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聚焦执行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假如战略抉择与创业精神没有成为大朴快速发展的瓶颈,聚焦执行会显得理所当然,简单易行。与当前太多太杂太碎而难以奏效的事项相比,王治全、尹章平每个当下只需要聚焦一件大事——它是全公司系统瓶颈上的大事,也一定是直接影响销售与利润的头等大事——不受任何计划与绩效指标的限制,快速接力式推进完成。我甚至想,如果王治全能够集全公司之力,集公司所能获取资源之力,仅专注于一件事、一个爆款,快速销售1个亿也是可能的。

一旦瓶颈得以突破,系统的其他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这样一来,不仅如王治全所言,“大朴不设定销售指标”,而且更不需要放慢速度。大朴应该放开任何限制,让系统所具有的潜能、市场潜在的需求、创业家成功的渴望、团队的才华与能力获得释放。若是做到这点,大朴不求增长,却反而能自然获得增长。而且,这样的增长会是惊人的,2020年绝对不止2个亿销售,有可能是2个亿利润。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作者简介:  陈赋明,本刊栏目主编。



新商业丨电子商务

*  *  *

不管电子商务如何喧嚣和热闹,它终究要回

归“为商”的本质:做好零售,照应好主顾。



马克华菲:

把电商做成“店商”


■陈赋明  刘雪慰  邓聂



2  014年2月15日午后,马克华菲公司(Mark  Fairwhale)CEO杨坤田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微信,推介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的几部中国电影。在这条微信的结尾,他留下了一个悬念——“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与FJ将会撞出什么火花?”

FJ是马克华菲旗下四条服装品牌线之一Fairwhale  Jeans的简称,目标消费群体是那些向往自由独立、纵情洒脱、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的都市男青年。通常说起华裳璀璨、群星云集的电影节,我们想到的都是Giorgio  Armani和Dior这类国际大牌,而马克华菲出现在中国市场不过才十几年,而且又是本土品牌,它与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如何搭界?朋友们在等待杨坤田揭晓谜底。

2月16日上午,先是传来廖凡在柏林电影节获最佳男主角银熊奖的消息,紧接着杨坤田在朋友圈发布微信透露,影帝廖凡此时正身着FJ在柏林街头拍摄跨界时尚艺术大片。他还分享了一组《STYLE》杂志拍摄的图片。图片上,廖凡在蒙蒙细雨中颔首轻抚一块犹太人纪念碑,表情凝重虔诚,他身上那套廓形流畅、面料精细的闪铜色FJ西装与粗粝的深灰色石块形成对比,一暖一冷,一明一暗,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此时的廖凡也不再是那个观众眼中永远的“金配角”,他的自信和霸气完全释放出来,变身为既前卫又传统,既内敛又充满张力的“风格男神”,而这正是马克华菲一向追求的品牌内涵。

廖凡尚未回国,他身穿马克华菲FJ服装在柏林的街拍图片已经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传到移动终端。紧接着,国内的型男们开始涌入马克华菲的门店寻找与明星同款的西装、长裤、衬衫……

28岁的石小凯是湖南湘乡的一名健身教练,自称是廖凡的“脑残粉”,他在朋友圈看到了“男神驾到柏林”的图片,很想即刻拥有一件与廖凡同款的FJ衬衫,可是他所在的小城没有马克华菲的门店,连专柜也没有。于是,石小凯打开电脑,进了马克华菲的天猫旗舰店。



观点概要


成功“触电”的传统企业普遍遵循一个规律:它们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和投资意愿,首先为电商渠道定位,明确“去哪儿”;然后确定“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组合、运营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来保障“去得了”。

“去哪儿”  马克华菲对电商的定位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最初的清库存,到后来新的零售业务渠道,再到今天的战略业务模块。

“怎么去”  马克华菲形成了多渠道均衡发展的“三分天下”局面——直营、分销和特销三个渠道均衡贡献线上业绩,还建立了同步款占比最小、库存和专供款占比浮动的电商货品体系,并跟线下渠道一样采用了订货会制度。

“去得了”  为了实现电商渠道定位,将其打造成一个崭新的零售渠道,马克华菲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花大力气来建设电商新团队,并对供应链做了合理配置。



说实话,石小凯并没抱太大希望,他想着天猫店里大概不是旧款,就是断码。这也难怪,近年来,庞大的库存已成为国内服装产业的“生死考”,企业除了通过各种线下渠道和活动打折促销,还把线上渠道作为一个清库存的出口。令石小凯喜出望外的是,在马克华菲天猫店里,他真拍到一件与廖凡身上那件酷似的衬衫,虽不同款,但也是今春新品,他得偿所愿。

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内涌现出无数石小凯这样的消费者,他们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品牌服装,从线上为服装商贡献越来越多的销售额。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今年三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2008年,电商占比还仅为1%,短短五年后,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预计到2015年,电商交易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将达12%,电商交易总额或将接近4万亿元。(  参见副栏“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  )就拿马克华菲来说,在2010年淘宝“双十一”活动中,马克华菲单日销售额是1,100万元,到2013年攀升至8,200万元,位列男装单日销售排行榜第五。全年网上销售额也从2010年的3,6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2亿元,增长了10倍多。



(返回原文阅读)



电商的强势崛起,令传统品牌制造企业既喜又忧。品牌宣传和货品销售多了一个新渠道,可是若想从这个渠道受益,企业的供应链必须更高效,运营管理必须更精细,业务整合度也必须更高,这一切对传统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于是,不少企业的决策者们问:电商这东西到底该怎么玩?是不是要将原先的一切推倒重来?

在对包括马克华菲在内的诸多开辟电商渠道的企业采访调研后,我们发现那些成功“触电”的企业都会遵循一个规律:它们会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和投资意愿,首先为电商渠道定位,明确“去哪儿”;然后确定“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组合、运营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来保障“去得了”。(  参见副栏“中国品牌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全景图”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看到因为定位不同,品牌制造企业的电商渠道或多或少都与线下渠道有所关联,有些方面甚至就是线下的翻版,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认识到:无论是电商,还是店商,其本质都只有一个——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