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小结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给后进者的建议也没有什么价值。关于如何学习,我们很多时候都自以为是,所谓的一套方法都建立在直觉与盲信之上,禁不起实证研究的考验。感觉自己知道的假象一直缠着我们,让我们在那些没用的方法上白费力气。我们在第3章还会提到,人们即便参加了实证研究,亲眼看到了证据,还是会被这种假象迷惑。假象的说服力相当大。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好的习惯之一应该是进行有规律的自测,重新校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我们在第8章会讲到西点军校2013级毕业生、“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凯莉·亨科勒少尉,她把用自测寻找学习重点的方法称作“找方位”。在陆地上辨别方向时,找方位意味着人要前往高地,在前进方向的地平线上找到一个参照物,调整指南针朝向,来确保自己不会迷失。这样一来,即便是在穿越低地的树林时,你也能一直朝着目标前进。

好消息是,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策略,能让大家学得更好、记得更牢,而且这些策略人人可用,时时可用。这些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例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等等。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深入讨论这些策略。由于学习是反复的过程,需要复习早先学过的东西,持续更新已知,并把它们和新知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会反复涉及这些内容。在最后一章中,我们会把这些方法总结起来,给出具体的操作技巧与案例,从而让它们成为有用的工具。


[1]  1英尺约为0.3米。——编者注

[2]  1英里约为1.6千米。——编者注

[3]  心智模型一词的首次提出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概念性表征,例如对电网或汽车引擎运行机制的理解。我们在这里将其延伸到运动技能上,指代那些有时被称为“运动图式”的东西。

[4]  有关学生学习策略的数据来自一项调查:J.  D.  Karpicke,  A.  C.  Butler,  &H.  L.  Roediger,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n  student  learning:  Do  students  practice  retrieval  when  they  study  on  their  own?,  Memory  17  (2010),  471479。

[5]  2011年3月28日,在明尼苏达州黑斯廷斯,彼得·布朗采访了马特·布朗。书中所有马特·布朗的言论均出自此次采访。

[6]  访问http://caps.gmu.edu/educationalprograms/pamphlets/StudyStrategies.pdf可找到该建议,2013年11月1日仍有效。

[7]  访问dartmouth.edu/~acskills/docs/study-actively.doc可找到该建议,2013年11月1日仍有效。

[8]  引自《圣路易邮讯报》的这则学习建议被《教育报》网转发。可访问http://nieonline/includes/hottopics/Testing%20Testing%20123.pdf查阅,Testing  1,  2,  3!  How  to  Study  and  Take  Tests的第14页,2013年11月2日网址仍有效。

[9]  1英寸为2.54厘米。——编者注

[10]  研究证明,仅重复回忆事物细节是无效的,例如回想1分钱的样子,或回忆灭火器在建筑里的位置。相关研究摘自R.  S.  Nickerson  &  M.  J.  Adams,Long  term  memory  of  a  common  object,  Cognitive  Psychology  11  (1979),287-307,  and  A.  D.  Castel,  M.  Vendetti,  &  K.  J.  Holyoak,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and  the  location  of  fire  extinguishers,  Attentio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74  (2012),  1391-1396。

[11]  托尔文提到的实验摘自E.  Tulving,  Subjec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repetition  in  multi-trial  free  recall  learning,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5  (1966),  193-197。

[12]  关于重复阅读对后期的记忆没有太大效果的实验摘自A.  A.  Callender&  M.  A.  McDaniel,  The  limited  benefits  of  rereading  educational  text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4  (2009),  30-41。

[13]  有关学生更愿意把重复阅读当作一种学习策略的调查出自Karpicke  etal.,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相关数据来自J.  McCab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undergraduates,  Memory  &  Cognition  39(2010),  462-476。

[14]  “以为自己知道”的假象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相关内容多引自Thomas  Gilovich,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  Free  Press,  1991)。

[15]  R.  J.  Sternberg,  E.  L.  Grigorenko,  &  L.  Zhang,  Styles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matter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  (2008),  486-506.。

[16]  哥伦比亚中学的项目摘自M.  A.  McDaniel,  P.  K.  Agarwal,  B.  J.  Huelser,K.  B.  McDermott,  &  H.  L.  Roediger  (2011).  Test-enhanced  learning  in  a  middle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The  effects  of  quiz  frequency  and  plac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3,  399-414。

[17]  第2章详细介绍了测验是一种学习工具的概念。其中引用的资料(以及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其他应用)摘自M.  A.  McDaniel  &  A.  A.Callender,  Cognition,  memory,  and  education,  in  H.  L.  Roediger,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emory,  vol.  2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Oxford:  Elsevier,  2008),  pp.  8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