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高效决策法系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高效决策法系列

“赌一把?”回归

书籍名:《高效决策法系列》    作者:瑞.达利欧



将结果的区分视为对赌可以实现重塑习惯所必需的心态转变。如果有人意味深长地要跟我们来一场关于如何区分结果的对赌,会发现自己立刻就摆脱了自利性偏差的束缚。如果想赢得牌局,就不会条件反射般地将坏结果归咎于运气或将好结果归功于技能。(如果你在扑克室里到处跟人说“总是”“从不”之类的话,你会很快发现自己面临很多牌局的挑战。在对赌中战胜一个立场极端的人是很容易的事情。)

假设你驾驶的汽车因为轧上了一块冰而失去控制并在交叉路口发生了事故。此时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很倒霉。但如果你事先和人打了赌说你不会出事故,根据具体的情况,可能会有很多运气之外的因素导致了这次事故。也许在这种天气的状况下你应该预料到路面上会有一些冰块;也许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你应该开得更慢一些;也许当车身开始滑动时,你应该采取不同的操纵方式,或者你在不应该踩刹车的时候踩了刹车;也许你应该选择一条更安全的路线,一条撒了盐的主路;也许你本应该让福特野马留在车库里而把雪佛兰萨博班开出来。

我们提出的原因中有一些可能很容易会被否定,有一些可能不会。关键在于当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如何对结果进行区分就是在打牌的时候,就会对原因的其他可能性进行更慎重的考虑。这是求真务实的做法,菲尔·艾维就是这么做的。

对赌预期使我们检查并完善自己的信念,此处涉及的信念是指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究竟是运气还是技能。通过将隐晦的信息明确化,在个人信念上的下注使我们更加仔细地审视问题:在评估决策结果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这听起来的确像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赌局。

当我们把对结果的区分视为博弈时,它会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将结果归入适当的范畴,因为这才是赢得牌局的方式。获胜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它是对个人叙述的正面更新。获胜也是奖励,如果有足够的练习,再通过良好自我感觉的奖励来进行强化,将结果区分视为博弈就会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对赌思维使人的心态更开放,它促使人们对不同的假想进行探索,不再仅仅遵从自利性偏差的常规做法,也会考虑相反的结论。我们更有可能会对某种观点的对立面进行更加频繁和认真的探讨,这会使我们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对赌思维还触发了换位思考,利用我们在区分自己结果和他人结果时的差异来向客观事实靠拢。我们知道自己倾向于贬低同行们取得的成功,也会坚决地把他们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判断如何下注的一个好策略就是想象如果某个结果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会如何。如果某个竞争对手成交了一笔大买卖,我们通常会诋毁他们的技能。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设想成这个刚刚做成买卖的对手,就很有可能发现他们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的优异表现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样,如果我们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不妨先牺牲一点点自鸣得意的时间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件好事发生在竞争对手身上又会如何。我们更有可能发现一些有待改善的事情,找出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换位思考使我们更接近真相,因为真相通常处于我们如何区分自己的结果与他人结果的中间地带。通过从他人的视角出发,我们更有可能会在这个中间地带着陆。

一旦我们开始积极地训练自己对不同的假设进行验证以及尝试换位思考时,我们会很明确地发现,几乎没有任何结果的发生是由于100%的运气或100%的技能。这意味着当我们接触到新的信息时,除了不加质疑地确认和排斥之外,还有其他的选项。我们可以在一个范围之内调整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确切地知道那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在没有中间地带的对立面之间的二选一。

这会使我们对自己和其他人更加富有同情心。将结果区分视为博弈会不断提醒我们,结果很少能归因于单一原因,并且人在确定各种原因时几乎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如果通过找到负面结果中值得学习的东西而将其转化为正面结果,那么确认负面结果并不会使人感到很糟糕。你不必为你的每一个负面结果辩护,因为除了你可以改进的方面外,你还能辨别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以及哪些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你还会意识到,有时候即使不知道也没有关系。

当然,在摆脱为不良后果承担责任的恐惧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宣称好结果是完全来自技能的纯粹快感。这是一笔对你有利的交易。请记住,如果胜利令人喜悦,那么失败就会令人备感痛苦;如果正确使人感觉良好,那么错误就会使人备感糟糕。远离极端的思维,我们就会处于更好的位置。非幸福即苦难,没有任何余地的二选一,是一种对自己非常苛刻的生活方式。

当你将结果区分视为博弈时,你也会对其他人更加富有同情心。当你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结果时,你需要问自己:“如果这种结果发生在我身上会怎么样?”你会对其他人进行更加富有同情心的评估:坏结果并不总是他们的过错,好结果也并不总是因为运气。你会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更多的人能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巴特曼的生活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