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二节 识别的观念性产物:人格同一性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前面的讨论已经澄清了同一性概念的一般起源和自我的同一性。在我们的人格同一感中,我们并不把与意识事件相分离的自我当作永久存在的。构成这种感觉的是对居于这些事件中的某种东西的意识,它首先依赖复制,因为当前的单独一个经验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而我们则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来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同一的,我们当前的经验必然会与复制图像做对比。但是,这些图像必须被识别,必须携带统觉注意过程重建时所具有的那种熟悉感。这个活动在第二次经验中就像在第一次经验中那样被感觉为是“我的”活动,通过这种重复活动,“我”就得到了识别。



第三节 时间定位


我们要像解答空间问题那样,根据对被填充时间的具体知觉,来弄清时间概念的起源。我们不知道抽象的时间,只能在体验时间中特定且个别的事件时才能体验时间。我们有时候似乎能够捕捉到纯粹的时间流,比如我们在晚上卧席无眠,意识到我们大脑一片空白时。但即便在这时,这个时间流也被清晰的事件所标记——心跳、注意到闪现在意识中的只言片语但不去理会。

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又成了定位问题,也就是像空间定位那样来定位事件在时间中的位置。时间概念有两个一般特征,即时长和相继性。它们经常被用来定义时间。时间的这两个特征分别对应空间的长度和位置。

时间定位问题所涉及的术语类似于空间定位中的术语。我们的内部经验或内部事件为什么会按时间顺序排列,也就是为什么有前后之分呢?不过,很可能也存在其他排列方式。假设存在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人,对于他来说,每个事件都发生在现在。没有过去或未来,每个心理现象都不与其他心理现象相联系,所以它的价值就是它的表面价值。此外,对于记忆现象,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每个事件都在时间线中占据它的相应位置呢?这个所谓的相应位置是指它在原始经验中所占据的位置。另外,就算一个事件在当前的状态中得以保留和复制,它为什么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因素参与我们当前经验的复杂构成呢?更普遍地讲就是,具有纯粹强度和数量性质的意识状态是如何被投射和定位在时间中的呢?

和空间知觉中一样,答案为:我们通过对时间进行心理重构,而使有意识资料可以从相继性的角度来解读。

1.时间重构的资料

心理重构所依据的资料是非常模糊的,而这也是与空间重构过程的不同之处。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非空间性感觉与空间性感觉相比,但是时间重构则没有这类资源。虽然没有心理现象就没有时间概念,可是我们却并不能认为这些现象是时间概念所绝对必须的,不过,物体的时间定位确实有意识地涉及一类或两类资料。

(1)作为时间标识的强度。过去经验的最显著特征是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一般来说,前一个小时的经验比前两个小时的清晰,昨天的比前天的清晰。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总结说,一个表征的强度可以标示出它在时间中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相对于与其一同进入意识的其他表征而言的。这个结论的基础是记忆原理,即复制的力度和复制图像的强度与原始知觉消失的时长成反比(这个原理也有一些例外,后面我会举例说明),所以,以a、b、c、d的顺序被体验的表象将以d、c、b、a的强度顺序被复制,而这种强度顺序则可以反过来指出它们的原始解读时序a、b、c、d。这一点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比如我们会单纯因为两个事件的复制强度差异而错误地判断它们的相对发生时间。强烈震撼我们的事物能够停留在记忆中且历历如新,而发生在它之后的事物则很模糊或被遗忘。强烈的图像可以作为过去的一个聚集点或聚集日期,以它为中心来对其他事件进行分组,我们经常会参考朋友亡故、房子失火或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来确定后面事件的日期。

然而,强度解释这一现象本身并不足以完成时间定位。不加校正的话,它会很容易引起上面所说的错误,使我们不断地陷入错觉。对于两个依次相接的表象,较强的那个总是被定位在后面,而它们的实际顺序也许并非如此。有些人把这些强度差异称为“时间符号”,但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在此止步,而是必须在心理生活中另找一个参考点来理清这些纠缠在一起的表征。

(2)作为时间位置标识的注意运动。注意操作虽然不像强度那样与时间定位有着明确而重要的关系,但它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一方面,注意帮助和增强了强度所给出的标识。注意主要追求的是一个常规的、有节奏的路线,并因此明确了多个依次相接的心理现象的强度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可能会颠覆这些标识,因为强烈的注意会提高一个表象或表象序列相对于其相邻表象的强度,结果,这个被强烈注意的表象或表象序列就会被错误定位。

下述现象进一步表明,基本的注意运动对于确定时间概念的起源极为重要。①注意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被占用时,时间流似乎变快了。当这种占用在简单的阶段中变化并且主动的心理努力并不强烈时,情况更是如此。②另一方面,注意处于紧张状态时,时间似乎僵在那里不走,这是因为心理疲劳,而这种疲劳似乎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时间直觉。③当令人兴奋的印象接踵而至时,注意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这时候,时间也流动得慢,因为此时注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连续的刺激,所以,对时间流逝的知觉也变得混乱。④大脑空空时,时间流得慢,这时候,没有什么显著的概念可以使注意发挥它的理解和建联能力。⑤在一个注意动作序列中,前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就很容易发生,但是这个序列的重新安排会非常困难,所以,心理努力也能指示时间。⑤在做梦时,注意的强度被极大削弱,这时候,我们的时间感是错乱的。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至少可以推知:在某种程度上,心理注意状态是用于心理事件重建的符号,也就是时间符号,这些符号与那些来自被动感觉经验的符号共同存在,一起构成了一类资料。另一方面,复制表象的强度相位似乎也与过去事件的发生顺序有特殊关系,比如我们通过事物在时间中的数目来思考相继性。注意相位与当前的时长感有特殊关系: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注意调整来测量经验的时长和预期经验的时长,其中,时长是对两种事物在时间中的间隔的感觉。

2.心理综合

经验资料和它们最终的时间形式之间的差异就只是观念的相继和相继性这一观念之间的差异,正如布兰德利所说:“假设在心理之外存在一个现象序列,那么我们要问的是它们是如何进去的。”[4]为了使多个观念彼此相继,一次就只能出现一个观念,并且它们不能有不变的联系。但是要得到相继性概念,心理中就必须至少有两个观念,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涉及了把过去的状态带到当前水平的过程,结果所有心理状态都被置放在同一平面上。我想到了连续四天内发生的四个事件,它们现在同时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而我只意识到了我现在的状态。这个状态包含a、b、c、d四个因素,那么,这些具有强度的、定性的状态是如何按它们的原始发生顺序而投射到现在的呢?用沃德的话说就是,某些状态是如何被回放到一条与当前的平面呈直角的直线上的呢?“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来表示相继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该线的垂线来表示同时性。在考虑时间本身时,我们要用第一条线,在考虑时间知觉时,则用第二条线……在一串依次相继的事件中,比如说印象a、b、c、d、e所构成的序列……b的出现意味着a和c的消失,但是这个序列的表象则意味着表象a、b、c、d中两个或多个会以某种方式同时出现。”沃德还说,这就好比把视野中同时看到的点投射在空间中的一条连续的线上,并因此代表距离。

很明显,无论这些同时出现的状态具有什么性质,这个性质都只能作为一种资料,用以区分这些状态的时间。如果a被定位在b前面,b在c前面,那么这种定位只能分别通过心理解读a、b、c的一些伴随物来完成。正是通过这种解读,a、b、c的时间位置才得以确定,这种解读或综合被称为时间的心理再建。

3.时长单位

如果时间流逝感确实与注意的节奏性相位紧密相关,那么我们将会希望在时间流中找到与这些相位相对应的时长单位。确定意识范围的实验指出了这种单位,它的最大长度为我们能够用单独一个直接直觉所完成的被填充时间。说起意识的范围,我们说12个不同的声音印象在以0.2~0.3秒为间隔时,可以并存在我们的意识中。用印象的数目乘以这个间隔时长,结果为2.4~3.6秒,这大约就是我们能够清晰意识到的被填充时间单位。空白时间或纯粹时长的最大直觉范围可能要比这小很多,这一点可以为短时估计实验的结果所印证。这些实验表明,我们能正确估计的空白时长为0.7~0.8秒,太短会被高估,太长则会被低估。相比普通的表征,这个“单位”中的图像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初级记忆”。

我们正是通过这个时间意识单位来估计一切时间距离的。这个单位所包括的表征构成了当前的平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平面当作一个圆,以前的印象从一侧流出,后来的印象从另一侧流入,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流。正如我们所知,时间并不是一条连续的线,而是无数条线,它们给出了一定数目的当前共存物。在这个圆外,过去的经验被投射在与该平面垂直的直线上,就像一个物体离视野的距离。这种比喻只是帮助我们理解的,但是由于它非常自然和方便,我们甚至在非反思思考中也会用它。所以我们说,一个事件是“如此靠后”,说两个事件“肩并肩地”发生。考虑到该情形的性质,我们没有理由从空间角度而非时间角度来描述那些以强度来定量的资料。[5]

4.耳朵的时间知觉

在所有的感官中,耳朵在时间判别和时间测定方面最为敏锐,耳朵能够非常精确地区别出单独一个声音刺激所涉及的时间间隔和时长,因为这个原因,听觉也被称为时间知觉官能,它在这方面的功能相当于视觉在空间方面的地位。视觉能够把模糊的时间序列变得清晰确切,这些模糊的感觉最初由肌觉报告,接着又由其他感觉报告,时间知觉的这种精细性是言语停顿、元音数量、诗歌节奏以及音乐的韵律和严格“时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