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游记的三个要素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要带读者领略一个新的地方,游记必须要有个人感受、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信息。

首先是个人感受,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个人经历有助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通过描写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享情感和感动,作者可以触动读者,将个人化的情感普遍化。如果我要写去古玛雅首都乌斯马尔和陡峭的魔术师金字塔旅行的经历,我就需要写自己的经历:我怎样在试图跟着我丈夫爬上金字塔的时候突然不能动了。整个人晕头转向,既不能上也不能下。这种个人描述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读者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写好游记的第二个要素是要有想象空间。旅行中发生的故事,作者经历了它,并要把它分享给读者。游记需要用叙述技巧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墨西哥女人正在看着我。她知道我是一个外国人,听见我对丈夫说法语,她想过来帮忙。她不想让我带着没爬上魔术师金字塔的遗憾回到欧洲。她鼓励我慢慢返身下来,然后告诉我另一种上去的方式。

游记的第三个要素是要有丰富的信息。内容要有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反映。比如那个墨西哥女人带我来到了金字塔的后面,那里有一个更容易爬的楼梯,通到一个低一点的平台。她跟我一起爬上来,然后我们坐在恰克(Chac)雨神的大面具下面。雨水对于玛雅人的生活非常重要。她指着不远处已经毁损的贮水池的废墟,给我讲起了恰克神的传说。

这就是三个不同的要素:个人感受、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信息。这样写出来的游记会有些像回忆录(有个人经历),又有些像故事(有想象空间,而且带有叙事技巧),还有些像报道(有丰富的信息)。



优秀游记的整合


威廉·津瑟在他的书《写作法宝》中说,在所有优秀的写作中,整合就像是锚的作用,尤其是在写游记的时候,因为作者经常会被引向不同的方向。津瑟建议游记作者参考下面的方法。

——整合代词:始终用第一人称。不要引入作为旁观者的第三人称。记住读者是通过你的经历看到你所处的地点。假设你在法国阿尔卑斯的一个小教堂里发现了一尊黑圣母的雕像,你需要写出你是怎么发现这尊塑像的,还有站在它面前是什么感受。不要转而去写一大段对于黑圣母的背景介绍,而是要将信息融入你怎么发现它的这个故事中。

——整合时态:大部分的游记都是用过去时写的。“我推开了小教堂的门,发现在我面前站着一尊黑圣母的雕像,她静静地凝视着我……”也有一些作家习惯用现在时态。“当我推开小教堂的门时,有一尊黑圣母的雕像出现在我面前,她静静地凝视着我……”最好使用其中一种,不要来回替换。

——整合笔调:作者可以采用《纽约客》那样的轻松口吻,也可以像写文学评论那样采用比较正式的口吻。两种笔调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津瑟提醒说,不要混杂使用。不要一上来先用一种怀旧的个人口吻写道,“让我来告诉你,在山间行走的一次经历……”然后又转为正式的口吻,“在我每日例行的午后散步途中,我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建于18世纪的小教堂……”然后又用上一种旅行指南的风格,“在位于法国上萨瓦省的萨克萨尔,有一座18世纪的小教堂,这里有一尊16世纪的黑圣母雕像……”

——整合主题:缩小你的镜头范围。不要尝试既谈法国阿尔卑斯,又谈18世纪的建筑,还要谈黑圣母雕像的问题。你只需要向读者展示一个地方,一个教堂,一尊雕像。记住蒙田所说的:“每件事都有上百个部分、上百张面孔,我只选取一个……”

——整合思路:不要一次发散出两三个思路,只有单一的思路才会让读者想要跟随你的脚步。不要写怎么保护森林、你是不是天主教徒、这次经历对你日后去教堂做礼拜有何影响等等。你只需要写,当你独自在树林里面对黑圣母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

来看一篇艾米丽·希斯坦德写的游记,选自她的作品《丰盈的时刻:在奥克尼、伯利兹、大沼泽地和希腊的旅行》,这篇文章同时被选入由《旅行家的故事》杂志社出版的一本名为《女性之路》的游记选集中。

《重生的太阳》

在莱斯沃斯一个接近黄昏的晚上,我正打算穿过小树林回到泡石酒店的出租房里。在穿过蜿蜒小径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群女人和孩子,孩子们举着三大捧篝火用的树枝,从村口跑向背靠着村子的海滩。当女人们将三堆篝火点着的时候,太阳刚要落下,这期间大约有半个小时——那时篝火也就差不多燃尽了——傍晚的天空映衬着四枚橙红色的发光体。当太阳最终落入海面,而篝火也渐渐熄灭的时候,女人和孩子们在海天中化成了剪影。一个瘦瘦的小男孩(大约九岁),突然从人群中跃了出来,然后连续跳过了三堆篝火,一路欢叫着。他那小小的、精瘦的身躯,在跳过最远的那丛篝火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高高燃起的火苗形状。接着一个女孩跑出来,跳过了火堆,然后每个孩子都来这么做,一连数次,他们就像在我眼前放幻灯片一样,一圈一圈循环着。母亲们在海堤旁站着聊天,她们身材丰满,穿着黑衣,橄榄色的肌肤在兴奋中闪着光。火堆尚未完全熄灭,这时孩子们开始从沙滩上捡石子,然后扔向那些燃烧着的余烬。今天是6月21日,在基督历上正好是圣约翰平安夜(Saint  John’s  Eve),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一天是夏至日,一年中两个最重要的至日之一,标志着从今天开始,白天会越来越短,天气转寒。在欧洲的传统中,这个晚上是篝火之夜,全欧洲都要举行这种仪式,为了纪念太阳的能量开始进入渐亏的周期。

在海堤边,一位母亲认出我教过英语课;她朝我挥手让我过去,于是我走到火堆旁加入了她们,火堆仍然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她告诉我,孩子们跳过火堆被认为可以获得能量,她建议我也去跳一下。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因为终于有大人加入他们了。火堆现在大部分成了烧得噼啪作响的热石头,火焰很低,只窜出零星的小火苗,但跳过去的一刻我还是有点害怕。随后,一个叫阿勒克斯的男孩给了我两块石头,教给我怎样把它们扔向火堆。当我照做的时候,他发出了只有希腊孩子能发出的那种夸张的尖叫。领头的那位女士(可能比我大十岁)微笑着,满足地看着大家。等到火光渐熄、石头渐冷,刚刚也跳过火堆之后的母亲们,被她们快乐的、玩累了的孩子们围绕着,一起回家去了。周围数不清的橄榄树叶,带着一种难以觉察的美,没入了此刻无尽丰富的色彩中。

先来想一下游记写作的三个要素。

在个人感受方面:这是希斯坦德自己的经历。读者感到自己熟识作者,能够分享她的情感,甚至是她跳过火堆那一刻的紧张。在想象空间方面:她讲述了一个美国人如何在希腊的岛屿上发现一种不同的宗教仪式,然后参与其中,跳过燃烧的火堆的故事。在给出丰富信息方面:她写了在夏至日举行的充满奇妙细节的宗教庆典,以及为了纪念太阳渐亏而燃起篝火。

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在津瑟所建议的整合方面做得怎样。希斯坦德的这篇文章以一种笔调、一种人称,讲述了一个她所经历的事件。全文使用统一的现在时态,在结尾时运用这种时态完美地展现了那些橄榄树叶“没入了此刻无尽丰富的色彩中。”整个文章充满一种回味的情绪,一气呵成。希斯坦德回忆了她是怎样被邀请参与了一次宗教仪式。全文只聚焦一个主题——宗教仪式,只聚焦一种思路——呈现仪式的重要性,不管对于希腊居民、作者还是读者而言。希斯坦德通过叙述,使读者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并且展现了其中的精髓。



游记写作指南


在你开始写自己的游记之前,这里有几条指南供你参考。

——从容易写的东西入手

——记录丰富的笔记和交流的内容,让自己沉浸其中

——写一个对你来说意义重大的地方

——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

——加入你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关注相关的小细节

——以视觉化方式思考;就好像真能看见那个地方

——加入特征描写,务必准确

——让读者有所回味,有所思考

记住,你要带读者去一个新的地方。只有那些强烈的感受才有用。我们需要能够“坐地日游八万里”。大部分读者并没有机会真正跟随你的脚步,但是你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们感到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去过那个地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