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14章 错觉[1]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第一节 错觉的本质


错觉与心理病态的关系。上述想象过程解释了复制功能的正常运作,不过,这个功能具有多种反常形式。这些形式极大地扩展了它在心理生活中的影响范围,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异乎寻常的手段,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复制功能的本质。严格地说,错觉研究属于心理病理的范畴。

不过,我们必须研究那些由常规过程时不时引起的异常心理状态,也就是去研究那些个别的、出乎意料的状态,而非普遍持久的异常状态,其中,后者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我们要弄清楚那些背离常规路线的心理倾向是从何处开始的,这些倾向和其他心理产物一样,通过习惯而变成了顽固性妄想症。心理失常往往起自复制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弄清楚图像选择失灵是如何使建构产物失真,以及错误的记忆图像又是如何引起荒谬的思维过程和离谱的行动的。想象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所以它其中的错误会引起影响深远的错觉。

错觉的一般特征。广义上的错觉是指心理欺骗,也就是错误地相信一个主观状态的有效实在性。无意识的逻辑错觉是错觉,宗教迷信也是错觉。如果认为意识生活的任何部分都会发生错觉,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指出所有错觉种类的两个共同点:第一,信任错觉性状态;第二,所有这类状态在本质上都是表征性的。

1.错觉与信任的关系

我们已经说过,所有错觉性状态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信任一个心理状态或相信它的实在性。我们在此不探讨信任作为一个心理状态的实质,因为不需要。在此,我们只需要指出,我们在心理上对构成错觉的表征的态度,与那些对应有外部实在的表征的态度相同。后面,我们会再回来讨论大脑为什么会如此信任错觉。我们认为表征产物具有一种对应性,这种对应性指的是原先经验的表象与外部的独立物体或事件对应,正是信任的态度给了错觉力量,这种信任的标准或依据也是我们信任我们在感官知觉中所认识到的外部世界的标准或依据。我们现在的任务只是搞清楚,为什么这种信任在某些时候会被错放。

2.错觉性状态的表征性本质

所有错觉的第二个特征是它们的表征性,一个事物的实在性只能在其图像、复件或表征中被仿造,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把那些被情感要素所主导的感觉、情绪和意志排除在幻觉的范围之外。正如我们所料,视错觉和听错觉最为常见,触错觉也经常出现,而这些感觉都是最具表象性的。味错觉和嗅错觉则极为少见,它们的出现大多是由于纯粹的心理原因或因为视力或听力已经与错觉变得相一致。[2]

阐释引起的错觉。通过思考错觉的这两个特征,我们有必要看一看由错误阐释引起的错觉。在知觉中,我们都是从实在性的角度来阐释表象的,并且这种阐释是正确的。出于同样的原因,在错觉中,所有的表征也都从实在性的角度来阐释,不过这里的阐释是错误的。我们说“出于同样的原因”,意思是说,知觉中使我们信服的证据,即被我们识别出的实在性标记同样出现在错觉中,从而引起我们的信任。我们现在要问:这种阐述的基础是什么?



第二节 错觉的基础


1.表象和表征的相似性

表征性心理产物最具误导性的一个特征无疑是与原始表象的高度相似性,在讨论心理图像的本质时,我们已经说过这个相似性。因为这个相似性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复制产物的心理伴随物中必然存在一些标记可供我们利用,否则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去预期识别错误的发生。有时,我们确实可以识别和驱逐错觉,这也说明确实存在这种标记。但在日常生活中,表象和表征的高度相似则常常使我们忽略这些标记。

2.内部刺激的缺失

在所有的主动想象中,我们用以认识表征的方法,存在于或者至少部分存在于复苏过程中的自主努力感。在介绍选择性注意时我们就已经说过,这种努力起着指导作用,并会引起疲惫,实际上,所有注意都会引起疲惫。我们意识到复制过程中有一个心理中介,意识到这个结果有一部分是因我们而起。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内部刺激,以与激起普通表象的感官刺激或机体刺激相区别。一串概念或一个概念网络可能便如此得以形成,并构成了类似于最初或真实表象序列的次级意识。我可以自主想象一个场景——远方的家、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我也在其中。但画面下的一切都是我当前的真实意识,是我的真实心理状态,它们只得到低强度的注意。我不相信前者,这或者是因为我觉得是我创造了它,或者是因为我能够借助意志修改或放逐它。

另一方面,错觉性复制过程中则没有这种起源感或控制感。在错觉中,表征沿着当前经验进入意识所走的路而进入意识,成了正常意识内容的一部分。在缺少内部起因的情况下,主体开始相信,这个表征来源于外部物体。这时,我们分不清原始意识和次级意识,结果,我们想象的场景对我们来说就如我们实际所在的场景一样真实。

3.内部机体刺激:物质变化

在错觉情形中,如果确实有刺激或动因存在,且这个刺激或动因既不是心理上的又不是外部器官上的,那么我们就只能诉诸第三个选项:这个刺激是内部机体刺激,它源自特定的身体状况或身体变化。我们已经发现,复制过程所仰赖的神经过程与原始知觉所仰赖的神经过程具有同样的位置和运动倾向,激发复制的刺激或发生在神经中枢,或发生在神经道或末梢的一些部位。神经通道的刺激总是定位在末端,特殊感觉的传导通道总是对它们的终端器官做出反应,对于这两个特殊的现象,我们早前已经有过讨论。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由中枢刺激或一般机体刺激激发得到的图像可以投射在真实知觉所在的平面上。比如,大脑视觉中枢因为应激性过强而发生自兴奋时,视网膜上的暗色区域因疾病或擦伤而留下光点时,或者机械损害视神经上的任一点时,我们可能都会有光感觉,并且会把这些感觉归因于外部发光物体,中枢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东西能指出这个刺激的来源。听觉也往往被一些没有外部声音对应的刺激所激发,儿童听到有人和他们讲话,幻听者接收到上天发来的信号,所有这些都是来自耳朵或中枢的自发刺激或者源于脑袋或身体中真实存在的声音,这些声音通过身体组织传入听力器官。格里辛格列出了引起幻觉的原因,这些原因都是身体性的,包括:①感觉器官的局部病变;②深度机体疲劳;③外部寂静和静止——缺少外部刺激,如睡着时;④药物、鸦片等的作用,以及其他根深蒂固的疾病。

4.心理的错觉倾向

复制活动所依赖的神经过程倾向于养成某种兴奋传导习惯,心理习惯也是如此。首先,兴趣联想律可确定一个人最容易产生哪种错觉。此外,长期沉迷于某些思想或经常重复一些心理画面,会给一类图像以力量,而这些图像往往会变成机体错觉。到目前为止,心理倾向引起的最为重要的一类图像来自一种高度的心理预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目标物体或目标事件的图像或概念持续而强烈地萦绕在脑海中,结果主体认为它已经成真。其他事件或图像通过一种同化作用(后面会有介绍)而具有了目标物体或目标事件的样子,把一个目标声音插入一个声音序列时,听者就会怀着期待性的注意以备听到它,这种预期就能很好例证我们上面所说的。剧场错觉的起因就是这种心理倾向,灵媒之所以能够召唤亡灵、抬起桌子以及表演其他奇异功能,就在于他利用了观众落入幻觉的倾向。此外,强烈的情绪如恐惧或希望可以极大地增强预期状态。在巨大的恐惧之下,最温和的物体也有了令人恐惧的样子:普通的噪音变成了劫匪的脚步声,坟场中的安全树丛化为一个亡灵,轻微的身体疼痛被当作重大疾病的征兆。情绪能够直接加快和集中注意,而注意反过来又能把被预期图像保持在眼前,就算外周刺激具有完全相反的特性也仍然如此。有时候,错觉会非常强大,能够影响不止一个官能。

我们所有人都爱假设“普通正常的经验都是真实的”,但在这个假设中,存在着普通大脑过程的另一个更高级并且可能更普遍的错觉倾向,心理发育的最早阶段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上的。实际上,心理发育就是主观不断适应客观,就是不断提高一个关系的和谐,在这个关系中,两个相关方彼此依赖。所以,对感觉、图像和推理的信任也是这些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在发现我们的信任受到了迫害时,错觉感才会进入意识。我们要解释的不是我们为什么会信任这些不真实的状态,而是为什么我们不去信任所有的状态。幼小的儿童出于天性而信任所有人,然而有过某些痛苦的经历后,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可信任。同样,一开始,他信任自己所有的心理状态,然而在付出一定的代价后,他明白有些状态具有欺骗性。这一次教训也给了他防御类似错觉的方法,所以,他知道了一些标记,并通过仔细权衡这些标记而识别出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