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三节 错觉种类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我们已经介绍了所有错觉性状态的一般特征。通过仔细研究一些特殊情形,我们发现错觉性状态大致可以分类两类:第一,有很多时候,构成错觉的心理状态虽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外部刺激无关,而是通过一些真实的物体进入意识的,只不过这个物体的特征被错认了。也就是说,意识中的图像是对真实事物的错误解读,这种状态被称为正常错觉。第二,在有些错觉中,图像与任何外部事物都没有关系,它纯粹是一个投影,落在有意识表象的范围内,这种错觉被称作幻觉。

1.正常错觉

我们一开始认为,在我们所面对的这一类经验中,心理状态被赋予了一个错误的值。实际上,这里牵涉到两个有意识的值:一个是促使它进入意识的正当刺激,比如说钟表的走针声。另一个则是不同于这个钟表走针声的图像,这个图像与走针声的图像同属一个感觉性质范围,并且通常在错觉发生之前主导着意识,比如说火灾报警声,也就是说,在这里,钟表的走针声被解读成了火灾报警。严格地讲,第二个值单独来看就是一个图像,也就是说是一个表征。刺激也许根本不能引起正确的表征,可是它可以用以引出一个不正确的表征。

识别的基础可能是极为模糊的相似点。在强烈的情绪性紧张状态中,一个情感性质——来自同一感官,就足以引出错觉。不仅如此,单纯的感官刺激就能把主导图像带入统觉过程,并具有外部实在的一切特征。感觉中枢只要处于反应状态就够了,身体接收到的特殊刺激会被解读成错觉图像的一部分,并且会诉诸同一感官。胆小的人晚上在西部丛林中行走时,不仅会把树木错认作印第安人,还会把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当作他们的轻软脚步声。可怕事物的图像深嵌在收敛性联想路线的中心,结果无论有什么感觉出现,都会把这个图像带入意识。显而易见,当感觉刺激的特征不确定或模糊——比如晚上看东西时,情况尤其如此,因为这时候,需要克服的障碍更少。

所以,真正的正常错觉过程是同化过程。在注意性兴奋或情绪性兴奋的状况下,本应构成一个图像的要素被同化进另一个图像。此外,真实感觉的强度迁移到了虚假图像上,如此便使后者与真实的环境极为和谐。

正常错觉中的现实要素。由于正常错觉来源于外部机体刺激,所以它也包含幻觉所没有的现实要素。多个知觉之间的位置关系给它们每一个都赋予了一个独有的特征,相反,表征则没有空间位置。在梦中,想象与现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隔离,但即便在这时,它们的定位也是模糊和多变的,空间关系极度混乱。并且,它们在其他方面的联系也是非常松散和不重要的,结果,最怪异和荒谬的变形也不会让我们觉得吃惊。

但在同化过程中,被同化要素则给正常错觉提供了这两个特征。复制图像穿上了感觉的鞋子,既占据了它的空间位置,又占有了它在现实网络中的联系纽带。在森林中看到的印第安人不再是一个在脑海中闪来闪去的模糊的、没有位置的图像,而是取代了被他同化的树,以及冒用了那棵树的具体空间、时间和环境,所以,我们会看到,错觉的识别比幻觉的识别更困难。

2.幻觉

幻觉缺少一切外部机体刺激,其中的图像只是一个单纯的心理投影,所以,我们会发现幻觉的心理过程和身体过程都具有极大的强度。从心理方面来说,只有当注意已经长时间高强度地发挥了作用,图像才能看起来是真的。从身体方面来说,神经中枢既处于高度敏感的应激状态,又处于真实的运动状态。它可以自动释放兴奋,不仅不需要在周围刺激或中枢刺激的作用下开始行动,而且能克服一切阻碍性刺激,这种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都总是挨着疾病。我们很少在身心健康的状况下产生坏幻觉,幻觉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起因于巨大的心理疲劳。当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去定位幻觉,不能把它们与外部状态适当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得到彻头彻尾的幻觉,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当我们把幻觉定位在我们外面时,联系的缺乏会使我们识别出它们。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带有图像的相关伴随物,结果就产生了一串连续和谐的表象序列,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催眠幻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