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五节 一般感觉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1.一般感觉的分类

这种分类基于生理差异,我们预期这些差异在意识中对应有一些位置。身体的重要生命过程都受制于自动的身体反应,并且有一大堆神经被分派到这个岗位上来行使这种功能,相应地也就产生了机体感觉,这些感觉是机体健康或疾病的主观标示。此外,身体周围具有大量的精细原纤维,它们并不参与特殊感觉。结果,皮肤中产生了许多感性形式,它们具有或大或小的清晰性,被称为肤觉。此外,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运动意识并不简单,它涉及了非常复杂的神经器官,包括中枢器官和表面器官,与肌肉运动有关的所有感性形式都可以称为肌觉。最后,神经要素本身都具有感性。神经除了传导到达与其紧接的器官的感觉外,还传导许多能直接刺激到它们的状况,所有的这种感性变化都可以称为神经感觉。

2.机体或系统感觉

全身上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体感觉,它们在身体里面,并且只是具有比较模糊的定位,这些感觉便是内脏感觉、呼吸感觉、身体舒适感或不适感。这些感觉的最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基调价值,也就是它们所包含的最大快乐或痛苦。这些感觉虽然模糊和普遍,但是对心理生活而言很重要。这些感觉是我们情绪状态的背景——因为它们指出了身体活力状态是高还是低,奠定了我们心理状态的基调。消化不良会使人失去理智心情低落,胆汁分泌过多会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神经中枢的整体状况通常是思维和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看到,气候和天气变化能够极大影响这些机体感觉,而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呼吸功能的提升或降低来实现的。在这类感觉中,更为特殊一些的是机体的需要——需要吃、喝、空气、睡、锻炼等和与血液循环相关的感觉如充血、阵痛、眩晕。

3.肤觉

有无数种与皮肤相关的感觉可以出现在意识中,这些感觉中有三类对应有特殊的终端器官,这三类分别为触觉、温觉和压觉。除此之外,更为具体的感觉如痒、擦痛感、蚁爬感、刺挠感以及锐、钝、硬、软、粗、滑、糙、黏、潮湿、干燥、油腻等感觉。大多数这些感性形式都非常直白,所有这些感觉都可以以或高或低的强度和复杂性出现在任何一块正常的皮肤中。

(1)触觉。触觉构成了许多本质不同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一个触觉要素既可以通过外部接触也可以通过身体内部构件的彼此摩擦而进入肌肉运动感觉。此外,我们会把感觉区分为粗糙、光滑、潮湿和黏,但是生理学家已经证明,这些感觉并不是里德认为的特殊感觉,而是触觉结合压觉形成的变化形式。触觉能进行多种变化,其终端器官位于全身各处,且能与其他感觉在这些感觉的终端器官中联合起作用,所以,触觉一直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感觉。

触觉的表象特性,单独来看就是空间特性,因为触觉是通过识别我们自己身体部位的位置而建立的。

触觉的神经要素和压觉的神经要素都非常明确。位于皮肤中的血细胞通过分叉原纤维而与大的感觉神经直接交流,这些血细胞分布于皮肤的部位,数量也有多有少。韦伯的著名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韦伯在实验中以圆规为实验仪器,这些圆规的两脚分开程度不一,其中,能被感觉到的两点的最小距离就是最小的“感觉圆”。舌尖和嘴唇的红色区域具有最大的触觉敏感性,后颈的触觉尺度最小。不过,这些圆并非是触觉的最小单位,它们还包含很多神经要素,因为有人已经证明,在这些圆内还存在一些非常确切且非常微小的压点,触觉和压觉可以因训练而有惊人提高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催眠状态中,触觉的精细程度会有极大提高。

触觉是普遍存在的,它直接指出了外部世界,正因如此,其他感觉和幻觉有时才会诉诸触觉。当我们不确定看到的画面或听到的声音是否真的对应有一个物体时,我们会用手去触摸这些物体,为此,触觉也被称为“控制”感觉。

(2)温觉。根据发现顺序,最后一类感觉是温觉。和触觉一样,温觉也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并在皮肤中具有自己的终端器官。被称之为“温点”的小点分布于皮肤上,它们远近不一,一部分对热反应,一部分对冷反应,这些温点散布在手心手背以及胳膊上。皮肤中有众多不同的神经末梢,我们不可能辨别出哪些属于触觉,哪些属于温觉。这些点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数目,从而使得不同部位对热冷的感觉有不同的敏感性,结果,我们也很难定量测量这种感觉。这些感觉只能模糊地指出身体位置,也就是说只有非常微弱的表象要素。

4.肌觉

最早发育的感觉是肌觉。肌觉指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肌肉活动的感觉,从举、推、拉等动作以及肌肉用力之后的疲惫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类感觉,所以肌觉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许多心理学家视图把它们归为触觉,或将它们视为“不同种类感觉的混合物”。前一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就算皮肤在肢体麻醉状态下失去了全部的感觉能力,肌觉也仍然存在。博尼发现,一个触觉被可卡因摧毁的歌手,仍然能控制他的声带,临床案例也给出了肢体肌觉不受触觉丧失影响的证据,这说明,皮肤并非肌觉的唯一器官。此外,肌觉具有自己的专有特征。

(1)动觉。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首先以机械运动为例。我听任我朋友迅速地抬起我的右胳膊,当胳膊与肩膀平齐时,肘部、手腕和手指依次伸屈,那么这时我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首先,从皮肤中会传来一些特殊感觉:穿过空气的感觉和拉伸感,前者主要是由于温度的降低,后者则出现在皮肤紧拉之处,手指向后拉伸会带来表皮紧张感。如果皮肤脱离或接触到任何外部物体,比如说胳膊上的衣物时,我会体验到触觉。其次,我也会从肌肉处获得特定的感觉,这些感觉清晰可辨:肌肉本身的紧缩感,器官各部分之间的紧压感,或者肌肉碰到一个障碍物的阻滞感。

除了这些定位多少清晰的特殊感觉,似乎还能感到胳膊在整体上相对于身体的位置。表面上来看,这种感觉是由肌肉紧张感、韧带紧张感、腱紧张感和关节紧张感构成。在上述例子中,后一种感觉一般定位在肩膀和肘关节处。除此之外,还有肌肉持续工作后的肌肉疲劳感,这种感觉已被马焦拉和莫索证明。

(2)直接或间接的动觉。我们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运动感觉,都是由运动器官本身中的刺激引起的,这些感觉都是直接感觉。另一方面,这些运动本身又可以刺激这种或那种特殊感觉,从而产生一类关于这些运动的新感觉。其他官能产生的这种运动描述型感觉是间接的动觉,比如,我闭上眼睛移动我的胳膊,因为外界一片嘈杂,我听不到我衣服的窸窣声,这个时候,我对运动的感觉是直接的。现在,我睁开眼睛,看到我的胳膊在动,并且能够仔细听到它动的声音,这时候,进入意识的视觉和听觉就是间接动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运动感觉可能从来都离不开这些间接官能的协助,这些间接动觉几乎是完整的运动知觉的一部分。

直接感觉和间接感觉的这种汇合是以特定的神经结构为基础的,而这种神经结构再次说明了大脑在整体上的动态统一性。比如,视中枢和胳膊运动中枢之间以及听觉中枢和声带运动之间连接有传导通道,一个中枢的活动会直接刺激另一个中枢的活动,结果二者都会向运动传导通道内释放兴奋,只不过在这两个中枢中,一个直接与运动传导通道相连,另一个间接与其相连。[5]另一方面,一个间接的感觉或记忆可能会削弱一个兴奋,而不是增强它。同一间接中枢产生的这两种影响可以下面的现象为例说明:当我们伸手去接触一个物体时,眼睛会为我们估计距离,如果物体被移放得更远,我们就会更努力去跨越这段距离。但是,一旦达到一定距离,眼睛的此种估计作用就会使我们完全放弃努力。在一种情况中,视感觉增强了对运动的刺激;而在另一种情况中,则抑制了运动。

此外,感觉如何变成记忆,这些感性状态就也会如何变成记忆。我们将能看到,记忆与原始经验具有同样的神经基础,因此,接收并登记动觉的大脑中枢同样是运动记忆的大本营。从神经角度来看,任何能引起运动中枢兴奋的刺激形式都可能会激起运动表象,通过这些表象,它们就会开启一个大脑过程,从而产生一系列真实的运动。我们说这些感觉具有运动或刺激价值,而当这些直接和间接感觉作为记忆出现时,它们的运动价值都会相应变弱。

5.神经支配感

如果继续分析特殊运动产生的肌肉意识,并且从机械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我们就能够指出几个多少有些模糊的要素。首先,我们似乎能够意识到运动器官作为一个整体的状态,意识到它是否具备完成所需运动的能力。我们对这种状态的意识在神经系统中是作为运动意向或不动意向而被感觉到的,把它当作一种准备状态或相反的状态来考虑时,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运动势能感。我们对左右胳膊的能力的不同意识,似乎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自主运动引起的疲劳有自己的特点,至少说,这种自主运动要比机械运动更容易让人疲劳。毋庸置疑,自主运动中涉及神经能量的消耗,另外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运动涉及的动觉基本上是一样的。基于这些事实,我们若不猜测一切疲劳都是神经性的,就得认为疲劳分为肌肉性疲劳和神经性疲劳两种,后一种假设已经被莫索和沃勒的实验证明。此外,我们前面还提到思维疲劳,这种疲劳的肌肉要素更少,且神经要素更多,而这也支持了后一种假设。[6]

6.努力和阻抗

肌肉的自主运动相应地也有两个不同的要素,一个是努力感,一个是阻抗感。努力感来自神经中枢,故而也被称为神经支配感。另一方面,阻抗感似乎起源于被作用的肌肉,是运动性质的,阻抗感中被阻抗的是肌肉运动。努力感和阻抗感似乎都存在于肌肉感觉中,虽然二者都可以在对方缺席的情况下出现。在瘫痪和肌肉麻醉状态下,努力感并不对应有肌肉运动,另一方面,如果手或胳膊在接触一个固体时因为流电而收缩,我们会感觉到阻抗或压力,但是感觉不到努力。这两类感觉的差异可见于德莫报告的一个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一个女人失去了所有的肌肉感觉力,无论是深层的还是表层的,她虽然仍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可她意识不到自己实际的运动和四肢的位置。她的努力感仍在,但阻抗感消失了。努力感在成人意识中伴随着意志的行使,但在儿童身上,则伴随着儿童对表面神经压力的感觉,只要肢体在运动时遭遇阻力,便会有这种感觉产生。对自我主动性的认识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感觉,最初的注意也是围绕它们而起。阻抗感同样早地出现在儿童经验中,并且非常重要的是,正是它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外部世界。[7]通过阻抗感,我们意识到了反作用力,并因此认识到了物质的第一个条件。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正是通过肌肉感觉和这些感觉所包含的注意和意志,我们才最终认识到了心理力和物理力。[8]

7.肌觉中的表象要素

肌觉和触觉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知道了长度和力。我们下面将看到,依次接触皮肤上依次相接的部分,或者用同一片皮肤不停接触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将能给意识提供信息来组建一个平面。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添加压感,我们便得到对深度的感觉。关于这一点,我先点到为止,因为接下来在“空间知觉”下我会进行详细讨论。斯潘塞说起伴随有努力感的阻抗感时说:“这种感觉是我们理解物质宇宙的基础,因为长度(我们所感觉到的程度)只是一个阻抗感组合,运动是对一类阻抗感的概括,同样,阻抗感也是力的实质。”

肌觉本身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多少知识,我们从肌觉中只能知道身体部分的位置和运动,不过这点知识也是非常模糊的,因为离开了触觉和视觉,这些运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它们的量也无法得到估计。

8.神经感觉

在这个标题下,我们要看一看神经本身所显示的感性形式。目前看来,这些感性形式与前面几类感觉非常不同,因为在机体感觉、肤觉和肌觉中,神经传导的是来自身体其他器官或部分的感觉。

首先,神经能够产生剧烈的疼痛。相比身体其他组织产生的疼痛,神经疼痛似乎更积极,也更令人痛苦。神经受到挤压时会产生许多感觉,扯开一小块橡皮筋缠绕上胳膊时,神经产生的这些感觉会进入意识:两端的麻刺感、胳膊“睡着”的感觉,最后就是麻木感,残肢中的神经干受到机械刺激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另外一类感觉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整体状态,这些感觉包括震惊、欣喜和沮丧。此外,还有神经痛觉过敏或者说焦躁不安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神经过敏”,其他神经状况则会引起警觉感、危机感和焦虑感。

此外,对神经施加电刺激会引起其他一类感觉,我们称之为电击感觉,包括器官内的麻刺感、敲击感或纵向碰撞感。胳膊肘受到温和的电刺激后便会产生这种感觉。电刺激还能迅速总合,引起最让人折磨的痛苦。

不同的一般感觉的生理证明。这几类一般感觉在生理层面上是分开的,至少部分是分开的,因为我们看到一些例子,其中一类感觉损坏时,另一类感觉却仍然正常。在进行性贫血或失血状态下,这些感觉会依次丧失,丧失顺序为:运动协调感、触觉、自主运动的感觉、电击感和肌觉。

通过研究感觉的数量,感觉中的情感要素和表象要素就能分得更清了。在每种感觉中,都是情感要素强,表象要素弱。看到一束强光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性感觉,但视觉则是模糊的。另一方面,当我们阅读表达思想的文字时,我们的感觉只是轻微情感化,听觉和触觉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