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逻辑思维与诡辩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逻辑思维与诡辩

无中生有

书籍名:《逻辑思维与诡辩》    作者:张晓芒


——虚假隐含的诡辩


“无中生有”本是道家语,反映的是宇宙生成问题。如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后指没有事实根据而凭空捏造。

诚如“随心所欲”一节中所述,在人们的谈说论辩中,有时说话者所传递的话语意思,会根据需要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话语的言说内容,一部分是话语的隐含内容。这种隐含在话语中的需要我们去意会的内容,就是“隐含”。例如,当孩子对沉浸于电视机中球赛转播的父亲说“今天是星期天”时,其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就是:该出去游玩一下了;当妻子对丈夫说“商店里有件时尚的衣服”时,其话语也隐含有“希望买一件”的愿望。

隐含的意义还在于,言语沟通总是双向的。即除了说话者自己外,还有听话者。有时,由于对象、环境的不同,就不能说直白的话,而应该说一些需要意会的话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他从前的一个穷朋友来找他,说道:“不知我主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听了这些话,朱元璋心中有数地想起了他话里所隐含的一些从前的事情。于是给了他封赏。这件事传到另一个从前的穷朋友那里,他也兴冲冲地找上门来,见面就直通通地说:“你还记得吧?从前你我在芦花荡里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豆子,汤也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塞进嘴里。叶子哽在喉咙口,急得你直跺脚。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去……”朱元璋没等他唠唠叨叨地说完,就连声大喊:“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两人相较之下,前者使话语的隐含意义滴水不漏地暗示出来,可谓是“会说话”的人了。

但是,由于这种需要去意会的隐含内容,有时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歧义,所以,为了在人际沟通中明确地提供相关的、真实可靠的最大量信息,当我们说出含有隐含内容的话语时,应遵守人际沟通中的合作原则。其中包括:

其一,真诚准则:不说你相信为假的话;不说缺乏充分根据的话。

其二,充分准则:尽可能地提供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多于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

其三,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语必须是和谈话目的有关的。

其四,表达准则:避免表达的模糊性;避免歧义。

其五,态度准则:所说的话语必须是有礼貌的。  [1]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恶意地使用了虚假的隐含,就会违背合作原则,无中生有地“天才创造”出虚假隐含的诡辩。

还有一类“无中生有”的诡辩,是以虚无缥缈的虚假隐含误导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当人们就此上当后,又矢口否认。

例如,为了促销,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常常吹嘘自己的楼盘如何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如何完善。而我们看他们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的小区模型或小区效果图时,无不会为此感到“怦然心动”。而当你倾己所有入住以后,当初的“风景这边独好”,如今却是“窗外风光不见了”。当你责问开发商时,才知合同里没写,不算数。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眼见为虚”的承诺付出了代价。

对于此类无中生有的诡辩,我们应该要求把话说清楚,如果需要,还应把这应该说清楚的话写下来。从而避免上任何虚假判断所具有的虚假隐含的当。一旦出现纠纷,即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铁定的事实揭穿诡辩者当初无中生有的谎言。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无中生有”是用语言一时说不清楚的。这时,就有必要进行一些“计算”了。例如:

甲乙丙三人各出2000元钱,由甲买一台大家共同使用的电脑。甲买了一台5000元的电脑,节余1000元。他将其中的400元装进自己的腰包,然后把剩下的600元三人分摊,大家又都分了200元。事后乙丙得知了这台电脑的实际价格,甲也承认自己私吞了400元。但是,乙丙经过计算认为:每人实际掏出的是1800元,合起来是5400元,再加上甲私吞的400元,总共才5800元。比最初的6000元还少200元。于是他们要求甲做出解释。面对这个“多私吞了200元”的虚假隐含,只私吞了400元的甲是百口莫辩。当初的6000元中还有200元哪里去了?

这类“无中生有”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诡辩,可以把它们算作认知模糊。不过,这种认知模糊在理论上是可能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其进行分析。

5400元是三人集资款数,600元是返回数,两个数字相加,正好是6000元。但是,在应该加上“返回的600元”的地方,却被加上了似是而非的数字——甲私吞的400元。而甲私吞的400元,是5400元中的一部分。在计算三人的集资款时,已经把这部分计算在内了。所以,“5400元再加上甲私吞的400元”的算法,就等于把甲私吞的400元重复计算了,这才有了5800元这个“无中生有”的数字。而“返回的600元”与“甲私吞的400元”之间的差正好是“下落不明的200元”。因此,5400元加上400元,实在是冤枉人的计算方法。

正确的算法是:甲乙丙三人每人各出1800元,共5400元。其中,电脑钱5000元,甲私吞了400元。账目一目了然。

*  *  *

【注释】

[1]  参见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