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区块链浪潮:连接技术与应用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区块链浪潮:连接技术与应用

第24章 区块链重塑共享单车行业

书籍名:《区块链浪潮:连接技术与应用》    作者:贾英昊



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一度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热议的话题。然而经过一波共享经济“热”后,产业界开始意识到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资金黑洞、因补贴而抢占的用户忠诚度极低。本章将围绕区块链技术如何重新塑造共享单车行业的生产关系,从商业价值本质上认识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24.1  失效的调度:供需不匹配与损失厌恶


造成共享单车市场不景气的本质原因是失效的调度。首先,共享单车公司解决供应和需求匹配的方法并不合理。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与价值的不对称。例如地铁、公交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很多用户找不到车,扫不了码,只能默默走回家,人流量较少的地方,单车每天的骑行次数极少,只能慢慢生锈被遗弃。为了解决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共享单车公司妄图以大数据、用户画像等形式来实现供需匹配,自上而下调度,却没想到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看不见的手”。复杂的系统,自洽的逻辑,有时候往往不需要精准的公式来进行对应,更不需要所谓的伪大数据。这是因为影响用户骑行的因素如此之多,除了出行的需求,即时的心情、天气、习惯、穿着都影响用户的骑行行为。

其次,共享单车以一种完全不懂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设计了整个市场。早期以免费逻辑供大家骑行,用户丝毫没有与单车构成链接关系,这样的结果导致用户不可能爱惜单车,迅速被“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出现大量损坏的、没法骑行的单车,使得用户的体验感极差,慢慢放弃单车行为。而后续的按月收费和按年收费更给用户一种极其不好的体验,即因损失厌恶带来额外的负效用[1]。每当用户开始支付时,都是一种极其明显的负面感受,支出一元钱带来的负面感受往往高于得到一元钱带来的正面感受,而以按月收费、按年收费制,更是让用户体会到,不仅这一次的负面感受,而且未来还有很多次、不确定支出多少负面感受,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对于单车市场这种非刚需的产品服务,极其容易被用户的负面感而抛弃。



24.2  商业逻辑:购车与租车的平衡与共赢


如何在共享单车市场,设计合理的区块链商业逻辑呢?

(1)用户一次性购买单车所有权,个性编号,个性设计,永久产权(永久产权,让用户只付一次成本,获得真实的产权,不用再为以后的骑行买单)。

(2)用户购买单车以后,选择是否加入共享单车网络?选择是,那么该单车信息可以被其他用户获取,其他用户每骑行一次,需支付一定的骑骑币(QQToken)。若选择否,相当于用户购买了一辆智能锁车,也不亏。这里可以给用户算一笔账,如果自己骑车的次数小于车被骑的次数,那用户完全可以投入到市场中,可以从中获益。如果自己骑车的频率很高,可以选择不加入整个网络,自己骑。

(3)当单车出现损坏时,以  QQToken  的形式支付给单车公司或外包的维修公司,实现价值互联互通化。

(4)QQToken的流通,在第三方交易所进行购买和出售。

早期让用户形成习惯时,给每个区块链网络的参与者一定的  Token  奖励。类似挖矿的形式,骑行挖矿或购买矿场(单车)挖矿,数额的多少由系统提前设置成动态调整(类似挖矿难度),当重复骑行率较低时,加大骑行的奖励,当单车不够骑行时,加大单车所有者的奖励。若用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到达稳定期时,QQToken  被开采到一定数额,享受单车服务需给单车所有者支付一定量的QQToken。

这样一种体系的构架,将互联网思维“羊毛出在牛身上,猫来买单”,回归价值本身,羊毛出在羊身上。至于如何解决高并发等问题,笔者以为将单车的永久确权上链即可,后续的频繁交易可以先放在中心化平台记录,该平台公司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数据公司存在,给投资单车的用户输出数据分析的服务。后期以DPoS、DBFT协议或闪电网络、DAG等来解决。

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共享单车的市场下,早期会出现一批投资者,购买很多单车,用于给大众提供智能出行的服务和工具,而普通用户也能通过骑行来获得  QQToken  奖励。自然而然,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单车不够用时,投资价值明显,会有投资者来布局车辆,在人流量较少的地方,重复骑行率低,本身不适合共享出行这一逻辑,布局较少,避免浪费。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由调配单车的调度、维修、管理市场,而体系的设计者只需要提前多做一些仿真模拟,调节自适应参数即可。

同时,对于单车出行服务,每个人的需求频率不一样,最终演化成低频的用户以租车的形式来骑行,较高频的用户会自购单车,空闲时出租单车来赚取QQToken。

*  *  *

[1]  由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有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