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回忆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回忆是发现鲜活意象的第二种资源。回忆是你活到此刻的一切。你遇见的每一个人,到过的每一个地方,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都与你共生。哪段回忆在召唤你?是最近的经历,还是过往的事件?里尔克在给年轻诗人的第一封信中说,“即便你身处某个围墙高筑、感受不到外界任何声响的监狱中——你不是还有那宝藏一般的童年记忆吗?”去寻找那些渴望复活的童年记忆吧。

再来看一下当代作家是如何依靠回忆来写作的。以下段落选自伊娃·霍夫曼的作品《翻译中的迷失:一种在新语言中的生活》。她在本书中回忆了父母在她13岁那年把她带到温哥华之前,自己在克拉科夫度过的童年时光。

选自《翻译中的迷失》之《天堂》

我舒适地蜷缩在超大的鸭绒被里,被面是手工刺绣的锦缎。房间的另一头是我妹妹的婴儿床。我能听见主卧里父母的呼吸声。那个女仆——为我们工作的乡下姑娘的继任——正睡在厨房里。这是在克拉科夫,1949年。当时我只有四岁大,并不知道这种幸福是发生在一个刚刚被战争摧毁的国家里……我只知道我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这对我意味着一切,天花板上的图案丰富得足以带给我满足感。

通过描写这段童年记忆,霍夫曼为读者塑造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孩子偎在大鸭绒被里,房间里的其他人都在睡觉。她自己的卧房就是一切,天花板上的图案使她开心满足。

再来看迈克尔·翁达杰是如何在作品《诗人还乡》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的,其中描述了他重回斯里兰卡之旅。在这段短小的回忆中,他的描写不仅使蝙蝠的黑暗骑兵中队栩栩如生,而且对美丽女孩和父母倾听板球比分的描写也让人身临其境。

选自《季风笔记Ⅱ》

窗户上的栅栏并不总是管用。蝙蝠可能在黄昏入侵,美丽的长发姑娘可能会冲到房间的角落,把头藏在裙子里面。蝙蝠们会突然飞进房子(停留从来不超过两分钟),仿佛一队黑暗骑兵,在狼藉的餐桌上面打个圈,然后沿着走廊飞走。坐在走廊里的爸妈正努力试着听清短波收音机里BBC播报的板球比分。

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并感觉到了蝙蝠在薄暮下入侵室内的场景。翁达杰是如何回忆自己的家的?窗户上的栅栏不管用,餐厅的碗筷没有收拾,父母正坐在走廊里一门心思听板球的比分。这些回忆通过作者充满视觉化细节的描述变得生动起来。

现在来写一段你自己的回忆。闭上眼睛,潜入内心。有哪段记忆跳出来了?回到你的童年时代。保持安静。当回忆开始显现的时候,把它写下来。不要思考,不要停下。让它带着你到该去的地方。

练习  写下一段回忆。限时五分钟。

五分钟之后,停下笔,读一读自己写的回忆。正如你在之前第五课记录梦境的时候一样,问问自己哪个意象引起了你的共鸣。究竟是哪个意象、哪些细节引起了强烈的情绪,或者复杂的情感?挑出那个特别的意象。

练习  读一遍你写下的回忆,然后挑出一个意象。用几分钟的时间。



周遭环境


周遭环境是获取意象的第三个来源。审视一下你所在的环境——室内以及室外。你想到了哪个意象?想象自己在房里溜达一圈。闭上眼睛。打开前门——可能正是门本身触动了你——环顾四周。是玄关,餐桌,起居室的东方挂毯,还是落地窗?是玻璃碗,还是锡盘?慢慢来,仔细地看。这是你生活的场景。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引起了你的注意?

睁开双眼,想象你来到了室外。走进后院,看看果树,苹果树开花了,露出粉色的娇嫩花心。继续走到树林中,荫凉地,树影婆娑。继续向前走:藤蔓缠绕在树干上,小径上的鹅卵石,你的鞋底踩在上面的声音。哪种意象特别触动了你?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一个意象是我反复使用的:厨房里老旧的木桌子上的一只陶制水罐。

选自《寻金》

我刚从瓦宏斯出来,那是一家修道院,我在信徒开放日拜访了那里,谁知道路上一只蜜蜂飞进了我的车里。没有停下车来处理,我想要打死它,结果直接撞上了崖壁。我的车翻了两圈,我试着让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手里还拽着我从修道院买的水壶——一只陶制水罐,是修女们制作的——水罐外面包着一层报纸。一辆救护车把我送到了日内瓦的医院。其实我并没有受伤,水罐也没有打破。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只水罐上还是出现了一道裂缝,一条很细的线开始在平滑的灰色表面上现形。我还写过关于这只水罐的故事,写到内在的裂痕如何显现,如何让水罐变得易碎。

每当我在清晨走进厨房,都会看到这只水罐。我看着它,也看着那道裂缝越来越长。水罐变得很脆弱,我亦如是。那道裂缝始终对我诉说着什么。

回想一下我们在不同的环境设定中见识过的其他意象。伯吉尔德·妮娜·霍尔泽在日记中记述过的等待太阳升起的鹰:“它的头面向着东方。”埃蒂·希尔萨姆在《被打断的生活》中写过的窗外修剪干净的树枝,“好像高大憔悴的苦行僧。”芭芭拉·金索尔在随笔《生命是珍贵的,抑或相反》中开头写道,她现在想要遍种耧斗菜,“为了时刻铭记。”罗伯特·布莱写到的松塔看上去像一小截没长出树冠的树干,“支棱着干巴巴的树皮。”

现在轮到你在周遭环境中找出一个意象,或者让那个意象自己找到你。闭上眼睛,回到你在屋内或屋外的漫步中。哪个意象在召唤你?慢慢来。一旦找到了那个意象,就要开始想象它,然后描绘它。让它引领着你,让它成其所是。

练习  描绘一个你周遭环境中的意象。限时五分钟。



跟随意象进入未知世界


你从现在开始要变身成一位点金术士。你要让意象引领着你进入未知世界。点金术的第一步是,燃尽一切非精华之物,也就是所谓的“加深”。虽然你不能真的把意象装入容器在火上加热,但是你可以这样想象。荣格将其称为“主动想象”,这是相对于有意识的白日梦而言。你可以清空头脑,然后进行一场主动想象——把意象置于舞台上,看着它演出——这就相当于让意象自己揭示自身的含义。

首先,选定一个意象。你已经找到了三个意象——一个来自你的梦境,一个来自你的童年回忆,还有一个来自你的周遭环境。哪一个让你感触最深?这个意象就是引领你深入未知黑暗世界的那一个。闭上眼,慢慢地进入。当你体会到那个意象时,动笔用几个词把它写下来。

练习  选择一个你的意象,然后描绘它。限时五分钟。

现在在这个状态里停留一会儿,特别留心这个意象,然后让它带你进入黑暗之中。为了帮助你,这里有一个我称为“曲径描绘”的练习。你可以在跟随意象进入未知世界的时候随手画一条路线。这条路线本身就是想象力的河流从稿纸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蜿蜒轨迹。我们习惯认为曲流是没有方向的,但是现在意识到,在看似随意蜿蜒的河道之下,还是潜藏着有规律的模式。

首先,把你的稿纸平放,在最左边写下你的意象的名称。然后,半闭双眼,让你的手随意游走——画出一条曲线——从意象名字那里一直画满整张纸。这就是你一会儿要加注词汇的路线。比如,如果我拿我的水罐的意象来做这个练习,我就会在左边写上水罐这个词,半闭眼睛,画一条曲线到右边,然后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画出的路线,再根据有关水罐的经历在上面依次记下简要的文字。这条路线会使我的故事清晰起来。

水罐意象的曲径图

在这条曲线开始的地方,一路上扬。然后我就撞到了山崖上。我把这些用几个字记下来。这时路线开始掉头向下。我晕倒了,陷入了昏迷之中。然后继续写到我带着水罐回家。路线在这一阶段起起伏伏。我很不安,但曲线还是小有上升。当裂痕出现的时候,这条线也跌落了下来。我不知道裂痕是从哪儿来的。这时曲线又开始攀升。我注意到那条裂痕越来越长。而我也跟着它的状态一同进退。我画的这条曲线刚好梳理了我的水罐的故事。

做这个练习之前,先来看一下特里·坦皮斯特·威廉姆斯是怎样让她自己跟随激流这个意象的。以下部分节选自她的书《红:沙漠中的激情与忍耐》(以下简称《红》)中《工人》一章。

选自《红》之《工人》

我被水流冲到下游,波涛击打着我,把我掀得头朝下。我在激流里抗争,晕头转向,水下一团漆黑,我屏住呼吸,屏住呼吸。我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我确信自己还可以浮上去,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浮到水面,我继续屏住呼吸。河水的力量将我往下推,越来越深,越来越暗。我不能呼吸了,水压快让我受不了了,压力在发生变化,一种根本的变化。突然间河水改变了心意,我被一股间歇泉的力量推了上来。我浮出水面了,我可以呼吸了。重新回到水流中,缓慢移动,随波逐流,我的脸朝上,漂在水面上。还有其他人在我周围,我们被淤泥包裹的身体正顺流而下,脚尖指着下游。我们是这条河流的一部分了……

威廉姆斯把自己浸入波涛中。在激流里抗争,她越沉越深、越沉越深,直到河水改变了心意,她得以浮到水面上,顺势漂流。她成为了河流的一部分。

现在轮到你来画一条曲线。取一张稿纸,然后在最左端写下你的意象,从那里开始你的路线。先闭一会儿眼睛,然后慢慢睁开一点,让你的手在纸上画出一条长曲线。不要刻意控制方向。让它根据内在的动力,在半明半暗中流动起来。完成以后,审视一下自己画的曲线。回到你的意象,开始标注故事的发展,要让故事的走向领着你在曲线上走下去。它把你带到哪里了?向上?还是回到黑暗中?记下节点。故事发生了什么?你发生了什么?不妨给自己以惊喜。

练习  画一条曲线,并按照意象的发展依次加注笔记。限时十分钟。

给你的这条曲线起一个名字,注明日期和地点。通过记下时间和当时的处境,你就可以监督自己,并且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曾经进行过最自由的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