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恰到好处的挫折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恰到好处的挫折

看不见的信仰

书籍名:《恰到好处的挫折》    作者:格雷格·里德



在拿破仑·希尔的致富纲领中,信仰排在第二位。他这样写道:“信仰是思想的首席化学家。当信仰与‘思维的波动’混合时,潜意识会立即接收到这种波动,并把它翻译成精神等价物,再将其传输给‘无限智慧’。”

希尔博士认为,一个人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相信可制造的“无限”。这不是某种宗教说法,但信仰不同宗教的男男女女(或者无宗教信仰的男男女女)确实可以从他的《思考致富》一书中找到支持他们的信念体系的理论。

事实上,信仰是所有目标的起点,也是所有成功的基础。你能攀爬的高度,以及你最终能够积累的财富数量,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不管是因为害怕(参见“六个恐惧幽灵”),还是缺乏信仰(也可以说缺乏自信),我们都很有可能在任何一天或任何一个阶段停下脚步,自乱阵脚。

做决定的人是你。希尔博士看到了这一点,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克服自我限制的蓝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会遇见很多人,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在困境中信任自己的力量。这里有一个故事,尤其能够说明这一点。

这只是一次例行体检,吉姆·史都瓦(Jim  Stovall)并没有放在心上。每个中学的橄榄球队员都必须通过体检,然后才有资格进入球队。他要做的就是去医生那里,做几项检查,得到一份健康证明。然后,他就可以带上护具,开始训练了。

吉姆有着出色的体形和速度,多家顶级学院都争相录取他,因为有一天,他很可能成为国家橄榄球联盟候选队员的有力竞争者。打球是他唯一的志向。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其他想法,橄榄球就是他的生命。

但是,吉姆没有通过体检。他先后看了三位医生,他们都告诉他,他患有眼疾。他们说:“我们不确定原因,也不确定时间,但有一天,你会完全失明,我们也没有办法。”

吉姆被这个消息击垮了。但是,他下定决心,绝对不会让视力问题摧毁自己的运动生涯。

橄榄球运动已然不可能,他决定把精力集中到举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体育运动中,努力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初对橄榄球的投入。虽然他已经习惯橄榄球季前的高强度训练,但还从来没有像这样艰苦过。吉姆强迫自己进入下一个等级训练,以便更好地练习运动技能。一天中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健身房,精进技巧,锻炼体形和力量。与此同时,他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比赛,并最终拿到了全国冠军。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要奥运金牌!成为全国冠军后,吉姆的心态很平和,同时也为能带队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感到兴奋,直到超乎他掌控范围的外力介入——美国因反对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加入了抵制那年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列。对于其他运动员而言,这只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即便如此,他们还有机会。他们不得不继续训练,以备参加4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对于吉姆来说,这个打击是毁灭性的。他唯一一次争夺奥运冠军的机会被夺走了,因为他和其他运动员不同,他等不了4年。就这样,吉姆的举重生涯结束了,那时他才22岁。在他29岁那年,他完全失明了。

当世界被黑暗笼罩后,他走进了房子最后面的一个小房间里。一台收音机、一部电话和一台录音机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坐在这个小房间里,他想,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再走出这个房间了。一想到作为一个盲人独自在外面闯荡,他就害怕。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因为成了运动员,他才产生了自我感——运动员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会竭尽全力实现目标。但是现在,他失明了,他只剩下无助和绝望。

吉姆再也认不清自己。他曾经以为会让他人生大放异彩的强健体魄消失了,即使他什么也没做错,还是被夺走了一切。他很生气,也很迷惘,更重要的是,他很害怕。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我们越是向恐惧妥协,就越感到人生没有目标。日复一日,孤独地待在那个狭小房间里的吉姆因为恐惧而越来越生气,他感觉自己的活力正在悄悄溜走。他不想接受任何人的帮助。他不能和家人说话,因为他害怕他们会可怜他。随后,他意识到,恐惧是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强度取决于他认为它有多强,与他人无关。虽然他的视力不由他决定,但他可以决定如何面对失去视力这个事实。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他拒绝让恐惧打败自己,也不要让失明决定自己的价值(你能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做一个决定)。在经过几个月的自我放逐后,吉姆决定,无论他害怕的是什么,没有什么比把后半生都用来坐在黑暗中等待奇迹出现更糟糕了。慢慢地,借助勇气和决心,吉姆开始走出他的“茧”。

他知道,这需要时间,需要一点儿一点儿来。他的第一个成就是走到了52英尺(15.85米)以外的邮箱。在伸手够到邮箱的那一刻,他的一只脚滑向了街边的路石。但他快速地找回平衡,然后,微笑了一下,就像人们在有所顿悟或满意时表现的那样。他的一只脚站在大街上,另一只脚站在路石上,吉姆第一次认识到一个简单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道理:他家门前的这条路可以带他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

因为每条路都是彼此相连的。一条路总是连着另一条路,另一条又连着另一条,一条接一条,要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所需的只是迈出第一步。那是带着信仰的一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吉姆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的不只是失明,还有随之而来的曾经让他无力的恐惧。很快,他走得越来越远,同时,他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他想要帮助其他有视力缺陷的人。1988年,他创办了叙述电视网(Narrative  Television  Network),即在节目对话间加入叙述者的声音。如此一来,盲人或弱视人群就能听到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凭着在为视障人群制作电影、电视及教育节目等方面的创举,叙述电视网先后获得了艾美奖(Emmy  Awards)、媒体渠道奖(Media  Access  Award)及国际影视奖(International  Film  and  Video  Award)。

吉姆开始受到各种演讲邀约,与大众分享他的个人经历。他参加各种论坛,在数百万人面前演讲,并与齐格·金克拉(Zig  Ziglar)、柯林·卢瑟·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将军、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及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等人同台。包括美邦银行(Merrill  Lynch)、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百万圆桌(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美国麻省人寿保险公司(Mas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利宝相互保险(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Group)及美国商会(U.S.Chamber  of  Commerce)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曾邀请他演讲。

有一天,在与罗伯特·舒勒博士(Dr.Robert  Schuller)及丹尼斯·魏特利博士(Dr.Denis  Waitley)一起参加巡讲时,舒勒对他说:“我真的认为你应该写本书。”吉姆回答说:“博士,我连读书都做不到,为什么要写书呢?”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写书。但现在,他已经在写第16本书了!

他只用5天时间就叙述完成了他最畅销的一本小说:《超级礼物》(The  Ultimate  Gift)。这本书在全世界拥有800万读者。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将《超级礼物》改编成电影,由詹姆斯·加纳(James  Garner)主演。电影将信托基金的富二代杰森·史蒂文斯送入一段不太可能完成的探寻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杰森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财富与幸福是什么关系?杰森有个富有的祖父,名叫霍华德·雷德·史蒂文斯。当祖父去世后,为了继承数百万美元的遗产,杰森必须完成一次“人生集训”,即12项被祖父称为“礼物”的任务,每项任务都旨在让杰森体会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吉姆·史都瓦失明了,失去了一切,或者说,表面看起来是这样。按照一般人的标准,他的人生在他29岁时差不多就结束了。如果当初他选择只做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并接受命运对他的不公,没有人会责备他。但事实是,对于失明的吉姆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虽然他再也无法用双眼看到这个世界,但他的世界实际上却拓宽了,拓宽的途径是他在拥有视力时所想象不到的。

在吉姆的旅程中,对他最有意义的时刻发生在有家人陪伴的时候。他的家人一直都在他身边无条件地支持他。他的父母看到了整个过程,所以他们也对吉姆收到的祝福表示更深刻的感谢。

在写《超级礼物》时,吉姆创造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角色,这个女孩得了白血病,在故事发展到一半时便去世了。虽然吉姆并未对这个角色多做描述,但事实上,吉姆是他们家第三个孩子,前两个比他大的孩子都已经去世了。就像他创作的电影人物一样,他的姐姐也死于白血病。

吉姆事先并没有告诉父母他把这样一个角色写进了《超级礼物》。父母要去参加电影首映式时,吉姆下定决心要告诉他们。但在电影首映前吃晚餐时,他依旧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一顿饭吃完,他还是没有说出口。当他们到达电影院时,现场的骚动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实在无法告诉他们。

电影开始时,吉姆很紧张。父母会说什么?他们会因为他把如此私人而悲剧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而生气吗?他们会因为他事先没把这件事告诉他们而伤心吗?

当片尾字幕开始滚动时,吉姆感觉到,母亲和父亲都非常激动。母亲告诉他:“大约50年前,我们失去了你的姐姐,那一天,只有一种信念能让我平静下来,那就是,她的离开一定是有某种意义的。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在寻找这种意义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找到了,就是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

对吉姆来说,像这样分享他对父母的无限的爱和敬意的意义更重大,胜过他的书和电影带来的所有成功。

吉姆·史都瓦会因为失明而不开心,但他知道,他的病也让他得到了很多祝福。他说:“我有过视力,也有过梦想。视力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能告诉你,你在哪儿,以及你周围有什么。但梦想绝对更宝贵,因为它会告诉你,你能走到什么地方,以及你能够做什么。所以,享受视力带给你的美好,但更要珍惜你的梦想。”

如果吉姆有机会在视力与梦想之间二选一,毫无疑问,他会选择梦想。“有趣的是,这是我从已故的好友雷查尔斯(Ray  Charles)那里学到的,”吉姆解释说,“我听他说过一次,如果他有机会重新恢复视力,但却不得不为此失去音乐,他宁愿保持现在的样子。那一刻,我想,‘多么难以置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明白他的意思。视力固然是好东西,但梦想才是一切。”

吉姆相信,人生本身就是一份终极礼物。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可以选择把它当成一个诅咒,也可以选择把它看作一份礼物。就像吉姆,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最难的事情往往也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说到自己最坚定的信念时,吉姆说:“当身处混沌时,我们看不到它的本质,看起来就像这个随机的东西侵入了我们的生活,打破了我们的幸福,但当我们最终走出山谷,到达下一个山峰,再回头看时,我们会把它当成上帝的指引。”

吉姆的书已经对数百万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书迷的来信。《超级礼物》告诉我们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行动,而不是只享受权利,或自怨自艾。它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为自己想要的人生努力。

吉姆说,持之以恒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并完成自己的事业中。这种精神足以支撑你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并帮助你战胜对不确定性恐惧。吉姆相信,你不必把精力放在路的终点上,只需多看一步,多付出一分努力。

在你的视野之外,总有更多的东西等待你去发现。

贴士:如何培养一种能帮助自己克服所有障碍的坚定信仰

(1)知道自身能力的范围和局限性。以吉姆为例,如果他倾尽余生去哀悼那些超出他控制范围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理解,但这么做不会有任何好处。就像吉姆,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能够改变什么和不能改变什么。

(2)自己的态度只受自己掌控。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回应我们所处的环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吉姆遭遇失明,而且完全不是他造成的。他无法选择能不能看见这个世界,但他可以选择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失明并不会夺走他的能力。面对挑战,只有当你秉持一种积极等待机会的乐观态度,你才能坚持下去。如果你相信障碍已大到无法逾越,它就会让你无法逾越。

(3)一点儿一点儿来。你必须有宏大的目标,我们都有。记住它们!但要知道,目标越大,我们要迈出的步伐就越多,最难的还是第一步。朝向目标迈出的步伐越小,你越有可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步上,然后再下一步,一步接一步。你会发现,你迈出的步伐会带你走到一个高出你预期的地方。



Ⅶ最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最渺小的意图


“妈妈,”克里斯说,“我长大后想做一名警官。”听到儿子这样的志向,母亲琳达笑了笑。只要他愿意努力,她并不想放弃期待奇迹。克里斯的情况并不好,白血病已经摧毁了这个男孩,医生说他只剩下几个星期的时间了。

与很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克里斯心目中的英雄是庞克(Ponch)和乔恩(Jon)。这两个人是早期一部很受欢迎的电视剧《巡警高速路》(CHiPs)中的主人公,剧中讲述了两名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经历的各种冒险故事。看《巡警高速路》是少数能够把快乐带进克里斯的世界并支持他活下去的事情之一。

弗拉克·香克维兹(Frank  Shankwitz)正骑摩托车沿直线高速(Beeline  Highway)巡视,距离市区有几公里远,一片片野花随着轻快的微风翩翩起舞。他感觉今天会有特别的事发生。突然,他的无线电接收器发出的嘶嘶声吓了他一跳,耳边响起了调度员的声音,很大。

“你能否回复21号线?”调度员问。

“别挂断。”弗拉克一边回复一边把摩托车开到了马路边。“你能回复21号线并打给罗恩·考克斯(Row  Cox)侦探吗?”弗拉克找到最近的投币电话,拨通了同事兼老友罗恩的电话。

那一刻,他并不知道,这一通电话会影响他一生,也会影响他此后接触的无数人的人生。电话里,罗恩告诉弗拉克,有一个名叫克里斯·格雷丘斯(Chris  Greicius)的小男孩儿一直梦想当一名警官,但这孩子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听完后,弗拉克觉得很伤心。罗恩告诉他,克里斯此刻正乘坐直升机来他们部门,问他是否愿意见见那孩子,并让他看看他的摩托车。

“当然。”弗拉克回答。他非常愿意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带来一缕阳光。

飞机降落后,弗拉克和其他几位警官身穿制服站在那迎接他。弗拉克他们以为这个病重的孩子会坐在轮椅上,由护理人员推出来。但没想到的是,克里斯竟自己从直升机里跳了出来,满脸兴奋。

克里斯与弗拉克立刻变得亲密起来。

克里斯的妈妈也很激动。弗拉克带着克里斯骑摩托车,她就在一旁看着。那一刻,她的小宝贝就是一个正常的七岁男孩儿——所有疾病的痕迹都被他脸上的兴高采烈给暂时遮住了。

弗拉克也很感动,他从来没成为过任何人的英雄。对于克里斯而言,他仿佛已经进入到《巡警高速路》中的场景。小家伙参观了军械库和警队大院,并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徽章,上面写着:亚利桑那州高速公路巡警。此外,他还成了亚利桑那州高速公路巡警队的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荣誉巡警。

克里斯的状态一直很好,这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医生告诉他的母亲,他可以回家,不用回医院了。

那天晚上回家后,弗拉克深深地被他的新朋友感动了,他想要做些什么,好把这段友谊保存下来。突发灵感,弗拉克找到一名裁缝,为这个男孩量身定做了一套警服。

第二天一早,他从裁缝那取来通宵制作完成的警服,然后与其他几位警官一起来到了克里斯家门前。他按响了门铃,克里斯的母亲琳达·伯根达尔-鲍林(Linda  Bergendahl-Pauling)出来开门。看到他,琳达又高兴又惊奇。

“请进,警官。”她说道。

几分钟后,克里斯从楼上跑了下来。“你好,克里斯,”弗拉克一边抱了他一下一边说,“我给你带来一件非常特别的东西。”他把盒子递给这个男孩,补充说:“这是你的制服,现在你是一名摩托车巡警了!”

克里斯眼睛一亮,高兴地跳了起来,显而易见的兴奋再次把生病的迹象掩没了。他快速穿好新衣服,骄傲地在屋里到处巡视。突然,他发现少了什么东西。

“弗拉克警官,我的制服没有你们的那种翼型徽章。我怎么才能得到那样的徽章呢?”

弗拉克和其他几位警官开玩笑地说:“如果有考试,我们会让你去参加。”

克里斯不用等那么长的时间。很快,这位小伙子骑了一辆电动摩托车回来,那是他母亲作为轮椅的替代品送给他的。很快,警官们设置好锥形路标,让他骑车从中穿过。他们还为克里斯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演习,就好像真的考试一样。接连完成几项任务后,克里斯自豪地昂起了头。

“你通过了,克里斯。”警官们说。

“那么,我什么时候能得到我的徽章?”克里斯迫不及待地问。

“你已经正式赢得了徽章,克里斯。”弗拉克回答道。

孩子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看着他,母亲的眼中流下了温柔的泪水。

从克里斯家里出来后,弗拉克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到制服商店去订制徽章,他要为克里斯定制一个专属于他的手工徽章。

虽然这一天过得很快乐,但当天晚上,克里斯的病情加重了,他被迅速送进了医院。当弗拉克带着徽章到达医院时,克里斯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医生担心他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他的母亲已经崩溃,只有床边挂着的制服还能给她些许安慰,让她回想起儿子曾经享受的美好时光。

弗拉克走进病房,用一只胳膊搂住她安慰她。“至少他实现了他想当一名警官的梦想。”她说。

“这一次,我们要让他当一名正式的警官,给他戴上翼型徽章。”弗拉克一边说,一边把徽章别到了克里斯的制服上。

像电影中的场景一样,就在那一刻,克里斯睁开了眼睛,“弗拉克警官,这是否意味着我已经是一名正式的摩托车巡警了?”

当得到肯定的答案时,这个7岁的男孩竟然坐了起来,高兴地笑出了声,他和妈妈说话的语气就好像他在圣诞节的早晨一样。

兴奋战胜了一切。琳达高兴地哭了,她知道,这是儿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那天晚上,克里斯平静地走了,但他却留下了一份可以改变全世界无数孩子命运的遗产。

葬礼完全按照警官的规格举行,下葬时,克里斯穿的也是他的制服——戴着翼型徽章和其他一切应有的配饰。墓碑上写着:美国亚利桑那州巡警克里斯·格雷丘斯。

在为克里斯实现梦想的整个过程中,弗拉克深受感动。克里斯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患者,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尽情玩耍的小男孩儿,他的母亲也非常幸福。这让弗拉克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把这份关爱也送给其他孩子呢?为什么不让和克里斯一样的孩子也许下一个愿望呢?

从克里斯的葬礼回来后,弗拉克联系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律师,另一位是会计师。很快,6个月内,即1980年11月,许愿基金会(Make-A-Wish  Foundation)正式成立。媒体做了大量宣传,很多人开始为该组织提供资助。弗拉克接受了很多本地及国际媒体的采访。虽然他并不富有,但他付出了他的力所能及——爱、奉献精神和时间。即使是自己经济很紧张的时候,他和另一半也从没动过基金会一分钱,所有的资金都只用于为孩子们实现梦想。

他和妻子极致地诠释了持之以恒的含义。不管事情有多难,他们从未放弃梦想,也从未向这段旅程中的任何挑战屈服。

4年前,还没有遇到克里斯的时候,弗拉克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摩托车车祸。实际上他已经当场断气,但几分钟后,被当时正好在附近的一位护士救活。虽然他已经完全康复,但那段经历却给他留下两个问题:为什么是我发生车祸?为什么要给我一个再生的机会?

现在,他终于找到答案了:他的任务就是建立许愿基金会。他利用平时吃饭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在警局时,他也会从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忙基金会的事。幸运的是,他的长官非常支持他,只要每天完成8小时日常巡警工作,他就可以全身心地去处理这个刚起步的基金会的事务。

弗拉克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寻找资金和资源一直都是挑战。要帮助孩子们实现各种愿望需要独创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基金会一成立就迎来第一个孩子的愿望。这个孩子叫博塞,一个西班牙裔男孩儿。他的愿望很简单,只想去一次迪士尼乐园。弗拉克每次给迪士尼主题公园打电话商量这件事时,对方都会挂断电话。

最终,弗拉克决定采取新方案。这一次,他拨通了电话并要求与他们的主管通话。他在电话里说:“我叫弗拉克·香克维兹,一名亚利桑那州巡警。有人穿过亚利桑那州并进入了你们的主题公园,警方有正当理由逮捕他。我们需要沟通一下,一起处理这件事。”

引起主管的关注后,弗拉克坦白说:“好吧,我说谎了。你可以打电话给我的上司,让他们解雇我,但是我需要帮助,理由很充分。”

一周后,博塞坐上了飞往迪士尼乐园的飞机。而迪士尼随后也成为许愿基金会的最大资助者。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总有另外一条路。

尽管有些人不相信弗拉克能够做好这件事,而且他自己有时候也会不知所措、精疲力尽,甚至几近放弃,但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孩子许下心愿。这激励他打起精神继续前进,他会说:“我不能放弃,我们得为这些孩子实现愿望。”

弗拉克认识到,当你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时,你收到的回报是无法计量的。很多时候,最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最渺小的意图。

弗拉克并不想改变世界,他只想去帮助那些被疾病困扰的孩子。谢天谢地,他做到了。现在,弗拉克最大的满足就是,他已经为那么多与病魔做斗争的孩子的人生带来了不同。相关统计显示,70%接受过许愿基金会帮助的孩子都战胜了病魔,并活了下来。

对于弗拉克来说,最令他激动的是,每当他走下演讲台,都会有一些成年人走过来对他说:“我想自我介绍一下,我小时候接受过许愿基金会的帮助!”弗拉克会看着他们的眼睛问:“你当时的心愿是什么?”

弗拉克说,你真的可以看到,当他们再次说起那个愿望时,他们的心情和他们第一次实现那个愿望时一样。

历史上有过很多像弗拉克·香克维兹这样的人,他们投身于超越自己极限的事业中,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出生在阿尔巴尼亚的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修道院工作时,她看到修道院外面的人过着痛苦和贫穷的生活,一幕幕场景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以至于让她放弃了原来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奢华,但却足够舒适,而是走上街头,走入这座城市里最受压迫、最贫穷的人群中。作为一名虔诚的教徒,毫无疑问,她已经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发扬光大,那就是:施比受更有福。她为那些极度贫困和需要治疗的人雪中送炭的事迹成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莫罕达斯·甘地(Mohandas  Gandhi)在南非度过了21年,在那里,他亲身见证了种族隔离制度下最残酷的压迫和不公。有一次,他因拒绝离开一级车厢而被扔下火车,而这只是因为他的肤色。还有一次,他因为没有为欧洲旅客腾出房间而遭到毒打。他还曾被禁止进入酒店,并因为戴着头巾而遭到迫害。这些经历唤醒了他内心想要纠正这些不公的种族歧视的欲望。同时,这些经历也让他开始思考,欧洲的统治对他自己国家的人民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他并不是唯一一个仅因不是白人而遭受苦难的人。于是,他决心用自己的余生去为此做些什么。

结果,他领导印度走向了自由,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无论你怎么看待这两位伟人,他们都为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三点:

(1)做一番超越自身极限的事业: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你就会积极地越过那些别人认为无法逾越的障碍。

(2)让你周围充满相信你及你的事业的人:为了成功,你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别再理会那些态度消极、想要说服你放弃的人,找到与你一样有热情并愿意投入你的事业的人。

(3)回馈别人:你可能无法成为下一个特蕾莎修女、莫罕达斯·甘地或弗拉克·香克维兹。没关系,即便你没有成立自己的基金会的欲望或资源,你也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问问自己,你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