前都不知道。原来如此。”如此一来,争论不休的局面得以终结,对话得以继续推进。尽管验证过程相当枯燥,但是事实证明,验证假说对于公司的运营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纵观各个公司的会议场景,我发现有些人不喜欢从正面直接反驳对方:“我反对你的意见。”他们更倾向于根据某种事物展开讨论:“从这个数据来看,只能得出这一结论。那就朝这个方向推进吧。”许多企业之所以迟迟讨论不出结果,很可能是因为动手进行枯燥验证的人太少。倘若假说验证能力高超的人才越来越多,想必公司的经营会变得愈加顺利。持有这一主张的应该不止我一个人。

下面来看后半句的  20%  促成了新的发现,即在验证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假说。构建假说的过程与验证已有假说的过程很难明确分割。如果只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和过去的经验,只能构建出有限的假说,然而当我们着手验证现有假说时,会收集到许多新信息,开始思考新的论点,进而构建新的假说。

由此可见,尽管验证过程非常枯燥,但是只要验证结果当中有  80%  证明了理所当然的答案,20%  促成了新的发现,那就说明验证很有意义。



采用确凿的事实根据


接下来我将会介绍验证假说的诀窍,那就是采用确凿的事实根据。在前文中我指出,验证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让所有人都赞同假说的过程。就算逻辑合理,如果事实根据不够确凿,那么答案也不会正确。这就好比数学方程式非常正确,但是代入的数字有误,那么计算结果肯定也会出错。一旦集齐了确凿的证据,我们的主张在说服力方面就会实现质的飞跃。那么,确凿的事实根据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事实根据的说服力会因为属性不同而有强有弱,属性是指该事实根据是从哪里获得,又是何种数据。当然,事实根据可能会因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以我曾在多家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而言,不论是哪家公司哪类人,大家基本上都对事实根据的确凿性持相似观感。

事实根据的属性可以按照以下三种角度分类(图  3-12)。


图  3-12 确凿的事实根据


1.  定量信息←→定性信息

2.  一手信息←→二手信息

3.  第三方信息←→当事者信息

下面我将会从上述三种角度分别对比事实根据的确凿性。


1.  定量信息  VS  定性信息

定量信息是指可以测定的信息,其典型代表为数据。由于测定结果大多可用数字表示,所以说到定量数据,大多是指数字。不过有些情况下,非数字信息也能算入定量信息。比如说,把多个产品拍进同一张照片里,光从表面就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这种信息就是定量信息。另一方面,定性信息是指从他人的话语、新闻杂志的报道等获取的“感性信息”。两者相比起来,定量信息更为确凿。因为定量信息不涉及主观看法,标准比较统一,所以说服力较强。而定性信息则不同,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阅读的是同一篇文章,人们的理解也会各有不同,因此说服力较弱。


2.  一手信息  VS  二手信息

一手信息是指亲自行动挖掘出来的崭新信息,例如,销售人员亲自收集的顾客信息、分析调查得出的产品信息等。二手信息则是把别人挖掘出的信息进行整合,比如我们从新闻报道、调查报告、书籍、公司内部收集到的数字等信息都属于二手信息。毋庸赘言,一手信息必然比二手信息更有说服力。


3.  第三方信息  VS  当事者信息

第三方信息是指由第三方而非当事者口中获得的信息,对于公司而言,第三方信息相当于“公司外部传来的信息”。与此相对,当事者信息则是从当事者的口中获得的信息,相当于“公司内部的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的意见显然更为客观,比较可信。

所谓最具说服力的信息,应当是最客观最确凿的信息,即“定量、一手、第三方”三剑合一。具体举例而言,“由信用良好的外部机构开展的顾客调查”“行业团体进行的市场预测”等都相当具有说服力。如果我们以此类信息为论据展开论述,想必几乎不会有人会对信息的准确性表示质疑。

与此相反,最没说服力的信息应当是最主观、最随意的信息,即同时具有“定性、二手、当事者”这三种性质的信息,比如“某人从别处听到的感性信息”等。倘若使用了此类信息,即使演讲者的逻辑极为严密,听众也会感到怀疑。

可能有的读者曾把公司内部相关人士的意见整合到一起,向上司提交过方案。一般情况下,此类方案非但无法得到认可,反而会被上司质疑。假如我们深切认识到了“确凿事实根据”的重要性,或许就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毕竟,“公司内部相关人士的意见”属于“定性、一手、当事者”的信息,其说服力还不够强。如果我们用数据等定量信息取代定性信息,不仅听取公司内部人员的意见,而且征求外部专家等第三方的意见,只要稍加努力,应该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提案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技巧。

不要用“多”“少”等词语进行描述,而应收集准确的数据,并添加图表。

(定性信息→定量信息)

不要直接照搬报纸、杂志上的案例,而应打电话亲自询问,并将询问结果添加到资料里。

(二手信息→一手信息)

不要仅提交自己所属部门的内部意见,至少还应征询其他部门的意见,最好能够征求到公司外部人员的意见。

(当事者信息→第三方信息)

不要囫囵吞枣,而应将销售信息与客观统计结果展开对比,重新合计,导出数据。

(当事者信息→第三方信息)



上述工作或多或少都会耗费我们的工夫。不过,比起提案未能通过、灰头土脸地撤回提案、多次修改直到方案通过,预先耗费工夫争取一次通过显然更有效率。



要点 实施验证


1.  验证是指用客观事实和逻辑来证明假说正确与否的过程。


2.  “没有论点的假说”和“没有假说的验证”都毫无意义。

3.  验证没有明确的尽头,有时辛苦调查分析之后却只能推断出看似理所当然的答案。

4.  尽管验证很难,但一旦成功进行了验证,就能中止争论、推进课题。

5.  验证结果当中有  80%  证明了理所当然的答案,20%  促成了新的发现。

6.  在验证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添加确凿的事实根据。

7.  最具说服力的信息应当是“定量、一手、第三方”三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