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事实性的知识是直白的,而更高层次的学问讲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两者间的区别或许有些模糊,不过对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道格拉斯·拉尔森来说,两者间的确存在相通之处。在他看来,鸟类分类学所需的技能与医生诊断病人所需的技能是相似的。“之所以说多样化重要,原因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在比较时看出事物之间更多的细微差别。”他说,“医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出诊都是一次测验。要想辨别症状与症状间的联系,就要运用多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所谓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理解新经验的时候,会自动检索过去的经验。举例来说,有人来看病,描述了一下病情。你作为医生,在倾听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对照头脑中的病例库,看看有没有对应的症状。同时,你还会无意识地运用过去的经验,来理解这名病人告诉你的情况。“剩下的工作就是做出判断了。”拉尔森说。[11]

拉尔森是一位小儿神经科医师,在医院和学校诊所里接待病患。他是一位大忙人:除了治病救人,他还要监督培训医师的工作,进行教学,时间允许的时候,还要在医学院与认知心理学家合作,开展研究。通过上述所有工作,他重新设计并改进了学校的小儿神经学课程。

你大概能想到,医学院会采用多种方式教学。除了课堂授课与实验室练习,在这所学校的三个模拟中心里,学生们还会利用高科技的人体模型练习医学复苏和其他诊疗手段。每个“病人”都连接着显示器,有心跳、血压、能够扩张与收缩的瞳孔,而且在另外一间屋子里,还有控制人员在观察并操作这个模型,从而使其具备听说能力。这所学校还会利用“标准化病患”——照剧本假扮患者的演员——装出各种症状供学生们诊断。中心会模拟标准的诊所,学生们在接触病人时,无论是诊疗态度、体检技能,还是全面问询病人相关的问题,以及确诊并拿出治疗方案,在方方面面都必须表现得十分专业。

通过研究这些教学方法,拉尔森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首先是看似很明显的一点:如果你的学习经验与出诊有关,那么你在有关出诊的测验中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仅靠学习书中所讲的病理知识是不够的。不过,在期末笔试中,给病人做过检查的医学院学生,和那些运用书面测验来学习的学生相比,考试分数是完全一样的。原因是在书面测验中,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知识,而且只要求对特定信息的问题作答。在检查病人时,你只能全凭自己,运用正确的心智模型和步骤来进行诊疗。相较只从书中阅读诊疗方法,在病人或模拟病人身上练习这些步骤会提高你的成绩。换言之,最为有效的检索练习,是那些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决定你今后知识运用水平的,不仅是你知道些什么,还有你如何将你的所知付诸实践。就像体育界的一句老话那样,“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当成训练”。其他有关学习的研究,以及较为成熟的科学与职业培训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只是喷气机飞行员和医学院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模拟设备,警察、拖船驾驶员,以及任何你能想到的需要掌握复合型知识与技能,而且风险性较高的行业也都在这样做。对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说,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实际动手操作。

其次,虽说医学院学生积累各种临床经验是很重要的,但过分强调多样性,会导致学生忽视对基础知识的重复检索练习,也就是多数人会得的典型疾病。

“有一些疾病是我们希望学生了如指掌的,”拉尔森说,“所以我们会让学生一遍遍地接触这类标准化患者,直至在评估中表现出真正的精通,说‘我在这方面没问题了’。这并不等于要在多样化和重复这两种方法里二选一。我们要确保能做到两者平衡得当,同时也要认清自己有时会掉进‘熟悉’这个陷阱,说‘我已经看过很多有这种毛病的病人了,不需要再看了’。实际上,重复检索练习对于长期记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它也是培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次,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对于医生来说,出诊就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具备内容穿插与多样化的特点,是一种自然的循环。“医学主要是一门基于经验的学问。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初的两年后,我们要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进入临床的环境中。一个大问题是,把知识和经历结合起来到底得到了什么?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经历了,但没有从中学到东西的。这些事情和那些我们学到东西的事情有什么区别?”

正如第2章中神经外科医生迈克·埃伯索尔德描述的那样,反思其实是一种帮助我们获得经验的练习。有些人更擅长进行反思,因此道格拉斯·拉尔森把考查范围扩大,研究如何把反思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们培养反思的习惯。他在做这样一种实验,要求学生们撰写日报或周报,总结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成效如何,以及下次如何从不同角度入手,从而做得更好。他认为,每天反思就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这应该就是现实环境中医学实践的重要一环,和学校用小测验和大考培养能力是一个意思。

那些被压缩到数天的授课,或者一般的在职培训会议效果如何呢?拉尔森估计,他学校里的实习医师会把10%的时间用在参会、听讲座上。这些会议可能是关于代谢疾病、不同传染病或是不同药物的。讲演者打开幻灯片依次讲述。这种活动通常还配有午餐,医生们的参会日程就是吃饭、听课,然后离场。

“考虑到严重的遗忘情况,在一种被学习方法研究证明无效的活动上投入如此多的资源,我觉得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而它恰恰又是人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医学院的学生与住院医师前去参会,无论会上讲了什么,他们都没法重新接触。如果他们以后能遇到一名患者,病情与会议上讲到的问题相关,那完全是一种巧合。大多数情况是,他们不研究资料,肯定也不会拿资料上的内容测验,他们只是听听,然后就离开了会场。”

拉尔森希望这些参会的学生最起码能做一些事情,试着中断遗忘过程。例如在会议结束时做一个小测验,之后再安排有间隔的检索练习。“把小测验作为这种培训的标准安排。只要每周发一封邮件,里面有10道考查的题目,就足够了。”

拉尔森问道:“我们要如何设计教育与培训体系,避免或者至少是干预持续的遗忘呢?要如何设计教育与培训体系,确保它们系统化地出现在求学过程中,支持我们完成学业呢?就目前来说,住院医师的课程完全是被动的,你必须去上课,必须去参加这些会议,而且没有进一步深入的内容。人们举办这些大型会议,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参加,还要演讲。到最后,我们从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非常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