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如何高效学语言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如何高效学语言

第8章 阅读理解

书籍名:《如何高效学语言》    作者:亚历克斯·罗林斯



外语阅读是最为有益且有趣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一。即使你还没有养成使用母语大量阅读的习惯,你一样会在外语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挑战。

当你对自己的外语技能有了一点自信的时候,阅读的好处就能体现出来了。你在阅读中可能会学习到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基本词汇,以及课本中没有的语言场景。

一般来说,学习者只有获得了相对高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但是,即使是一个初学者,你也可以直接开始外语阅读并从中受益。



为什么说开卷有益


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原因有四个。



1.在丰富的语境中学习


在第4章中我们了解到,在自然语境中学习是学习词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非常有限的自然语境。能为我们创造语境并让我们从中学习的就是阅读。谁有可能会在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农场待很长时间呢?但托尔斯泰的书会带我们去那里体验。即使是在德国度假也无法让我们在当地的法院体验官僚阶级之间的复杂,但卡夫卡的书可以带我们去。当我们全神贯注地阅读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时,会很快吸收各种各样的新词汇,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词汇该怎么用,但这些词总会派上用场。



2.从阅读中了解文化


阅读文学让我们对不同的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了解。摆在我们面前的文字承载的是不同国家的人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我们将会知道一本书对一个民族的性格影响有多大,也能知道这个民族的性格对这本书的影响有多大。

每个国家都有所谓的文学巨匠,比如莎士比亚、加缪或歌德,大家都会去读或者至少假装读过他们的名著。这些作家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平时使用的大量的表述、习语,甚至名词都来自这些作家的著作。所以,回到这些名著的文本中,去了解这些语言表述的出处是非常有意义的。



3.阅读“真正的”语言


当阅读一本为母语者写作的书时,我们可以确定书中的语言是地道真实的。这得以让我们抛开学习者的身份,像母语者那样使用书上的语言。当然,当我们拿起一本书、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并像母语者那样开始阅读时,一开始我们会觉得很有挑战性,但这最终会带给我们成就感。阅读小说是接触语言的最好的方式,阅读者可以学习用于叙述和修辞的语言,之后在和母语者朋友沟通时,便可以使用这些地道的用法。



4.虚拟的浸入式学习


阅读书籍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最便宜、最快、最容易的方式。当我们无法接触到一门语言的其他资源时,可随身携带的一本书就是一个巨大的语言资源库,我们可以随时打开它,快速阅读它。可能我们正坐在公交车上,突然发现自己被西班牙大平原或北非尘土飞扬的街道包围着,最重要的是,这些场景也是由当地的语言所描述的。

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我们读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沉浸在所学语言之中,甚至开始用这门语言思考和做梦,整个人就像身处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一样。我们也会开始领会这门语言的美妙,这种美妙是翻译的文本永远无法表达的。



读什么


最好的阅读是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本书不应该只是语言学习的素材,而应是我们对其内容很感兴趣,并且迫切期待有机会坐下来阅读的书。如果选择了合适的书,我们在阅读时会更加专注,以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注意到语言的使用,而是专注于内容。

然而,语言水平有时候会限制我们的选择。所以,当我们开始阅读时,最好是选择适合自己语言水平的书籍,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收获更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戏剧


当我们考虑用外语进行阅读时,戏剧(剧本)也许往往不是我们的首选,但戏剧其实是合适的、合乎逻辑的阅读起点。剧本是为表演而写的,因此,戏剧语言是口头语,剧本中的对话更接近口语。剧本的长度往往比小说短,这也使得戏剧更容易快速读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经常重读第一次读不懂的部分。



短篇小说


与整部小说相比,短篇小说对阅读的要求要低得多,但仍为学习者提供了阅读长段落的机会。短篇小说的篇幅很短,我们可以在查过生词后来回重读,也可以把重读作为学习这些生词的途径。许多短篇小说会讲述同一个主题,这意味着在不同的短篇小说中关键词汇会被重复,这就为学习带来了便利。另外,因为短篇小说都很简短,很快就可以读完,这也能给人带来成就感。



诗歌


诗歌是非常短的作品,且精于语言表现。诗歌含有丰富的音调、节奏和韵律,因此读诗比读普通散文在理解单词的发音方式上更有优势。阅读更复杂的诗歌需要读者对语言有相当高程度的理解,但也有很多短小的、适合初学者的诗歌。背诵一首诗是学习单词、语法和练习发音的好方法。



长篇小说


当我们想到阅读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读小说。到目前为止,小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读物,并且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便利。长篇小说通常很长,会让读者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场景描写,当然还有各种写作语言。读者经常会被长篇小说的情节所吸引,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但是,阅读长篇小说可能是语言初学者最难完成的事情之一。阅读那些激发我们语言学习兴趣的传统经典往往是最难的,因为经典名著会使用更古老、复杂的语言,而且会使用大量在日常对话中不会遇到的词汇。能够阅读长篇小说当然是很好的,但是你要知道,从较短的文本开始可能会更好。



流行文学


阅读大家都在读的东西。流行文学通常使用大家最近喜欢使用的语言,所描述的主题也往往是最新的,这样的作品和实际生活联系会更紧密。对于最近出版的作品,在杂志或网络上也经常有关于它们的书评,我们也可以把这些书评作为补充读物。我们也更有可能在自己的国家获得最近出版的作品或电子书。



读自己熟悉的作品


重读已经用母语读过的书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过多地关注情节,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需要经常停下来去查一个单词,也不用担心错过了重要的情节信息,而是可以专注于理解语言,甚至可以比较翻译版本与原版的差异。

秘籍:读同一个作者的作品

如果你发现了一本喜欢的书,试着找到这个作者所有的作品。同一个作者总是会用同一种风格写作,而且也会重复使用相同的表述,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理解这个作者的作品。



共同的挑战


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用外语阅读完一本书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刚开始阅读时这可能让人非常沮丧。作为成年人,我们习惯于流利而轻松地阅读。作为学习一门外语的人,我们必须从头开始。我们读每一页都要花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有很多词不理解。不要担心,这是完全正常的,在你进行更多的练习后,你的阅读速度自然会加快!



四种阅读技巧


当我们用母语阅读时,会不断地运用从小培养起来的四种关键阅读技巧。在使用一门外语阅读时,我们必须再次利用这些技巧。



1.略读


略读指快速浏览一段信息量很大的文字并获得内容的要点。一般来说,我们读电子邮件、报纸文章和报告时往往会用到略读技巧。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得不读但又不想读的东西,此时也会用到略读技巧。



2.扫读


面对信息量巨大的文本时,我们通过扫读来从文本中提取特定的信息,例如:时间表、统计数据和列表。



3.精读


这可能是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做得最多的练习,因为做每一道阅读理解题时我们都需要精读。精读是为了分析语法结构并学习新单词。



4.泛读


读小说就是在泛读。我们不是在寻找细节,也不是在关注单个单词,而是在不间断地阅读。这种阅读是为了获得阅读的愉悦感。然而,这一技能需要花最长的时间来获得,所以语言学习者会先于泛读技能掌握其他三种技能。



设定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无论书是用何种语言写就的,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都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阅读外语书籍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有成就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目标是阅读一本书,那么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每天都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是很必要的,这样你在达到目标后会获得成就感。



目标


·目标的设置是很简单的,比如不需要查词典就能阅读完一个章节。刚开始你的目标可以只是一个段落,甚至一个句子。慢慢地,你可以把阅读的长度增加到一页、十页、一章,甚至整本书!

·你也可以记录每一页你记下了多少生词,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逐渐减少这个数字。

·在阅读过程中估计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占全文的百分比,例如第一次阅读时是50%。在查过不认识的单词后,试着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5%或更高。当你觉得你的理解程度已经到达100%,你就成功了!



阶段性目标


·每当读完一定量的内容时你都要恭喜自己。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都是一次成功。阶段性目标可以根据页数设置为:10页、20页、50页、100页、200页。或者你也可以根据章节数来计数。

·每次坐下来读书时,你都要记录自己已经读了多少、距离某个阶段性目标还有多远。这样做能激励你一直前进。

秘籍:阅读、重读、再重读

一般人没法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把所有内容理解通透。因此,不要拒绝重读之前没有读懂的内容。每次重读,都会让生词在记忆中变得更牢固,而且我们也可以在重读的过程中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和重点。尤其是当我们查过生词后,一定要回头重读,去看看自己这次多理解了多少。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技巧


当你第一次开始用一门外语阅读的时候,请告诉自己这会很慢。我们的眼睛不会像阅读母语时那样立即识别单词,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生词,不由得想停下来查字典。

不要让这些事情阻碍了自己的阅读速度,而是直接忽略这些生词。不要太在意那些生词,一直读下去,直到读完为止。这就是所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技巧。

这个技巧背后有很多门道。尽管可能会有大量内容让你不理解,但在早期学习阶段,以这种方式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你可以明白内容要点


即使我们不能理解所有的单词,但当我们读得越多,就会开始理解得越多。



2.某些生词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如果单词一次次地出现,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学会这个单词。



3.像练习听力一样练习阅读


人不能在谈话中途停下来去查字典,只能继续对话并且试着理解能理解的内容。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阅读,我们会慢慢发现我们会多次遇到这些词,以至于最后都能猜出它们的意思。



4.你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每次用外语讲完一个故事,我们都会觉得是一种胜利。这对人的学习劲头来说很重要,会鼓励我们不断阅读。



什么时候查单词


应尽量避免查单词。经常翻看字典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让我们忘记刚读过的东西。另外,在字典里查过这个词之后,我们很有可能只会记住它在故事背景下的意思,却忘记了这个单词的本义。

阅读的重要性在于我们会不断地遇到新词。在使用母语阅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更有耐心,我们不需要明白一个词的精确意义就能对这个词的概念有大致的了解。从孩提时代开始阅读以来,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然而,使用外语阅读时,继续这样做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不习惯不了解单词的意义而“糊里糊涂”地继续阅读。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有必要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有益于我们在阅读中继续发展语言能力。

然而,在两种情况下查字典也是大有裨益的:

(1)如果一个单词连续出现五次或五次以上,这可能是一个信号,即你应该知道这个词。它很有可能会继续出现,所以在全部阅读结束前,你可能已经学会这个词了。

(2)如果一个单词完全阻碍了你对句义或段落意义的理解,那么你别无选择,只好去查了!如果你已经重读了很多遍文章,还是不能理解这个词,那就一定要去求助字典。

查单词时也有两条规则。



1.读完一整句后再去查生词


这样你就不会被生词分心,也许读完一整句时那个生词的意思也就清晰了。



2.一定要重读查过单词的部分


这有助于你真正理解并学会这个词,而不仅仅是记住它的意思。

秘籍:把生词记下来

不管在什么时候使用外语进行阅读,你都应把不认识的单词及其释义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在读完文章之后,你就可以复习这些生词了。

应该在书上做笔记吗

在阅读的文本旁边直接写上生词的翻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是,当你重新阅读文本时,你会不自觉地被自己写的释义吸引,而不是注意原本的单词。重读本身是为了考察自己有没有掌握这些生词,所以,把生词记在另一个地方是更好的办法。



Kindle和电子书


到目前为止,这是获得外语书籍最简单、最便宜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许多设备都有“触摸翻译”功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即时查生词,而不需要花时间去查实体字典。

根据上面的查生词规则,我们可以知道,一本带有“触摸翻译”功能的电子书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然而,如此迅速地获得翻译结果也意味着读者很有可能注意不到这个生词。



“双语书的噱头”


人们开始用外语阅读时经常会使用双语书。一般来说,这些书一页是原版的文字,另一页是翻译版的文字,这样做是为了让读者可以同时阅读两种语言。

如果你只想阅读这本书的译文,那么读这样的书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使用这些书来阅读和学习外语,那么有4点需要注意。



最终你还是只会阅读译文版


这种诱惑太大了,以至于我们不能坚持一直用外语去阅读。



在译文中找到单词的翻译太花时间


你不能查一个特定的词。相反,你必须重读整个章节,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你要找的内容。



翻译是不可靠的


好的翻译读起来就像文章本就是用这种语言写的一样,而不是被翻译过来的,所以原始版本中的很多单词的意义和细微差别都消失了。



这就像玩数独游戏,而答案就在另一页


用外语阅读的目的是挑战自己。如果你经常“偷看”翻译的版本,那么,你就不太可能去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关于翻译的说明


翻译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技能,而往往被低估。翻译使我们有机会阅读用我们永远没有时间去学习的语言所写的书,而且,这些书就好像是用我们的母语写成的一样。

然而,正如所有的译者都会告诉你的那样,在一种语言中,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词能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一些固定的表达、描述和习语更难以逐字逐句地解释,总是会在翻译中失去它们的部分甚至全部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词语和意象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含义。有时,作者甚至会让他笔下的人物说出有语法错误的话,这样的语法错误反而能告诉读者更多的关于角色的背景信息,而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被准确翻译的。例如,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中,很多人物为了让自己的言语听起来更“得体”而错误地在每个单词的结尾都加上了“s”,但这样听起来却像个自命不凡的农民。对俄罗斯读者来说,这很滑稽,但对外国读者来说,要在翻译中再现这一场景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做到这样的译者也是凤毛麟角。

在翻译版本中,故事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改变,这是为了使文本更容易被外国读者所理解。这并不是说翻译一定是错误的或“不忠于”原著,但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翻译著作的这些缺陷,尤其是当我们想读一本双语书的时候。

译者通常会用一个译者序来解释他们的翻译原则,并提醒读者译者本人在翻译时选择的风格。如果你遇到了相同内容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译文,你也不必感到很疑惑。



练习


1.阅读用你所学语言写作的一本书的一章或一个短篇故事,阅读过程中不查生词。读完以后把生词查一查,然后再重读一遍,看看自己理解了多少。第二天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记得这些生词。

2.在读书的时候写下每一章的梗概;把自己写的概要和网站上(比如维基百科、Sparknotes)的简介做一个对比,看看自己是不是完全理解了这一章的内容。

3.把自己感兴趣的书列一个书单,拿这个书单去咨询自己的老师,选出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目。

4.给自己设立以下的阅读阶段性目标:

a.完全理解一句话

b.完全理解一个段落

c.完全理解一页内容

d.完全理解一章内容

e.完全理解全书的内容

5.找一部根据书籍改编的电影,两者均需使用你正在学习的语言。把电影和原著比对着看,每读完一章书,就看一小节相对应的电影内容。找出原著和电影的差异,也感受一下看电影是否能解决自己在阅读文本时遇到的困惑。



示例答案:学生H


1.一开始,学生H发现用不查生词的方式阅读非常困难。很多词他都不认识,这让他不能集中注意力。但是,他坚持用这种方法,把生词记下来,读完以后再查。他发现自己在查过生词以后,对文章的理解就清楚多了。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理解得更深入了。第二天他对自己测试生词时,他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联想起这些生词。他又把这篇故事读了第三遍,并自信地感觉到这些生词逐渐被自己掌握了。

2.学生H认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度达到了75%~85%。这对理解全书内容来说已经够了,但如果想要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还应继续努力。低于75%的理解程度会让阅读过程比较艰难,只有达到高于85%的理解程度,他才会感受到阅读的愉悦,而且就像用母语在阅读一样。

3.



4.学生H很快发现自己可以读懂一句话。几周后,他可以不借助词典就读懂一个段落。几个月后,他可以读懂一章,能理解大意,但是依然有一些生词不认识。坚持读了一年后,H依然不能完全读懂一本书。他坚持阅读时不用词典的方法,但是依然学会了很多生词。

5.学生H看了电影《悠悠母子情》。电影和原著有所不同,但是依然能帮助他理解原著。尽管在有些复杂的描述中他有不认识的生词,但是他可以借助电影情节想象出书里描写的场景。他也反复看了和书中内容相契合的一些电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