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第一课 日记写作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写日记,是迈上写作生涯的第一步和基础。写作是要加以练习的。作家写作,就像田径运动员练习奔跑或者舞者练习舞蹈一样。日记写作这种练习裨益良多。你的遣词造句赋予你所见所闻所感以真实的生命。借由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感知到的外部事物转化为某种内在的存在,在外部和内部、在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这正是日记写作带来的裨益。你的日常生活可能将你引向数以千计个不同方向,但全神贯注地写日记却可以去伪存真。当你放慢速度、开始书写,你将发现你周遭的世界焕然一新。

在我的日记中,当我写到我家门前一条寻常的灰色鹅卵石小径时,我低头看着脚底为数众多的小卵石,它们看上去都差不多——灰灰的,暗淡的,形状不一。但是当我拾起其中一枚置于掌中并开始描绘它的时候,它便显出独特性来。我看出它的形状像一栋房子,像我小时候的画作。我想象有一道门,在门那边小鹅卵石们自成一个世界。正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触及了它的奇妙之处。写公园里的一棵橡树或者在一束阳光中荡秋千的外孙,都是这样,是我的文字将我引向了生命的更深处。正如玛丽昂·伍德曼[1]所写:“我的日记就像一面镜子,在其中我可以看见并听到那些充斥在日常经验中的真谛的回响。”

*  *  *

注释

[1]玛丽昂·伍德曼(Marion  Woodman,1928— ),加拿大作家,女性运动领袖人物。她曾受训于苏黎世荣格研究中心,也是女性心理学领域最广为人知的作家之一。出版作品有《骨:向死而生》。她曾于1993年罹患癌症,现在是玛丽昂·伍德曼基金会的主席,该机构致力于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身心灵修习课程。



日记写作简介


我的日记是一些零星拾遗:我从一天当中拾获的遗珠,就相当于那些我在瑞士酒庄漫步时捡到的采摘后遗下的葡萄粒。法语把“一天”称为jour,准确指出了日记的含义:一天的工作,一天的发现,日记将其一一记下。英文中的“日记”(journey)也有这个词根,在字典里解释成一天的旅行。所以,日记就是一日的旅行。

我并不会刻意地、绝对地在日记里写下每一天的生活。但我总是把日记本带在身边,时不时地记下我沿途的收获。我记录梦境(甚至只是一个闪回),记录刚刚割过的青草的味道,记录与孩子们的对话,记录黄昏时天光变幻出的一抹晚霞,记录精彩的书摘。我收集沿途散落的果实——既包括那些被遗弃的烂果子,也包括那些尝起来味道欠佳的果实。我也拾取花朵,拾取压扁的梅花,或夏末秋初变得金黄的树叶。我的日记本就像我的书桌一样,满是各种笔记和纪念物。

我的一天从静谧的早上开始。我走向我的书桌并静静坐下。经过片刻的默祷与沉思,我开始写作。这是我经常开始写日记的时刻,不过也并不是每天早上都写。有时我只是看看窗外,然后像开启日记旅程那样度过我的一天。当一朵花在晨光中绽放,当我被一片云朵吸引,我都会将它们写进日记。

布伦达·尤兰在她于1938年初版的经典作品《如果你想写作》中写道,她有一本写了很多年的、潦草的、不假思索的、记得乱七八糟的日记。她在上面不断书写,日复一日,她说这东西“有时及时和精确得就像天国职掌记录的天使”。这并不是“今天午饭吃了什么”那类日记,而是在记录任何她想到、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在背后推动这种书写的,是去接近那些能够引起她兴趣的东西。她曾经写道,这使她崇敬写作这种行为。而此前,她只认为写日记是种无聊、令人恐惧又劳神费力的事情。是日记写作使她发现了自我,发现了哪些是该放弃的,哪些又是该得到尊敬和热爱的。每一个写下的句子都使她有所获得,变得更好,加深了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她确信她的每一位读者也必然如此。

已故的乔治·普林顿是《巴黎评论》杂志的编辑,在出版《国内外》后接受的一次采访中曾经被问到,他对于如何激励作者有何建议。普林顿说:“坚持写日记。如果你想从事写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开始去写。”而且最好立即动手。他说他曾经在部队开过坦克,如果坦克闲置太久的话,就会变得很难开。他需要不断开动坦克以保持它的性能。这就像一个作家应该笔耕不辍,勤加练习,坚持不懈。普林顿说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年轻的时候保持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要写日记?原因如下:

——建立一种写作习惯(一种作家写作的习惯)

——保存记忆(场景、个性、对话、事件)

——发现你的所思所感(每一次都更为深入)

——找到自己的声音(你的笔调何时听起来最自然?检查一下日记记录的时间,看看一天中的何时何地你最容易进入写作状态。找到自己的写作习惯)

——投入冒险(在私下场合)

——为故事埋下种子(从意象到故事)

本书中的每一课都会有自由写作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甩掉那个挑剔的自我——那个总是插话,告诉你写得还不够好的家伙。本书结尾处还会有指导你如何对作品进行修订的章节,但是现在,先别理那个内心的批评家。在自由写作中,你只需要不停地写,不修改,也不重读。纳塔莉·戈德堡在《再活一次》中写道,要坚持限时写作,不论是十分钟还是半个小时,要保持你的笔一直在动。朱莉亚·卡梅伦在《艺术家之道》中建议清晨写三页作品,严格按照意识流的写法,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这样可以削减我们内在干预机制的作用。你所需要的全部就是几张纸或空白的日记本,一支笔,一个能坐下来的地方,然后,专注于内在的书写欲望。

现在停下来,写一则日记。写下时间,地点,日期和一个简短的开头——如同布伦达·尤兰所要求的那样,潦草、不假思索、一往无前、冲动而且诚实。从这一刻就开始写,你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自由地写。皮特·埃尔伯在《写作无师自通》中建议,自由写作就是不间断地写。或者信马由缰,流畅写作,像马琳·希卫在《自我之声》里强调的,这种方式就是让你的写作从笔尖流泻到稿纸上。给自己限时十分钟,写下你当下的所见所感,无论你身在何处,从这一地点和时间开始写起。

练习  写一则日记的开头。限时十分钟。

写完后给你的这个开头部分取个题目。花几分钟时间做这件事。起名字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赋予你的作品一种整体概念并且容易再次找到开头。你可能会想要强调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