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二节 科学方法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方法原理在心理学上的应用总的来说是很清晰的,但是,使用这些原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这些原理的两大应用领域是心理信息的外源和内源。

1.内部心理观察

通过接触心理现象,我们发现内部观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意识——也就是那个使得心理现象成为心理现象的内部,最原始的形式是对自我的意识,无论这个原始的意识在一开始是多么模糊,它仍然是一个起点。在意识生活中,没有什么经验能够不留下它的痕迹。一旦产生了经验,也就产生了主观的变化,然后这个变化就成了成熟的内部观察动作的作用对象。在没有主体或客体、没有记忆表象的存储、没有自我的概念时,孩童脑海中闪现的第一缕转瞬即逝的感觉内容,单独来看,也显示出某种原始意识,这种意识便是认识自我的起点。在成人中,这些经验统一成了高级的知性形式,不过它们各自的意义却丢失了。这个经验范畴包括大量的初始经验,这些经验每时每刻都在时间中平稳地传递着某些东西,并且包括我们在回忆、检验和反思之前从它们中所得到的一切信息。第二个阶段的心理状态称为初步记忆,这时候,一个事件在其本身消失后仍然滞留在意识中。刚刚消失的事物悬在我们心头,如一条长长的云带一样悬挂在意识的地平线上。对刚消失之物的记忆是如此迅疾和无意,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将它当作我们内部观察的第一个阶段,但这种记忆需要我们立即意识到原始意识。比如,对于一个很响的噪音或一个说出来的单词,只有先快速借助回忆认出它们,我们才能理解它们。在这些情形中,我们已经“立即意识到”了最初的事件,但对该事件所遗后象的检验则极大提升了它的科学价值。第三个阶段是反思或者说是自觉观察。反思是指检查内部世界的事件,把它们当作是我们要认知的独特对象,反思是内部观察的最高级形式。通过反思,我们把内部事件建构成了关于心理生活本质和过程的假设,而这也是完整的方法体系中第二个过程的出发点。

2.外部心理观察

借助外部观察法,我们要处理上一章提到的各种外部心理信息源。个体意识的封闭本质使得我们只能通过解读外部符号来认识他人的意识,因此,人类的才智和文化所产生的任何产物都成了观察对象,人们希望通过这种观察,把以这种方式发现的、碎片式的真理部分与我们的个体经验协调一致。同样,对儿童和动物的观察也能带来丰富的外部心理信息。

然而,无论是在物质科学还是在心理学中,简单的观察都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很多人认为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认为心理学的真正任务就是描述心理现象。不过,由于在这个领域中几乎不存在真实描述,以及观察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分析领域,我们不得不问:难道没有办法把复杂的心理状态群打碎吗?难道没有办法把个体的心理运动与成人思想所给出的交织在一起的巨大心理线团相分离吗?简单地说,心理学难道就不能进行内部或外部实验吗?最近的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的,不过有重要的条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