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第25页

书籍名:《快行动,慢思考: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作者:迪安.德尔.塞斯托


要弄明白这些未与人分享的包袱所带来的影响,请先用一点时间想想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秘密的感受、看法和不安全感,正在让我们变慢、变得沮丧、变得抑郁。它们为我们的思想加上了过度的负担,如果隐藏得太久,甚至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因此对向你信任的人分享秘密加以考虑吧,他们或许可以提供建议,又或许只是一个能够推心置腹的倾听者,但这也许就能让我们背负着的行李——有时候也可能是一具秘密的骷髅——重量大大减轻。

在与人分享我们自己的私人秘密这件事上,有许多谎言。其中一个谎言是比起我们的分享对象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可能更严重、更可怕、更紧张。这不过是我们因为心理作用而编造出来的。另一个心理作用是我们觉得他人绝不会理解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糟糕处境。

好吧,无论这个问题是什么,也不管我们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我们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人产生共鸣。我们都是破碎的:有些人的破碎与他人的不同,但是很少有人的残破程度比其他人严重得多。





和你信任的人分享一些你觉得你无法与人分享的秘密吧。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生活中有哪些秘而不宣的问题可以与信任的朋友或者意见提供者分享?

·对他人更加坦诚会让他人对我更加坦诚吗?





122.一意努力改正你的缺点,就等着你的优点逐渐消失吧。努力发挥你的优点,那么你的缺点就会逐渐消失了


要是过多地去改正缺点本身就是一个缺点呢?

我们都有缺点,而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没有缺点的人,好吧,那或许就是它们的一个缺点。有些缺点我们可以理解,有些我们实在不明白它们为何存在,而其他的则会在生活中逐渐显露出来。不管怎样,它们会在最麻烦的时间出现,而且可以造成真正的麻烦,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应付我们的缺点。大部分时候,当缺点出现时,我们会立即就严厉地批评自己。当我们太专注于摆脱缺点时,在我们竭尽所能地和那些似乎永远不会消失的习惯做斗争时,我们的优点——那些闪光的才华——就被闲置在一旁,这都是因为社会不断地施压,让我们去消灭自己的缺点。尝试说服我们改正缺点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的书籍、光盘影碟以及培训行业的估值有十亿美元之多。确实会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并没有专注于发挥长处大。当我们专注于发挥我们的优点时,它们运作得很好,而且是有成效的,而我们的缺点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变得不相关了而已,有时甚至是可以一笑置之的。它们消弭在我们生活的背景中,最终离开生活的画布,而我们优点的画面则变得更清晰、鲜明、完整了。生活中真正的危险绝不是到处出现的缺点。真正的危险是我们的优点被搁置在一边,而我们却发疯似的去关注那些对实质性的事情几乎没有影响的事情。事实上,当我们的优点得不到发展时,我们的缺点才变得那么明显。





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优势,然后看着你的缺点渐渐消失。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我的缺点还是优点上?

·我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增强我的优点的影响力?





123.葬礼:又一个评估我们这一生是否有价值的地方


有时候,当我们的灵魂安息时,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这一生是否过得精彩。

生活中,我们将经历许多衡量我们做得如何的评估——个人方面的和专业方面的。尽管听起来有一些阴森,但这是真的,我们这一生有何影响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在生命结束后,会有多少人出现在我们的葬礼上,以及那些人参与葬礼的方式。将人们从他们忙碌的日程安排中抽出来,到葬礼上表示他们的尊重和支持,能够真正体现我们“这一生的影响”,即使那时我们已经躺在棺材里、骨灰盒里或者记忆中。这是很多内涵之一,揭示出一个人在他活在世上的成就、改变和价值。

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想得那么远:去思考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到底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什么样记忆和影响会继续活在我认识的人的心里和思想里。有些人留下的是一塌糊涂的财务问题,甚至还有一些人留下的是需要他人偿还的欠款。有些人留下了一连串制造痛苦回忆的破裂关系,还有对一大堆让活着的人终生困惑不已的问号。我们逝去后留下的遗产很少被考虑到,但这有助于我们以及那些被我们关心和影响的人去看看我们留在身后的是什么。这是不寻常的,当我们逐渐变老,参加了越来越多的葬礼后,我们很可能时不时地会好奇会有多少人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的葬礼会以何种基调和方式举办。有人甚至可能会说,我们非常想知道。





花些时间想想你的遗产。

试试这样问自己:

·如果我今天死去,我会留下什么遗产?

·在财务管理、人际关系或者其他领域,有需要我注意的吗?





124.人们说出的真相不是百分之百的


啊,善意的小谎言。悲哀的是,那些善意的小谎言唯一渺小之处在于那些传播它们的人!但是我们能够真正百分之百诚实吗?我只能想象出这样一个人人都——用最大的音量、最丰富的色彩、全然不顾在场者有什么人——说出真实想法的世界。至少可以说是好笑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只要有一种能以被观众接受的方式分享真相的敏感,就很有可能这样。但是这样的真相非常少,因为这种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有人足够大胆地去承受压力、应付不良后果或者参与到辩论中。然而,有技巧的讲真话使讲真话的人在社会上和关系中成为珍贵的资产。

根据人类的本性,即使说真话的人传达的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在每一段对话中有不同程度的真话——从100%下降到0。只是比起大多数人,他们碰巧在具有高程度的真实性时更自在。基于我们的舒适水平、情况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愿意坦诚的程度,我们可以变得十分惯于操控真相,以至于连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那些微妙的谎言。不幸的是,极少有人的记忆力好到足够记住所有那些“稍加捏造的”真相。

另一方面,性格实在的人愿意不断地冒高度诚实的风险,以此来驱动人们的认识、转变和进步。但你不能总是仅仅吐出事实。有些特定的真相必须以得体、同情和关心的方式传达。当人们对在何时、何地和以何种方式传达真相能使之被最好地接受进行深思时,这个真相总是会带来价值的。





说出实话吧,谨慎点,但是一定要说哦!

试试这样问自己:

·我是对其他人夸大了事实,还是有所保留?

·如果我自己在说话时变得完全诚实和得体,我会感到有多自在?





125.你在遭受W.I.I.H.A.A.B.S.D.S的折磨吗?


(W.I.I.H.A.A.B.S.D.S=怀疑自己是否有因为缩略词而造成的压力失调综合征)

在选择药物治疗前请先调查清楚,否则可能会麻痹那些需要被意识到的东西!

调节情绪的药物,包括兴奋剂和抗抑郁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是在一二十年前开始广泛使用。在早期,这些强效药物主要是用于让那些几乎没有行为能力的人达到正常健康的基本线,从而让他们能够接受咨询和帮助。药物主要被用在极端的情况下,并且需要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评估才能开出。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受到严格的监察。今天,情绪调节药物几乎可以被任何年龄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只需要一小部分测试,而且欠缺有效的监督。而这些药物中有很多像海洛因一样强大,但常常像阿司匹林一样在没有深入询问或者考虑到需要治疗的实际病症的情况下就开给病人。事实上,即便有这个过程,大多也只是不超过30分钟的咨询而已。

我相信药物在帮助治疗特定的成人和儿童精神病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的观点是,将“普通的生活困难”贴上综合征、疾病和失调的标签是危险的。我遭受着“排队等待综合征”的折磨。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发明Slozac:一种针对那些在缓慢移动的队列中感受到压力的人的药物。我知道这会冒犯一些人,但是请明白我的用心,那就是:在今天服用药物——任何一种药物——之前,先考虑每一个可能的选项,包括节食、运动、教育学习和咨询,这将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