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二节 情绪的持续时长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当然,说情绪会与其起因持续同样久不过是老生常谈,不过情绪的身体基础和知性基础给了这个“常谈”一些特殊的意义。有时候,知性客体虽然消失了,但情绪依然在持续,这时候,相应的表情会非常刺眼和热烈。表情有时候会明显缺席,比如在强烈的美学、道德和精神感觉中,这种情况虽然不经常发生,但的确是真的。

情绪的中止和缓解。从前面的描述中可知,我们可以人工缓解情绪。沉浸于强烈爆发的情感中,有助于减轻起因的力量,因为这种爆发耗尽了相关的神经过程,从而引出其他情绪。痛扁仇人一顿可以满足我的复仇欲,但这种满足更多的是来自新产生的正义或荣誉情绪,而非来自神经消耗,不过这两种满足都是实实在在的。在情绪引起行动的情况中,情绪就是通过神经消耗而解除的。心血来潮时去做了想做的事后,无论事情是否取得成功,我们都会觉得很平和。

此外,有一类情绪可以通过倾诉而缓解,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家会经常利用郁结于心的主旨来培养读者的情感。倾诉可通过同情和社会共同体感而缓解情绪,从心理层面上来讲,构成这种缓解感的要素有三个:第一,我们感觉聆听我们倾诉的朋友捍卫了这个情绪;第二,我们感觉自己得到了帮助;第三,孤立感和孤独感消失了,其中,孤立感和孤独感是社会感的反面。

不过,如果不辅以其他措施,倾诉带来的缓解将会是暂时性的,而当情绪再次来袭时,它会借助社会帮助感而变得更为强烈。倾诉的直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神经性的,除此之外,倾诉会把观念性起因固定在意识中而深化情绪,在意识中充分地扩展情绪起因,并给予这些起因以更多的关联,使其更经常地被联想起来。毫无疑问,丧服会使悲恸长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产生一些情绪,是因为我们感觉别人期望我们有这些情绪。[3]然而,很多时候,一个旧联想通道似乎已经长期干涸,再也勾不起相应的快乐或忧伤,可忽然,它会往我们心中倾倒一股由苦乐记忆构成的洪流。我们称这种体验为情感逆转,它们有时候会改变情感生活的永恒波流。

*  *  *

[1]见《心理学手册》第2册第10章。

[2]“激情”(passion)对应康德的“Leidenschaft”。德语中,“Affekt”用以指作为兴奋的情绪。

[3]作者在九岁时失去了一个弟弟,他的哀悼记忆主要是对葬礼重要性的意识和他想要举止得体的愿望。



第四部分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