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10章 保持和复制[1]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一般来讲,我们的意识状态都可以复制、回忆或复苏。原始的意识状态被称为表象或初级状态,而它们相应的复苏状态被称作表征或次级状态。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性质


所有的意识状态都有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复苏,其中,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复苏是最为容易和生动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感觉是最具表象性的,它们具有时空的形式。闭上眼睛后,我们很容易就能在脑海中刻画出刚才所看物体的样子,也能非常轻松地就重复一遍听到的曲调,重复听到的话语更是手到擒来。读书时,我们会不自主地想起书中单词对应的发音,如果读的是诗,单词和节奏的依次快速复苏会使我们找到韵律。其他感觉如味觉和嗅觉同样可以复制,我们对这些感觉进行区分和分类的行为本身就是证明。这些感觉的复制更加模糊,因为我们看到,由于它们更偏于情感化,我们很难用时空的表象形式来描绘它们。但记忆并不是就离不开这些形式和因此产生的一般记忆图像,因为我们知道,纯粹的情感状态如疼痛、愉悦和情绪也可以被清楚记起,而这些状态并不能为我们的成像能力提供什么资料。伊壁鸠鲁认为,对过去快乐的记忆和对未来快乐的想象是幸福的主要来源。同情取决于我们自身快乐痛苦的复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对那些不在我们经验范围内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出现在记忆中的意志动作则会相应地产生道德满足或悔恨。

有些意识状态从意识中消失之后又再度出现,有的是在刺激停止后继续存在意识中,严格地说,我们应该区分开这两类意识状态。其中,后者是心理后象,就像视网膜上的物理性后象。每个被清晰区分出来的知觉都会留自己的轮廓在意识中逗留一段很短的时间,随后才会快速退散。表象快速而连续地出现时,发生的并不是表象的复苏,而是要素的共存,也许,被写下和被说出的单词、曲子和快速的韵律就属于这种情况。

表象和表征的唯一区别就是强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引证几类证据,来证明表象和表征是一回事。

1.意识证据

在意识中,我们看不到复苏状态有什么特殊的标记能将其与原始状态区分开,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强度普遍地比原始状态的强度低。有意识地进行复制时,表象的状况只是得到了模糊的复制。名字、声音和钟摆嘀嗒声的表征都归于耳朵,一个具有大小的物体在视野中的图像也具有大小。我们回忆橘子的味道时,舌头上似乎有种后味。在回忆情绪时,最初情绪经验的一般状况和情绪一起出现在记忆中。表象流和表征流的不同在于,后者伴随着熟悉感和预期感。但是,我们不清楚这种感觉是否也出现在复制活动中,除非复制活动也涉及一定的表象复杂性。如果一个表征要素通过重复而进入了知觉,那么知觉过程也会具有这种熟悉感和预期感。自主复制过程涉及意志的行使,意志在此非常重要,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区分知觉和知觉复制物的手段。但是,复制活动和原始知觉活动一样都不一定有意志的参与,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记忆画面都是不自主出现的。不过某些自主知觉努力确实也有意志的参与,比如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一个未知场景或用手去感觉一个未知表面时。

2.表象和表征具有同样的生理性因果

我随后将在“记忆的身体条件”下介绍初级和次级心理状态的生理起因。在这里,我要说的仅仅是,初级心理状态和次级心理状态起源于同样的大脑过程。知觉的间接前因——物体的出现,感官的刺激,并未出现在其复苏状态中,但是它的直接前因则决定了表征的出现。

表象和表征产生的身体结果是一样的。穆勒说,有时候,仅仅想到一个恶心的味道,就能够让人像真的尝到这个味道那样产生呕吐反应了。看到曾经激怒过我们的人的相片,就足以让我们再次生气,并产生同样的肢体反应。集中回忆一个原色可能会使视网膜疲劳,结果闭上眼睛后就看到了该颜色的互补色。回想到一个动作时,我们很难不去做这个动作,就好比我们在最初注意别人做这个动作时,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忍不住要模仿。脑海中有一个单词时,我们通常也会说出声。此外,只是单纯地想到寒冷,就能够让人身体哆嗦。达尔文也说,想到尖刀划过玻璃,我们就禁不住咬牙,任何做过手术的医生都知道切割感最初是多么的敏锐。

3.人们经常混淆表象和表征

最能有力证明这两类状态在心理层面上是一回事的证据是:我们通常会混淆二者。里德说:“我们从未把一种感觉,无论多么微弱的感觉,与一个心理图像相混淆,这也说明了表象和表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显然是一个观察错误。我们确实经常会混淆它们,我们甚至可以举出一个不同的例子。

(1)当心理图像很强时。在幻觉状态和神智失常的情形中,心理图像就很强烈,“病人不停地听到有人对他们或在他们周围说话,回应他们最为隐秘的想法,告诉他们一些亵渎肮脏的观念,并且唆使、威胁他们。”[2]在这些情形中,病态的大脑活动释放出了与感觉一模一样的心理图像,二者之间的区别完全消失了。在健康状态下,我们单纯凭借想象也能做到这样。牛顿能够在黑暗中想象一个逼真的太阳,歌德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并让它做一系列变形。

此外,我们的知觉通常会犯错,其中,一个心理图像被误认为是真实物体。在快速阅读时,我们并不能看到单独的字母,相反,我们会用一些相应的心理图像代替它们,而校对员心情低沉时就会这样。我们可能看到单词的前几个字母和后几个字母,然而忽略了中间的部分,并用知识和联系脑补了它们。然而,我们仍认为我们依次看清了每个字母。独眼之人会补住视野中的盲点,使得整个视野仍是连续的,我们获得的知觉经常都是对表象和表象阐述的脑补。在所有的情形中,心理图像都达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强度,并因此和被它补充的表象混为一体。

(2)当实际感觉很弱时。当感觉的强度降低到心理图像的水平时,也会产生类似结果。比如,当一个声音逐渐变弱时,一个人就会分不清自己是真听到了还只是在回忆。如果这两种经验具有截然不同的本质,那么他应该很容易分得清现实和记忆,病人通常不清楚自己是真的感觉到了痛还是想象出了痛。

在催眠幻觉状态下,情况尤其如此。在这里,单纯暗示有物体出现,就足以使患者坚持把该物体的图像置放在意识中,就像在知觉活动中那样,直至暗示解除。在这种情况中,那个心理图像成了实际被感知的物体,普通的幻觉测试失去了效力,被试完全无法区分图像和实在。

没有实际的知觉经验来修正心理图像的力量时,我们就会堕入幻想,所以,知觉的单纯缺席通常就足以引起上面我们说的错误。做梦时也是如此,做梦时,梦的世界是意识中的唯一世界,尽管这个世界的强度可能很弱,这一点可以从梦一般不在意识中停留的现象中看出。我们之所以把这个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仅仅是因为不存在任何比它更真实的东西供我们参考。

记忆的定义。全面考察记忆这一项心理功能时,我们会发现这个功能牵涉到几个因素或阶段,这些因素有时候被看作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发现,把它们放在一起考虑可能更为合适。它们放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事件链,通过这个链,过去的心理生活便可以保存在现在并被加以利用。第一,如果过去某个知觉经验的原始环境再度出现,那么该经验就总有可能复苏,这称为保持。第二,心理图像确实会返回意识,这称为复制。第三,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可以直接定位最初的知觉经验在过去的确切发生时间,这称为时间定位。这三个阶段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随后我们将按照它们在意识中的出现顺序来考虑它们。

相应地,我们可以把记忆定义为有意识经验的心理复苏,其中,“经验”指的是过去的经验,对应着“保持”,“复苏”对应“复制”,而“心理”一词则使这整个过程成了一个有意识的“识别”。这个定义给了记忆最宽广的含义,并且容许我们对记忆下面的子过程进行任何阐释,只要这种阐释与记忆现象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