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小小说简介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瞬间小说(一般在2000字以下的小说)开始出现在文学期刊和一些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小小说类型被视为一个微型王国。它们在几页纸的篇幅内构筑了整个世界。正是借由这种凝练,小小说以与长篇小说截然不同的方式有力地穿透和洞察了人类社会的生活。

第一本美国小小说选集《瞬间小说》由罗伯特·沙帕尔德和詹姆斯·托马斯合编于1986年。鉴于其取得的巨大成功,编者随即出版了第二卷《国际瞬间小说》,其中加入了一些已经由其他语种翻译为英语的优秀的小小说作品。托马斯还致力于开发一种篇幅更短的(少于750字),被称为闪小说的作品形式。在1996年,沙帕尔德和托马斯编纂了第三部选集,《瞬间小说(续篇)》。他们的作品如此风靡,以至于2007年问世的第四本选集《新瞬间小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小小说选》中包含60篇少于2000字的小小说。

每一种新选集的出现都是对小小说地位不断巩固的证明,出现在文学期刊、小型出版社以及传统文学领地之外——日报和特刊册页、博客、网站文章上的作品数量越来越多。这种题材大获流行的标志是,以小小说为内容的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在若干种文学评论期刊上。这些期刊包括:《东南评论》、《印第安纳评论》、《中美评论》,还有《作家文摘》。



小小说的魅力


查尔斯·巴克斯特在《国际瞬间小说》的序言中解释了小小说为何如此流行,他认为这些故事如此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在于小小说临界于多种体裁:既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又介于详述和速写之间,还介于个体与群体之间。正是小小说的这种多面性构成了其吸引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独具吸引力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小小说的突然性。编者在《瞬间小说(续篇)》的序言中指出,小小说就在于出其不意。

对于小小说的吸引力,我还想强调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蕴涵于小小说的微型王国中。小小说就像是我们当代社会不断增加的噪声中央的一个小岛,在这个小岛上我们得以喘一口气。科技、电视和互联网使得整个世界触手可及。我们可以知道其他地方在发生什么事情——而且可以马上知道。这种强度的信息流几乎使人错愕,我们的生存空间无限接近。而小小说能够以恰如其分的篇幅给我们提供一次喘息的机会。

你可以通过接下来的两篇小小说亲自体会一下小小说的魅力,去看看在一个完全自足的微型王国中故事是如何出其不意地发生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要给小小说一个简练的定义:它包含了所有短篇小说的元素,同时加入了“突发”这个元素。一切都有赖于凝练——一次洞见的闪现、一次夺人的创造。其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一般而言,小小说介于800~2000字之间,闪小说一般少于800字。[1]另外,小小说和闪小说同属于一个家族:短篇瞬间小说。

*  *  *

注释

[1]指英文字数。——编者注



怎样使小小说达到效果


首先,一般而言,故事要与突发的危机有关。这就是首先设定的情形,同时人物几乎没有从容地做出行动的时间。这种故事的容量太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长度来塑造人物。所以通常情形下,故事本身是大于人物的。在紧张的压力下,人物只是做出应激反应。这种突发的危机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揭露事实真相的时刻来临。

第二,小小说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体裁。这就需要关注那些具有诗性的想象力元素(意象本身要有隐喻,以便显示出故事的内涵)、节奏和韵律(句子要有重音和非重音的不同音节,读起来抑扬顿挫,词语发音有节律),以及精炼(整个故事作为浓缩的精华,用若干段落呈现出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叙述元素:描写性细节、对白、紧张感、情节(起伏跌宕),以及某种程度的问题解决。

第三,小小说通常是开放式的,以一种建议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结论结尾。故事的真相超越解释,几乎处在悖论的境地。小小说是一种瞬间的呈现。对这个瞬间没有必要下定论,相反,要留给读者足够多的思索和想象空间。

下面来看一篇凯文·威尔森的小小说《被带走》,发表于《速食小说》杂志(2003年第4期)。这本杂志从2001年开始发行,春秋两季刊载少于500字的小说。

《被带走》

当那只老鹰飞来掳走小狗的时候,班尼正带着他的小狗散步。没准那根本就是一只猎鹰。或者是一头大鸟,不管是什么吧,反正它抓走了班尼的小狗。

“嘿,”班尼喊了一声,那只鸟一阵风似的扫过然后从人行道上抓走了小狗,那可怜的小狗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连叫都没顾上叫一声。“嘿,”班尼又喊了一声。老鹰径自飞走了,越飞越高。“嘿,”他再次喊了一声,尽管自己知道再喊也没什么用了。

班尼是求了父母一年多才得到这只小狗的。父亲认为他不够负责任。“你才十一岁,”父亲告诉他,“你妈妈还要在你的内衣上写上你的名字呢。”但是,他一再坚持,毫不动摇。他无时无刻不在说狗的事情,在墙上贴满了狗的照片,睡觉的时候学狗叫。

这样,他们才给了他这条小狗。这是一条纯种的、有证书的小狗,是班尼曾经见过的最棒的东西。他叫它芹芹,而且同意了父母为养狗制定的所有要求。他要负责自己喂狗,收拾整理它的物品,还要每天遛狗。“既然这样,班尼,”他的父亲说,“你已经得到了你的小狗,所以我不想听到你再要求任何别的东西。不能要独轮车,不能要上空手道课,不能要任何东西。”这对班尼来说都不是问题,他只想要他的小狗。

现在,班尼眼睁睁地看着芹芹被从身边带走,越来越远。皮带还在小狗脖子上拴着呢。这让班尼想起有一次他在公园放风筝,结果手柄掉了,风筝就那么飞走了。哦。爸爸又该埋怨了。他觉得自己简直太蠢了,怎么就没有握住皮带呢。小狗就是他的责任啊。

他曾经为许多东西担心过。担心汽车,或者别的大狗,或者其他大孩子,还有他的父亲。但是他从来,甚至在最可怕的噩梦里,也没有想过一只巨大的、会飞的东西能从他身边把自己的小狗带走。

老鹰和小狗现在都不见了,从视野里消失了。但班尼还是在原地动都动不了。他在哭,他能感到泪水在脸上横流。世界这种残酷不公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

他知道父亲再也不会给他另一条小狗了。他突然想到父亲可能根本就不会相信鹰把狗叼走了这个故事。他一点儿也不想回家。他不断想着那只鹰带着他的小狗可能去的地方,某个远离这条人行道的遥远的地方,他什么都不想要,就希望能到那里去,跟它们在一起。

在这篇小小说中,一个危机事件突然发生。班尼在遛狗的时候,飞来一只老鹰把小狗芹芹捉走了。事情突如其来,班尼对这次事故没有责任,老鹰是从天上来的,他有什么办法?他只能回忆自己是多么地爱小狗,是怎么得到小狗,是怎么许诺为了小狗可以做任何事,以及他的父亲是如何地不信任他,乃至现在他如何不想回家。故事以一种倒叙的方式展开,掺杂着回忆。

故事以诗意的细节巧妙地编织。班尼的“嘿,”重复了三次——“嘿,”班尼喊了一声,“嘿,”班尼又喊了一声,“嘿,”他再次喊了一声——在小小说中,这种手法所起的作用就和诗歌里的重复一样。小狗飞走时脖子上挂着皮绳的画面使班尼想起放风筝的时候丢了手柄,这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意象。作者将风筝消失的画面作为班尼童年的一种隐喻,是班尼作为孩童的梦。

整个故事一气呵成,运用了描述性的叙述细节、情节、对话和问题解决。起伏在闪回中呈现:当班尼得到小狗的时候,所有他对父亲的承诺,所有他愿意为小狗做的事情,所有他的担心。然而他从没有担心过一只大鸟会从天而降把芹芹捉走,越飞越远。

最后,文章呈现了一种富有想象空间的结论,一个悬停的时刻:班尼想要与自己的小狗一同消失。看到这个悬停的时刻,会飞的东西带走了小狗而班尼希望与它们一起离开,你,作为读者,同样会想起自己孩提时代消失的梦。

下面是一篇更短的闪小说《礼物》(不足500字),作者是珍妮特·E·加德纳,发表于《贞女评论》。这是一本致力于出版闪小说的线下和线上杂志。

《礼物》

那年圣诞节,就在琼尼入院的前夕,她给了每个人一只万花筒。原色的、木质的给了她的母亲和姐姐;一只光洁的、不锈钢材质的、钢笔大小的给了海伦;各种亮色塑料的给了她认识的每个孩子。然后是史蒂芬——可以说是她送出的最奢侈的礼物——黄铜制造,产自瑞士,价值400美元,镜片很昂贵,仿宝石的颗粒仿佛在液体中流动,变换折射着它们的流光溢彩。

“我们应该想到,”海伦后来说,“万花筒是一个迹象。”一个迹象,她强调,正是这个扰人的想法,所以琼尼才会在那个明亮的清晨毫不犹豫地走出医院,走进河中,笑着没入那阳光破碎、闪着粼粼波光的围绕着她的寒冬腊月的冰水中。

那个下午,要不是自己既无惊喜又无悲伤,史蒂芬本可以把那只万花筒取出来。那本可以成为他圣诞节后第一次把玩它的机会,而现在,几乎浑然过去了一个小时,他只是透过它凝视那个鲜活的、缓慢移动的、支离破碎的世界。

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作出了反应。琼尼对入院的反应是送万花筒;这是一个带有符号意义的意象,显示了在困扰着的思绪下她还能冷静地思考。她留给家庭和朋友一个破碎世界的符号,而这个世界正是她所经历的。海伦的反应是,意识到琼尼选择万花筒作为礼物相送时为时已晚。而史蒂芬的反应来得最慢,他的反应是盯着破碎的世界看了将近一个小时——现在,这是他自己的支离破碎的世界。同时,也是读者的。

同样,作者也注意运用了诗意的元素。“原色的、木质的给了她的母亲和姐姐……”当你读到这里,你会不自觉地慢下来,想把每个词都念出来,每个音节都加重。“一只光洁的、不锈钢材质的、钢笔大小的给了海伦。”这句也是一样。然后是装着仿宝石颗粒的万花筒“仿佛在液体中流动,变换折射着它们的流光溢彩。”万花筒变成了琼尼周遭世界的隐喻,一个主导者,一个即将摧毁她的世界。“笑着没入那阳光破碎、闪着粼粼波光的围绕着她的寒冬腊月的冰水中。”闪着粼粼波光的寒冬腊月的冰水有一种音韵的重复。

作者对叙述细节也同样给予了关注。通过给朋友们赠送万花筒,琼尼同时向友人和读者预示了她的生命很快便会支离破碎。每种万花筒的细节差异有效地提示了不同友人的性格。当过渡到海伦的醒悟的时候,念白加入了叙述中,史蒂芬那个很长的凝视动作也增加了这种醒悟的力量。

开放式的结尾只写到史蒂芬最终面对一个万花筒下鲜活的、缓慢移动的、支离破碎的世界。同时,也面对他自己的支离破碎的世界。作为读者,你并不知道他的反应。相反,你会感到时间凝滞,并以此来面对你自己的支离破碎的世界。

再看文章的标题:《礼物》。这个标题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请重视标题的重要性,当选择巧妙的时候,标题能够使整个故事得到拓展。



小小说写作


现在轮到你来写一篇小小说,或者最好写一篇闪小说——字数更少(少于500字),并且可以用更多时间来打磨——完成两个指导练习。这里有一些指导细则。

——回到你在第一个练习中写过的人物,或者重新挖掘一个想象中或记忆中的人物。

——将人物置于一种创造需求或欲望的令人兴奋的情境中。开场对小小说至关重要。突发事件关系到人物对这个开场的反应。在开始写作之前,把自己浸入其中。让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从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一旦你拥有了故事(记忆中的或是想象中的),审视人物并决定要写哪一个:以第一人称写(像格蕾斯·佩蕾的《欲求》),还是以第三人称写(像珍妮特·加德纳的《礼物》或者凯文·威尔森的《被带走》)。

——将人物和场景在一两句话内介绍完。然后开始写中间部分,写出情境的起伏——这就是你的故事所在。不要强加一个结论;让你自己意外发现它。把写作速度放慢。

练习  开始写小小说。限时十五分钟。

写满十五分钟之后停下来,看看自己写到哪儿了。已经写出开场并交代完任务了吗?写到中间,故事的发展部分,写到复杂节点了吗?你已经找到如何引向开放式结尾的方法了么?你的人物让人感动么?如果你是在作家小组中,给你旁边的人念一遍你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人练习,就把故事大声读出来。注意听自己的用词。要连贯自如。审视一下意象的运用。现在回到桌前,准备再完成另一个十五分钟的练习。

练习  继续写;多酝酿一下结尾部分。限时十五分钟。记得给你的小小说起一个名字。

如果要我找一个词来形容小小说,我会给这个小王国起名叫“晶灿王国”。祝你享受使自己的小小说作品晶莹璀璨的过程。

※※※

在这一课中,你做了两个各十分钟的短练习(写一个短篇小说的开头,以及对同一开头选取不同的视角来写),以及两个各十五分钟的长练习(开始着手写小小说,然后完善一个开放式结尾)。如果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操作,你可以一次完成这些练习。或者像在每一课中的那样,你也可以把每个练习分散在一个月或者一周之内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