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如何高效学语言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如何高效学语言

第5章 掌握语法

书籍名:《如何高效学语言》    作者:亚历克斯·罗林斯



语法是语言的黏合剂。我们可以把语法想象成水泥,用“水泥”把“单词砖头”连接起来。如前文所述,脱离语法你也能表达自我。但是,从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到真正掌握一门新语言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人们往往不会关注我们是否准确无误地使用了语法。大家会夸奖我们的发音,也会对我们可以与母语使用者流畅地对话感到惊讶,却并不会注意到我们倾注心血的语法学习成果,因为母语使用者自己很难意识到其母语的语法会给学习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讽刺的是,只有我们一直犯语法错误,其他人才会注意到。语法错误甚至会影响说话者的形象。虽然母语者乐于听到外国口音,但是语法错误非常刺耳,让他们很难忽略。

值得庆幸的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不一样,语法规则是有限的。比如,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词汇和新的表达,但语法规则的学习是能看到尽头的。话虽如此,要完全掌握语法仍然需要跨越一些障碍。



为什么“铲子”不能直接叫“铲子”:语法术语的抽象性


语法学习通常会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两个困难:第一,学习者必须理解语法所代表的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理解用来解释语法的术语。

语法术语听起来很吓人,尤其是你以前从未接触过它们的话。在一些国家,比如英语世界的许多国家,在人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学校很少会专门详细地教语法,这也导致很多人只有在学习新语言的时候才第一次直面语法。

幸运的是,所有的专业术语都是用来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且在母语中使用自如的语法的。换言之,我们其实已经知道所有的语法,只是不自知而已。

在早期学习阶段就熟悉语法术语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正在学的语言,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将来可能接触到的其他语言。许多语法概念在不同语言之间可以直接转换或者非常相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比较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一些常用术语的介绍


以下内容并不能穷尽所有的语法术语,只是一个统领性的介绍,有助于大家了解任何一门语言的语法。



形容词


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词。

例如:天空是蓝色的。

和英语不同的是,很多语言都需要改变形容词的形式来匹配其所描述的名词。例如,当描述的物体是复数、阳性、阴性时,形容词词尾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见下文“性”的变化)。这被称为形容词的性数配合(adjectival  agreement)。



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


冠词包括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有些语言比英语更频繁地使用定冠词,但是在另一些语言中并没有定冠词的用法。在一些语言中,不定冠词(a/an)和代表“一个”(one)的词是相同的。






“格”的变化是指,为了体现一个词在句子中的角色而发生的微小的形式变化。在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中不存在格的变化。德语、俄语、希腊语、波兰语和大部分东欧国家的语言具有格的变化。例如,在德语中有如下变化:

这个例子中,Bruder的词尾添加了s,定冠词der词尾的r替换为s,这两个变化意味着你不需要像英语那样用“of”来表示所有格,格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表达了“of”的意思。

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类别的格,每个类别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你耐心地去理解每一种格的变化,以及不断地练习,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不会用格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了。



从句


从句是最小的拥有完整语法成分的单位。也就是说,从句并不一定是句子的一部分,从句可以独立成句,但是被用来互相组合成更复杂的长句。

例如:“I  invited  her  to  the  cinema,but  she  didn’t  want  to  come.”(我邀请她看电影,但是她不想来。)

这句话由两个小句子或从句组成:

1.“I  invited  her  to  the  cinema.”(我邀请她看电影。)

2.“She  didn't  want  to  come.”(她不想来。)

有一些语言需要在从句之间加上逗号,例如德语和俄语。

关系从句或从属句与主句的从属关系更强。关系从句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是只有当主句存在时,这个从句才更具有意义。例如:



动词变位


动词变位是指为了体现“谁”在发出动作而改变动词的形式。在很多语言中,这种变化往往体现在动词词尾,在另一些语言中该变化也会体现在词首或者词中。英语中几乎没有动词变位,但是一般现在时中的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会有动词变位。因此动词变位对于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陌生的概念,但如果经常训练,学习者其实很容易习惯动词变位。

下图比较了英语中的“to  speak”(说)和西班牙语中的“hablar”(说),动词变位用下划线标记。

在西班牙语中,当说话人不同时,动词词尾也会相应产生变化。但是在英语中,只有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才需要添加“s”。

动词变位同时也代表动词的不同“形式”。除了不规则变化,所有的动词都会根据特定规则进行某种形式的变化,在这种规则变化中,所有动词的词尾都会发生相同的改变。西班牙语中有三种不同的动词变位,见下表中下划线标出的部分:

如上表所示,三种动词变位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学习者需要记忆这些细微差别。一旦你学会了动词变位,你就可以使用西班牙语中所有的动词了。



连词


连词用来连接从句、词汇和句子。连词的作用也像“胶水”一样。连词有三种主要的类型:

1.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来比较或者连接两种观点。

例如:and(和),but(但是),for(由于),nor(也不是),or(或者),so(所以),yet(然而)。

2.从属连词。从属连词用来引入从句。

例如:while(虽然),because(因为),even  if(即使),although(尽管),as  soon  as(一……就……),after(在……之后)。

3.关联连词。关联连词将两个相等的部分连接成句。

例如:either...or...(要么……要么),both...and...(既……又……),neither...nor...(不是……也不是……)。






很多语言会将词汇根据“性”的差异分为两到三类。在这些语言中,所有的名词都有类似“他”“她”和“它”的性质。

一些语言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单词的“性”有非常明确的描述。例如,在西班牙语中,词尾出现“a”意味着这是一个阴性的词,而词尾出现“o”代表阳性。而在其他语言中,很少有对于“性”的固定的规则,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每一个单词来掌握。

一般来说,一个名词的性和词义会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比如法语中的“父亲”就是阳性,“母亲”就是阴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这样明显的意义对应,我们也不能对所有的词都做相同的推断。通常,来源于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例如法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加泰罗尼亚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都属于拉丁语系),其词汇倾向于拥有相同或相似的性的变化。但是,规则之中存在很多的例外,我们也不能完全通过泛化规则去推测。

例如:



名词


名词代表物体、人、地点或者概念。简而言之,名词就是某个事物的名字。例如,桌子、椅子、路灯、窗户、太阳、感觉。而像“实现”“幸福的”“表达”“照射”这些词就显然不是名词。

在很多语言中,代表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需要大写其首字母。德语中,所有名词的首字母都需要大写。






“数量”的语法可以表示出某些物体有多少个。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在单词上加一些标记来表示它代表的数量。英语只有两种表达数量的方式:单数形式(只有一个)和复数形式(多于一个)。复数形式需要在单词的末尾加上“s”,例如:

在英文中,只有名词具有单、复数形式,而在其他语言中,形容词、冠词,甚至动词都会有单、复数形式。比如下表中展示的例子:



在一些语言中数量的语法表达不只是单、复数形式。例如,希伯来语中还有对“双数”的表达,表示有两个物体:



前缀和后缀


前缀和后缀是分别加在单词前面和后面的成分,用来改变单词的意义。这种单词形式的改变对于一些语言来说意义重大,比如德语。在德语中充满了大量的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形成的单词。

英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

前缀:dis- 后缀:-able

discount countable

disqualify manageable

disobey reachable

disgust doable

disrespect unthinkable

一般来说,添加前、后缀对单词的意义改变会有明显的作用。例如,“dis-”意味着“相反”或者“取消”。但是,也有一些单词添加了前、后缀后本身的意义反而被模糊化,甚至被忘记了,比如“disgust”。“gust”在英语中很少被独立使用,但是“disgust”却被保留了下来。



介词


介词是用于名词或代词之前的小词,一般用来表达名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或者表达这个名词和其他名词的关系。例如in、on、at、to、for、of、from、by、with、about、between、along,等等。

不同语言使用的介词不同,你需要格外注意才能避免犯错。例如在英语中我们会说“you  are  on  the  bus”(你坐在公共汽车里)。但是,如果你在德语中这样说,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你坐在公共汽车的车顶上”。如果想要在德语中表达“坐在公共汽车里面”的意思,你需要说“ich  bin  im  Bus”(你在公共汽车里面)。这种说法在英语里也行得通,但是英语母语者一般不会这样说。

动词也经常会搭配介词,但是和名词前面的介词一样,动词搭配的介词在不同语言中也非常不一样。例如,在英语中我们会说“you  wait  for  someone”(你等某人),但是德语的说法是“you  wait  on  someone”(ich  warte  auf  dich)。



代词


一般当对话中讨论的事物非常明显或者说话人不想重复一个词的时候,人们就会使用代词来代替名词。

例如:The  car  is  blue.(车是蓝色的。)【名词】

It  is  blue.(它是蓝色的。)【代词】

Not  only  is  that  car  blue,but  it  is  even  electric.(那辆车不仅仅是蓝色的,它还是电动的。)【避免重复】

有7种经常使用的代词类型:

(1)人称代词,用来代表人。例如:I(我),you(你),she(她),he(他),it(它),we(我们),they(他们),us(宾格的“我们”),them(宾格的“他们”),me(宾格的“我”),her(宾格的“她”),him(宾格的“他”)。

(2)关系代词,用来引入关系从句。例如:This  is  the  car  that  I  bought.(这是我买的车。)

(3)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别的人或事。例如:this(这个),that(那个),these(这些),those(那些)。

(4)不定代词,指示我们不确定的人或事。例如:anyone(任何人),anything(任何事),something(某物),someone(某人)。

(5)反身代词,这类词结尾往往会出现-self或者-selves。例如,“Behave  yourself!”(好好表现!)

(6)疑问代词,代表对于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词。例如:who(谁),what(什么),whose(谁的),which(哪个)。
(7)物主代词(所有格代词),表示事物归属的对象。例如:my(我的),your(你的/你们的),her(她的),his(他的),its(它的),our(我们的),their(他们的),hers(她的),mine(我的),yours(你的/你们的)。



主语和宾语


主语是句子中发出动作的主体,宾语是承受动作的对象,两者的作用恰恰相反。

例如:

在有“格”的语言中,比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主语“狗”就是主格(nominative  case),宾语“球”就是宾格(accusative  case),这是因为在这个例子中“球”是一个直接宾语。

看看下面例子中的间接宾语:

间接宾语在英语中通常会结合“to”“for”或“at”这样的介词,因为主语是对间接宾语间接地发出动作。

在第二个例子中,狗对骨头做了些什么?狗把骨头含在嘴里,然后把骨头放在那个人的脚边。骨头的位置被狗的动作改变了,因此“骨头”是直接宾语。然而,“那个人”并没有直接受到影响,他只是得到了骨头,因此“那个人”是间接宾语。如果你正在学习的语言有“与格”(dative  case),那么间接宾语就需要变成“与格”的形式。

英语中还有介词宾语(prepositional  object)的现象,也就是宾语前面需要有一个介词,例如:

介词宾语和间接宾语有点相似,只不过介词宾语总是需要搭配一个介词。什么样的介词和什么样的动词搭配在语言中都是有规定的,所以同时学习动词和与其相搭配的介词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动词


动词通常被描述为“发出动作的词”,你可以把动词看作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可以被完成的事情。

例如:选择、跟随、决定、观察、思考、计算;但不是:愿望、愿景、树、柔软。

动词有三类,动作动词、连系动词和助动词。

动作动词:击打、行走、烹饪、制作、决定,等等。

连系动词:The  sky  is  blue.(天空是蓝色的。)The  dog  seems  happy.(狗看起来很高兴。)The  sea  appears  calm.(大海是平静的。)

助动词:I  have  seen  it.(我已经看到它了。)She  would  do  that.(她会做的。)They  had  told  me.(他们已经告诉我了。)

有些动词可以单独出现在句子中,不需要支配宾语,这就是不及物动词。例如:I  sit.I  speak.I  arrive.I  sneeze.I  work.(我坐着。我说话。我到了。我打喷嚏。我工作。)

而及物动词后面一定要有宾语出现。例如:I  bring[some-thing].I  catch[the  ball].I  get[good  feedback].(我带了[东西]。我接住了[球]。我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有些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语序


不同的语言会赋予信息不同的结构,这是学习者在学习语序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英语有几乎固定不变的语序,这就是SVO(Subject-Verb-Object,主语-动词-宾语)语序。

①施事名词/主语②动词③受事名词/宾语

例如:The  dog(S)chews(V)the  bone(O).(狗啃骨头。)

有些语言也有固定的语序,但是用的是SOV(Subject-Object-Verb,主语-宾语-动词)语序。

例如:[日语]Inu  wa(S)hone  o(O)kamimasu(V).(狗骨头啃。)

有些语言的语序是完全自由的,比如俄语、匈牙利语和希腊语,这些语言通常用大小写来表示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虽然语序可以很自由,但通常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会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匈牙利语]A  kutya(S)rágja(V)a  csontot(O).(狗啃骨头。)

A  csontot(O)rágja(V)a  kutya(S).(骨头啃狗。)

Rágja(V)a  kutya(S)a  csontot(O).(咬狗骨头。)

在英语中,形容词(adj.)必须放在名词(n.)之前。在其他语言中,形容词可能必须放在名词的后面。

例如:[英语]a  white(adj.)car(n.)(一辆白色的汽车)

[希伯来语]oto(n.)levan(adj.)(一辆白色的汽车)



三步法


学语法不像学单词那样可以有非常具体的学习方法。重点在于有规律地复习和不间断地接触语言,这样语法知识才能慢慢地融入你的大脑中。

不管用什么方法,学语法都有三个关键阶段。你要学会不断地评估自己在哪一个阶段,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指引自己的学习。



第一阶段:理解概念


你首先需要理解自己所学的语法的功能。为什么在这句话中需要用这个语法?这个语法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用这个语法就不对?

这就叫作语法的概念,理解语法的概念是你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理解语法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一本以自己母语写的语法书,利用自己的母语去理解语法的具体解释。你也可以找一位老师讲解语法。你需要仔细思考,反复琢磨,提出问题,学习例句和语法规则的特殊情况,直到彻底掌握语法的概念。



第二阶段:记忆


你的下一个任务是学习如何使用语法知识点。这就需要你记住与语法相关的单词顺序、词尾变化规则等信息。

秘籍:通过自己的母语来学外语语法

人们往往怀有这样一种误解,那就是学语言时就应该完全使用所学的语言而杜绝使用自己的母语。但是,用外语本身去学语法概念往往会增加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因为你不单单需要学习语法概念,还需要去理解解释这个语法概念的外语措辞。如果你利用母语去学习语法,外语语法就可以通过你的母语被解释得非常清楚和明白。

视觉型学习者可能会发现,学习列表形式的语法信息是最有效的语法记忆方法,听觉型学习者或动觉型学习者可能会觉得把语法知识说出来或写下来更有利于加深印象。

学语法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去记忆包含自己还不理解的语法点的句子。第一次在语境中(比如在听力练习或阅读练习中)遇到某个语法点时,这种记忆方式尤其有效。

你要经常做那些可以让你应用语法规则的练习,你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每次都能全对。



第三阶段:产出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能够自然地、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表达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一旦你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你终于掌握了语法。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难以达成的一步。

在开口说话之前,我们就应该预料到自己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你可能会生自己的气,因为自己心里明明就知道正确的说法。我们有时候能说对,有时候会犯错,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100%的准确率。其实,我们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些错误最终会帮助我们达到目标。

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使用语法的准确率在下降,犯的错误开始变多,这可能是“语言生锈”的迹象。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回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重新夯实我们的语法知识基础了。

秘籍:复习,复习,再复习

语言学习永无止境,不要耻于回头复习你已经学过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学了一遍就掌握了语法知识点,但其实仅学习一遍是很难吃透这些知识的。这就像我们经常要把车送到修车店去保养,车总是需要反复地检修,学语言也是一样的!



学习语法中的不规则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学习确定的语法规则,学会如何在合适的场景下应用它,但凡事都有例外。几乎所有语言的语法都有不规则变化。学会了语法并不能让人一劳永逸,我们经常需要去学习语法中的不规则变化。

学习语法中的不规则变化时,请记住:

(1)不规则变化是少数情况。我们学到的绝大多数单词都符合规则。

(2)最不规则的词往往是最常用的。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遇到这种例外情况,这也让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它们。其实不规则才是它们的“规则”。

你知道吗

不规则的单词往往是最常见的。即便是母语使用者,如果他们不能持续接触到这种不规则的用法,那么时间久了不规则的用法也会被改成规则的用法。

在英语中,help和melt的过去式本来是holp和molt,但是因为这两个不规则变化总是不被人们使用,这两个单词的过去式就逐渐变成了helped和melted。help和melt原本是不规则动词,结果现在成了规则动词。但是,molt依然存在于特定的短语中,例如molten  lava(熔岩)。



使用语法书


在任何一家正规书店里,你都可以找到大量专门研究语言语法的书籍。这些语法书通常又厚又贵,而且读起来非常枯燥。尽管阅读语法书看上去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如果你的学习目标的重点是口语,那你可能暂时不需要频繁使用语法书。

语法书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解释规则之外的例外情况,而不是解释规则。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从头到尾通读一本语法书,那我们很有可能把大部分精力花在5%的特例上,从而迷失了学习方向,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那95%的常见规则。

语法书中的内容也往往是按照主题来排列的,以便让读者对每个主题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学习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发展语言能力,语法书显然不是按照学习者的学习阶段来罗列知识的。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上课,在课堂上老师一般会合理安排学单词和学语法的比重。

但是语法书也是有用的,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使用语法书是个好主意:

(1)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语法书应该作为遇到问题时的参考,而不应作为学习对象本身。

(2)当你一直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这种情况表明你有知识盲点,而翻开语法书去查找相应的知识是一个弥补知识漏洞的好办法。

(3)当你只是想了解一门语言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学会如何使用语言。对一些人来说,仅仅了解一门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很有用。

(4)当你睡不着的时候。阅读语法书有益于治疗失眠。

秘籍:预习

在课上正式学到某个语法之前,你可以先预习一下,并找到这个语法点的难点。这样在你真正掌握这个语法之前你就已经在脑海中构思如何使用它了,而且你也可以在阅读材料或者听力材料中有意识地去识别这个语法点。



练习


1.随便翻开一本用你正在学习的外语撰写的书籍,找出书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代词。这些单词有不同形式的变体吗?

2.找一句用自己的母语写的句子,尽可能地用不同语序重写这个句子。看看你能写出多少种句式,对于每个句子你使用的规则是什么?

3.根据自己的母语发明一个新的语法规则。找一篇短文,用自己创造的新规则把这篇短文重写一遍。如果你有一个正在学习你的母语的学生,你该怎么向他解释并教会他这个规则呢?



示例答案:学生E



节选自匈牙利童话Jánoska  és  Margitka。

2.At  around  two  o’clock,I  drink  my  second  coffee  of  the  day.

At  around  two  o’clock,I  my  second  coffee  of  the  day  drink.

At  two  o’clock  around,I  my  second  coffee  of  the  day  drink.

At  two  o’clock  around,I  my  second  of  the  day  coffee  drink.

At  two  o’clock  around,I  my  coffee  second  of  the  day  drink.

At  two  o’clock  around,I  coffee  my  second  of  the  day  drink.

Two  o’clock  at  around,coffee  my  second  of  the  day  drink  I.

Two  o’clock  at  around,my  second  of  the  day  coffee  drink  I.

Two  o’clock  at  around,drink  I  my  second  coffee  of  the  day.

3.如果是引用的内容,引文中的动词都必须以不同的时态出现。为了表明这不是说话人的观点,而是被引用人的观点,要在动词后面加上“-alledge”。

原文:“Bank  to  Leave  London”

Workers  awoke  to  the  shock  announcement  that  the  Quartet  group  is  to  start  moving  to  the  continent.CEO  Steven  Baine  told  this  newspaper  banks  simply‘could  not  wait’and‘would  not  risk’further  uncertainty.The  Quartet’s  new  HQ  will  not  be  in  Frankfurt  or  Dublin  as  had  been  expected,but  Amsterdam.The  Dutch  city  will  offer  the  US  banking  giant  a  high  quality  of  life,give  it  easy  access  to  the  rest  of  Europe  through  Schiphol  airport,and  make  available  to  it  one  of  Europe’s  most  multilingual  and  cosmopolitan  workforces,according  to  the  CEO.

使用新语法的文章:“Bank  to  Leavealledge  London”

Workers  awoke  to  the  shock  announcement  that  the  Quartet  group  is  to  startalledge  moving  to  the  continent.CEO  of  the  Quartet  group  Steven  Baine  told  this  newspaper  banks  simply‘couldalledge  not  wait’and‘wouldalledge  not  risk’further  uncertainty.The  Quartet’s  new  HQ  will  not  be  in  Frankfurt  or  Dublin  as  had  been  expected,but  Amsterdam.The  Dutch  city  will  offeralledge  the  US  banking  giant  a  high  quality  of  life,givealledge  it  easy  access  to  the  rest  of  Europe  through  Schiphol  airport,and  makealledge  available  to  it  one  of  Europe’s  most  multilingual  and  cosmopolitan  workforces,according  to  the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