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第127页

书籍名:《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相对摩洛哥,西奈半岛和曼德海峡这两条路就靠谱多了。拿西奈半岛来说,智人祖先可以在埃塞俄比亚找到尼罗河的源头,然后顺着尼罗河一路快乐地沿河北去,顺便采摘果子、捕捞水禽以填饱肚子,若干世代之后,智人这个物种已经扩散到了尼罗河的出海口。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地中海便映然眼前了。我猜从这条路扩散到地中海的第一批智人,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他们很有可能站在徐徐的海风中扯开嗓子长啸一番以表达喜悦,因为只要往东迈几步,就能经西奈半岛离开非洲啦。

确实有不少人类学家已经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曾经沿着这条路离开非洲。比如在以色列境内的米斯利亚(Misliya)曾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出土的石器工具经过放射性定年,发现它们距今大约17.7万年到19.4万年,同时,在这个遗址中还发现了人类的颚骨和牙齿化石,经过鉴定,学者们确定这些化石的主人是智人。这说明大约在20万年前,非洲的出口处已经有智人在活动了,他们或许和尼安德特人相互敌对,甚至有过武力冲突;或许整日采集狩猎,忙于一日三餐。但无论怎样,他们都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一批离开非洲的智人。那么他们和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说有关系,是因为他们都是智人,从解剖学意义上来说和今天的我们属于同一个物种;说没有关系,是因为他们的血脉没有被传承到今天,虽然我们和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体内传承着他们的基因。或许是由于气候变得恶劣,或许是败于强大的尼安德特人,总之这些大约20万年前的智人先驱者们失败了,他们没有能够在非洲之外实现智人基因的扩散。有的人会觉得奇怪,这些智人曾经走出非洲,可如果今天的我们没有传承着他们的基因,那我们究竟在传承着谁的基因呢?

亚当和夏娃的。

这里说的亚当和夏娃,其实是指“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通常来说,正常智人体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还包括性染色体,女性的是XX,男性的是XY。这个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有两点特殊之处,第一点在于,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从自己的亲生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第二点在于,Y染色体上的绝大部份是不与其他染色体重组的,这就使得Y染色体相对来说更加稳定。在智人的进化历史中,平均每过一段时间,Y染色体就会出现一处突变,由于Y染色体绝大部分不与其他染色体重组,所以其上积累的突变不会被洗掉。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变会以相对稳定的频率积累起来。只要我们分析一个男人的Y染色体,就可以不断地回溯他的基因的流传过程。

令人惊奇的是,如果一直向前追溯,今天全世界所有男性的Y染色体,可以追溯到距今12万年到15.6万年前一位旧石器时代的男性身上,由于他是当今世界上所有男性的最近共同祖先,所以人类学家用宗教中的概念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即“Y染色体亚当”。当今世界上看似毫无关系的男人,比如曼德拉、莫言、詹姆斯·卡梅隆、小罗伯特·唐尼、我的高中班主任以及我家楼下小区的抠脚大爷,其实都是Y染色体亚当的后代,他们有着共同的源头。

除了Y染色体之外,人类学家还可以追溯线粒体DNA。在地球生命的早期阶段,线粒体还是一种在外部世界独立生活的微小生物,后来它们被真核细胞吞噬,成为真核细胞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是真核细胞的发动机,负责给细胞供能。对于这个曾经独立的小生物来说,它内部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是与外部独立的。当智人的精子与卵子相结合时,精子中的线粒体DNA会被排除在外,所以人的线粒体DNA是完全来自于自己的亲生母亲的,只要通过分析线粒体DNA,我们就可以追溯智人女性的基因传承历史。

研究显示,今天全世界所有女性的基因都可以追溯回9.9万年到14.8万年前的一位旧石器时代女性身上,她被人类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同样的,今天世界上那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女性,比如范冰冰、麦当娜、屠呦呦、默克尔、我们办公室主任和我家楼下的菜市场大妈,其实都是线粒体夏娃的孩子,她是今天全世界所有女性的最近共同祖先。

有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十几万年的历史中,只有“亚当”和“夏娃”的血脉或基因得到延续,而其他人的血脉则断绝了呢?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一系列的战争、屠杀、饥荒、传染病,都可能造成血脉的断绝。但是有一个事件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件事给智人这个物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永远地改变了我们,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每个人还依然生活在这次事件巨大的惯性之中,这一事件就是距今大约7万4千年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多峇(Toba)超级火山爆发。





地球浩劫


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附近,有一座名叫维苏威的火山突然爆发,顷刻之间,熔岩和火山碎屑呼啸而下,席卷并吞噬了附近所有的城镇,包括罗马帝国的重镇庞贝。火山灰混合大雨形成了漫天喷洒的泥浆,落地凝固后又如水泥一样坚硬,很多行走在大街上的庞贝市民被直接砌成了泥塑,其临死前挣扎的惨状也被完全定格下来。紧接着,无尽的火山灰倾压下来,将整个城市深深地掩埋,这座曾经有着神庙、集市、庄园、竞技场和无数民宅的罗马城市,仅仅在一日之内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陪葬的还有2万多名罗马居民。由于这次维苏威火山爆发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极为惨重的伤亡,因此广为人知,然而如果从火山爆发等级VEI来看的话,一瞬间扫平多座古城的维苏威火山爆发仅仅为5级,和多峇火山爆发相比,这次爆发就仿佛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挤出的蔫屁。

VEI是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的缩写,这个概念由两位美国学者在1982年提出,目的在于用火山喷发物的体量和火山云柱的高度等指标对爆发规模进行分级,最小规模的喷发为0级,最大规模的喷发为8级,爆发指数每大一级,火山爆发时的能量就扩大至少10倍。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比公元79年的维苏威火山爆发高两级,爆发指数为7,其能量相当于220万颗广岛原子弹,这次爆发的巨响在2000千米外都能清晰地听到,附近的7万多人遭受灭顶之灾。此外,火山喷发出无尽的硫酸盐颗粒进入44千米高的平流层,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形成阳伞效应,大量的日光被火山散逸出的烟尘反射和遮蔽,使得全球气温骤降0.7到1.3摄氏度,北半球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夏天,北美广大地区被火山喷发带来的硫酸盐气溶胶笼罩,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诡异妖魅的红色,有人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如果没有火山灰带来的遮蔽效应,人的眼睛根本无法长时间地直视太阳。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饥荒和传染病等更是杀死了全球上百万人口。因此,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所记载的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

然而7万4千年前,多峇火山爆发的指数是8。

据推测,其爆发规模至少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的30倍。这也被视作智人在地球上出现以后最大规模的一次爆发。

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当时的爆发规模能恐怖到什么程度,但是有证据显示,东亚地区的生态在7万年前左右发生了深刻巨变,从植物孢粉的情况来看,中国和日本等地的大片阔叶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杉树等更加耐寒的植物。有学者推测,这次多峇火山的爆发使得全球平均气温骤降并可能持续千年之久,降温效应最严重时,全球平均气温甚至可能骤降3摄氏度到3.5摄氏度。

有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还好嘛,也就3摄氏度而已。然而这就是把问题想简单了,这里的降温是指全球平均降温,而不同地区之间的降温差异是很大的,高纬度地区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气温下降远不止3摄氏度。气温骤降会使得大量的水分以冰和雪的形式被封锁在高纬度地区,而冰雪在大面积铺开之后,又会加剧对阳光的反射,使得气温进一步骤降以造成更大规模的降温降雪,这样便会形成一个极寒的正反馈机制,广大的森林、河川和无数生灵都会被冰雪埋葬。炙热火山最猛烈的喷发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幽寒,这让灾难性的地质活动似乎有了一丝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