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抓住契机改善产能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素人产品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要规模还是要质量?素人曾经摇摆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抉择,素人无疑是对的。这当中的经验教训,将是素人的宝贵财富。

素人产品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产能难以扩大,而产能扩大主要受制于高级皮料难觅,以及素人对工艺的苛刻追求。怎么突破原材料和工艺对产能的制约,素人已经做了很多努力。这是需要持续改善的领域,也是素人自身比较使得上劲的地方。但这并不足以解决产能制约的问题。

除了面料配皮和工艺改善之外,素人应当重视生产制造环节的管理改善,即使是外部协作的加工厂,也要当成自己的工厂来管理。虽然当下素人处于转型调整期,产能矛盾暂时相对缓解,但产能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培育有效的产能,必须提前做好这方面的能力储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工厂愿意配合素人来改善产能,这是一个契机,素人应当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把产能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只有在产能有规模性保障的前提下,素人在设计、工艺、品质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变成其持续成长的优势。



定价取决于品牌定位


素人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价格问题。低价还是高价?毛书虹一直在调整她的策略。

最初,毛书虹在北京选定了6家店做寄卖,有的店主按拿货价翻一倍卖,有懂行的台湾商人翻三四倍。说明一开始素人的价格应该是比较低的。即使后来为了配合整个品牌升级,客单价从千元上下提高到两三千元,素人在定价上还是相当自律。素人走实惠型的价格策略,对商家和目标客群都是很有吸引力的。素人一直不愁市场、不愁销售,奥秘就在这里。东西好,价格又实惠,销售自然不成问题。

在价格策略上,一开始素人做了正确的选择。但是,为了给品牌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毛书虹将定价提高了一倍,价格锁定在3,000〜6,000元,这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定什么样的价格,取决于素人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到底素人要把品牌做成大众消费品牌,还是要做成奢侈品品牌?案例中提到,素人前期一直供不应求也没有提高价格,这和毛书虹、杨宝光两位创始人的信念有关,他们希望设计的东西跟普通人分享。毛书虹研究过奢侈品后也表示内心并不接受奢侈品的价值观和文化,不想做成只跟少部分人分享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素人一开始是定位在大众消费市场,而不是奢侈品消费市场。

但是,素人的原有客群在老化,品牌需要转型。经过调研,毛书虹发现了一个素人未曾涉足的空白区域,要针对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律师等白领专业人士在商务空间的需求来设计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了50%。这样的定价在奢侈品品类里是很有竞争力的,也是相当自律的价格。从案例透露的信息来看,素人是在将品牌转型升级为奢侈品品牌,那么提高一半定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策略。

如果素人确定往奢侈品品牌转型,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大众消费市场。这就产生了另一问题,对素人而言,新的白领专业人士商务市场是否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同时素人是否有相应的能力在这块市场中吃到足够的份额?这些都是疑问。

第一,素人未曾涉足过这个领域,也就是说这个空白区域对素人是陌生的;第二,针对这个新的目标群体的产品设计、工艺要求更高;第三,素人还欠缺市场营销等关键能力,毛书虹总结素人的前半段也表示,素人做的是一个制造型企业的工作,销售和市场开拓根本谈不上。现在营销端的薄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运营经理刘丹也认为营销是目前素人最需要加强的能力,产品出来以后,和客人分享的方式太传统和原始,新的突破性的尝试太少。从这些信息来看,品牌转型升级,素人并没有充分的准备。

品牌在一个新的目标市场立足,素人需要时间,需要投入资源来培育新的市场。如果新的市场、新的客群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和计划培育出来,而又放弃了原有的大众化消费市场,就会将素人置于危险的境地。素人吸引大众消费群体靠的是价格实惠的优质产品,也就是性价比优势。和原来相比,新的定价必然令这一优势大打折扣,或者再无优势可言,对大众消费市场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客群流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风险需要引起两位创始人的警惕。



可考虑双品牌战略


品牌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毛书虹从2011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到2013年明确定位,开始改变,再用两三年的时间实现了新系统的过渡。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个好的变化是客群构成更加健康,老客人对产品的评价也是“越来越年轻了”,但素人的销售额并没有大幅上升,甚至出现了回落。当然,这里面有外界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主动收缩的因素,但另一个可能性应当引起素人的重视:业务表现的低迷是否因定价而起——售价提高导致了原有的目标客群逐渐流失,而新的客群还未培育出来,进而导致业务萎缩。这种可能性需要反思。



素人已经在品牌转型的路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两种选择:


一个方向是现在的做法,将素人品牌转型为针对白领专业人士商务需求的奢侈品品牌。另一方向,素人可以考虑双品牌战略,原有的素人品牌定位不变,再推出一个新的高端品牌,前者主打大众化市场、聚焦高性价比这个卖点,后者主攻全新的高端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系列,树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当然,也可以将素人品牌定位为高端品牌,再推出一个针对大众化市场的品牌。双品牌可以避免原有目标客群流失的风险,进一步巩固和开发大众化市场,同时着力培育全新的高端市场,拓宽素人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素人的品牌升级涉及市场和品牌的重新定位、系统能力重构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质上看,这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杨宝光、毛书虹两位创始人首先必须梳理自己的发展战略,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到底要将素人做成一个怎样的企业。不同的战略思考,会走出不同的模式和路径。不同的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战略措施来保障,不同的资源配置来支撑,不同的团队来落地。在这个问题上,素人两位创始人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考,避免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带来的风险。这是素人必须应对的挑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审慎规划和决策。



案例点评六


素人的瓶颈在哪里?


陈汉明——汉彬洲企业管理咨询公司CEO、创始合伙人

素人,一个优美的原创品牌,对产品设计与品质有原创者理想主义的执着。如果坚持优美而缓慢地进行下去,素人可以成就创业家的理想。而现实并非尽如人意。是什么制约了素人的发展。素人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素人的目的——管理者需要的第一清晰思考


素人的企业主有一种商业情怀,崇尚“独立王国”的意义凌驾于商业利润与规模之上。毫无疑义,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商业品质,令素人与众不同。

服从于优美的目的,坚守优美的信念与原则,不屈服、不妥协,这将为素人立下永续经营的根基。对商业意义与道德的崇尚发自管理者的诚心,然后管理者需回到经营的现实,让自己的诚心外现于经营的效果之中。

对商业意义或道德的坚守无可厚非,但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企业成长,是赚钱。如果企业的成长停滞,失去赢利能力,就要在经营中找原因。面对素人的“缓慢”,不应以“优美”为借口,这是素人管理者需要的第一清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