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第五章 一个锻炼计划——锻炼成瘾是件好事

书籍名:《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    作者:杰罗尔德·温特



我在本书前面说过,在医学科学上来不得半点教条。我们今日的行为依据,都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获得的、对真理的最佳近似。我们总是欢迎对传统思想进行挑战。虽然我说过不能教条,但在这里我却要教条一次:无论什么锻炼,都对我们有好处。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锻炼有益于精神状态,对爱美者来说,锻炼还有益于容貌。在本书多个地方,我介绍了锻炼有益于各种症状的多个案例,包括骨质疏松症、心脏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肥胖症、纤维肌痛、痴呆症、抑郁症甚至癌症。所以我只需回答以下这些问题就够了:采用哪种锻炼方式为好;如何确定锻炼强度;如何尽量避免锻炼受伤和潜在危害;不同年龄段的人,最佳锻炼方式是什么。

首先有人可能会问,在开始一个锻炼计划之前,我需要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吗?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毫不含糊的:需要!美国医学会(AMA)在1958年的一个说法就很有代表性:“所有想开始系统锻炼的人都需要做个体检,以查证自己的身体功能健全……”到了1981年,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却这样说:“大部分人在开始渐进的、适当的锻炼计划之前,都无需征求医生的意见,因为不会有太大风险。”2008年,美国卫生部发布的“国民体育运动指南”中又这样说:“不管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在你开始锻炼之前到底要不要去咨询医生,尚无有力的参考资料。”潜台词是指,是看完医生再去锻炼,还是不用看医生就可以开始锻炼,这件事我们还说不好。我的建议则是,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脏、关节以及其他部分都不是很好的话,或者你干脆不清楚自己当前身体状况到底如何,那你还是要去找下医生。当然,这就意味着,你得有一位了解你的私人医生才行。如果你没有私人医生,无论你自认为健康与否,都要想办法找一位医生。今时今日,医学太过复杂,分工太过专业化,如果没有一个熟悉你健康状况的私人医生,而仅仅是挂个专科医生的号看看,医生就很难在就诊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应该说,基层医生就可以担当此任。

每个健身计划的本质都是有氧锻炼,不管你一开始就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一起上,还是后期再加上无氧运动,如何搭配不重要,关键是这两种运动都要做,下面我再详细说明。不管采取哪种有氧锻炼方式,心脏和循环系统都必须达到足够的运动强度才能产生锻炼效果。但运动强度多大才算足够;绕着小区溜达一圈与快跑一段的效果一样吗?常识告诉我们,这二者的效果肯定不同,但我们需要说出个道道来。

有氧运动的最大强度意味着最大可能的肌肉需氧量,运动生理学家称之为最大摄氧量(MOU)。运动强度,可以用MOU的比例来衡量。一次快跑,可能需要90%的MOU,一次闲逛,可能仅需要50%的MOU,可是这种衡量方法几乎对我们所有人根本没啥实用意义。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都能测量自己的心跳速率(心率)。我们发现,吸氧量最大时,心跳也最快。因此,心率可以用来作为有氧运动强度的衡量参考。多年来,估算最高心率的一个方法是用220减去年龄数。最高心率出现在有氧运动强度的峰值。然而在2013年,一组挪威研究人员研究了3320人,19到89岁男女都有。他们得到了一个估算最高心率的新公式,即211减去年龄的64%。这样一来,对20岁的年轻人来说,新旧公式的计算结果,差别并不大,也就每分钟差两次。但对于年龄大的人,新公式的计算结果会明显变大。比如我,77岁,最高心率按旧公式计算是143次,按新公式则是162次,整整增加了19次。

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强度多大才算足够”现在可以变成“要保持最高心率的多少比例才能达到有氧训练的效果”,对此大家看法不一。美国卫生部给出了一个目标范围,是60%~75%。还是拿我自己为例,这个范围在每分钟97次到122次。其实没关系,在你对自己身体更加了解之后,就没有必要再测量心率了。当然,在如今数码时代,你可以戴上腕表式设备,它可以分毫不差地连续为你显示心率读数。

一个跑步追赶公交的人,或者一个冲刺上垒的棒球手,或者一个跑来跑去的小孩都知道,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那么我们就会猜测,就像肌肉会随着有氧运动增长一样,我们的最高心率,也可能会随着不断适应有氧运动而增高。但事实上,最高心率只会随着有氧锻炼的进展而有很小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脏变得更有力量了,每搏动一次,可以泵出更多血液,就好似你身体里安装的泵,比之前更大了,而不是泵得更快了。结果就是,身体好的人和身体不好的人,在安静状态时的心率会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身体锻练得越好,静态心率就降低得越多。

一般认为,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每分钟72次。梅奥诊所的爱德华·拉斯科夫斯基医生给出了一个更大的范围,即每分钟60~100次都是正常心率。这些数据也许体现了以下情况,一颗缺乏锻炼的心脏通过适度的有氧训练,可以使静态心率做到每分钟60次,而一名出色马拉松运动员的静态心率,有可能低于每分钟40次。当然也有例外,一英里(约1.6公里)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吉姆·莱恩,据说他的静态心率就相当高。从实际来看,这些数据都不太重要。对所有想开始有氧锻炼的人,不管其背后的动机如何,都应该鼓励。因此,有的锻炼初学者就可能希望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测量一下自己的静态心率。测量前先静坐5分钟,不要说话,也不要有其他干扰。坚持定期测量,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会实现满意的静态心率的降低。在本书第十四章,我还鼓励你在家测心率的时候,同时也量一下血压。

既然知道了有氧运动时希望达到的心率,下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较高心率,应该维持多长时间才对。答案取决于你的锻炼强度。如果你的运动没有达到最高心率的60%,那么多长时间也不会改变你的有氧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坐在办公室的人,从有氧观点来看,“每天都工作很久,很勤奋”,但是身体状况还是很差。相反,一次短时间高强度的锻炼,也能迅速达到有氧效果。早期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保持坐姿的中年人,每周只要锻炼36分钟,就能实现非常明显的健身效果。但前提是,他们的锻炼强度都保持在最大心率的85%左右。

前面我提到,2008年,美国卫生部颁布了一份《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这份指南里面有用信息很多,但并没有提到用心率来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相反,他们采用了代谢当量(MET)这一术语。代谢当量,是动态代谢量与静态代谢量的比值。接下来,该指南把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定义为,代谢当量为3到6,所有代谢当量超过6的,都定义为高强度锻炼。该指南里面还提供了各种活动的代谢当量,从室内舞蹈到养花弄草。例如,十分钟1.6公里跑,代谢当量为9.8,快走(每小时5.6公里),代谢当量为4.3。代谢当量数值越高,需要花的锻炼时间越短。于是该指南建议我们,每周要么参加150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要么参加75到10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这对于那些已经开始锻炼的人来说,强度并不算大,就相当于每天走路20到40分钟,或者跑步10到20分钟。尽管运动生理学家们都偏爱代谢当量作为指标,我还是愿意用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建立一个让自己能乐在其中的活动计划,让这个计划的强度和时间,也应大体上符合上述几点指南。随着时间的进展,我们的锻炼计划也会随着我们的兴趣和能力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有一点不能变:有规律的有氧和无氧运动。

杰克·拉朗在1936年创立了一家健身房,即今天的“倍力连锁健身俱乐部”的前身。据说他每天都坚持两小时的例行锻炼,直到他96岁高龄死去的前一天。虽然有杰克·拉朗先生这样天生本事的人不多,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能锻炼到死去的前一天。正如弗雷德里克·斯塔勒所说的:“我们的目标,就是死得尽量优雅一点,死得尽量晚一点。”斯塔勒博士是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的创始人,高寿92岁。因为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是近几年被研究得最充分的体育活动,我就用跑步来说明如何开始进行锻炼计划。首先,给大家讲点历史。

俄勒冈大学博士沃尔多·哈里斯带领的研究小组于1967年9月4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慢跑:一个成年人的锻炼计划》。该文章把慢跑定义为“慢速到中速的交替步行和跑步”。建议30到66岁的男性,每周三次,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慢跑。开始的时候,总的慢跑距离为1.6公里,在跑步和走路之间平均分配。然后在十二周之后,把总距离逐渐提高到4公里,而且以跑步为主。这事儿很有意思,当年他们得出结论建议每周跑步75分钟,这恰好吻合半个世纪之后2008年发布的《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所建议的75~150分钟高强度锻炼的下限。一开始参加锻炼的那些人,有60%都体重超重。虽然膳食并没有改变,但参加运动的这些男性,在12周之后,体重都减少了3.6公斤,腰围减少了3.8厘米。该文章的作者之一就是威廉·鲍尔曼,他当时是俄勒冈大学的田径教练,后来成为美国耐克鞋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我确信,一旦适应了经常锻炼的自我约束,并开始感觉到、看到锻炼的价值所在,你就无需进一步的鼓励了。在没有达到这种状态之前,你需要借助于一个相当严格的锻炼计划。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1)选择一年当中,你最有可能做到的一个季节,每周能拿出三天,每天30分钟,作为你健康复兴之始。第一个月最关键。

(2)每天坚持固定时间锻炼。什么时间不重要,但你要事先想好。变成例行任务之后,就可以不用再那么死板了。我以前每天锻炼的时间都不同,现在则固定在早上上班之前。早上锻炼的好处是,就像有人调侃的那样,在你的脑袋还未完全醒来之前,去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免得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3)选好慢跑地点,尽量避开车辆、宠物及其他危险或干扰。一般平坦的地面就行,无论老式的煤渣跑道还是人工塑胶跑道,都算近乎完美了。我从海军退役大约两年后,就开始了经常跑步。在纽约西城的户外,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我全年坚持跑步达45年之久。后来我买了跑步机,除非不在家,否则我每天都要用它跑步。虽然室内跑步看不到外面的风景了,但是跑步机的好处是极其方便,让你随时可以锻炼。还有看不完的“Netflix(网飞公司)”提供的电影,简直都让我忘记了这是在完成每天的任务。

(4)不要急于求成。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好几年的甚至几十年的懒散,不可能在一周之内转变过来。有人可能连30分钟都走不动,有人可能一开始就能跑得很远。我们的目标是循序渐进。有的人锻炼前要先做热身运动,锻炼后要做放松运动,整得一本正经。我的看法,这些都是个人偏好,而不是生理必需。如果你想在跑步之前抻抻腿,弯弯腰,没问题啊,但这些不能算在30分钟里面。我的做法是,跑9~10分钟后再逐步加快步伐。至于柔韧性锻炼的好处,这方面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很少。如果你觉得伸胳膊、抻腿、弯腰之类的很舒服,那就去做好了。

(5)做好运动记录。你愿意记得多详细都行,但起码要把日期和锻炼时间记下来。把一周作为一个基本的锻炼时间单位,并努力做到每周锻炼三次。为了尽可能减少肌肉酸痛,锻炼一天,然后休息一天,不要连续三天锻炼。如果你的三天锻炼时间有两天不得不安排在周末的话,那就把周日锻炼安排得比周六轻松些。一旦你的锻炼计划坚持得很好,就要考虑增加锻炼次数。

(6)先集中进行三个月的有氧锻炼。在充分地适应有氧锻炼调节之后,下一步在锻炼程序中增加无氧环节,即力量环节。

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老龄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肌肉数量的减少。肌少症,这个花哨的名字就是用来描述这种现象的。那些终生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如农民或者牧民,不需要对此感到担心。而对其他人来说,整天坐在电脑旁的或者懒于运动的,就需要在有氧锻炼调节的同时,必须辅以其他的锻炼办法。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不论年龄和身体状况,我都几乎毫无保留地建议采取我上面给出的自我管理的慢跑方式。力量锻炼则不同,除非你以前有过举重的经验,否则我还是建议你去健身房、俱乐部、社区健身机构之类的地方,找人指导一下,然后再使用力量训练器和其他训练器械。不用太长时间,你就会掌握那些必要知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力量训练计划,在一些书籍或视频资料的协助下,开始自由自在地进行锻炼了。健美操是一种很好的、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健美操的英文单词,来自于希腊语的“美和力量”。健美操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材,而利用我们自身身体的重量来进行肌肉锻炼,再利用开合跳、下蹲后伸腿等来方式进行有氧锻炼。那些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最伟大的一代人”,对健美操都很熟悉,但如今,现代器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健美操。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花钱去玩力量训练器的人,或无法经常去健身房、或附近没有训练设施的人来说,健美操仍是有价值的一种锻炼方式。再者,你也可以去看书,了解这方面的锻炼建议和各种实用做法。不过,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的目标就是有氧和无氧锻炼的平衡。对我来说,慢跑和使用力量训练器,就很容易做到平衡了。

说点我个人对健美操的体会。几年前,毫无征兆,我突然得了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要是不吃止痛药,我连坐着工作都不行。按照大家都熟悉的套路,我从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看了一大圈儿;X线片、磁共振、物理治疗,做了一个遍。幸运的是,就在我不得不要忍受硬脊膜类固醇注射等其他有创治疗之前,老天开始眷顾我了。疼痛消失了,它神秘地走了,正如它当初神秘地来,整个过程差不多折腾了我一年。一年的看病和折腾最后倒是给我留下了一点好东西,那就是理疗时做的健美操。每次5分钟,现在我每天起床后就做。一想到当初的腰疼屁股疼,我就决心坚持每天做下去,直到做不动或者我死那天为止。

这里我给出一个有氧锻炼的简单计划。我建议,先从每周三次慢跑开始,稍后再加上力量锻炼环节。要是换成骑自行车或者游泳或者各种舞蹈,也都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你能保证足够的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所有这些锻炼,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受伤。因此,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都要循序渐进。近一段时间,受到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英勇形象的鼓舞,人们开始热衷于谈论高强度锻炼。纽约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俱乐部,甚至开始在人工控制的高温健身房里,推广这种高强度训练,包括瑜伽。除了对那些身体本来就健壮的人,这种做法,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可谓是“不作不死”的节奏。先不说可能引起致命的心脏病,单就那些刚开始锻炼的人来说,其实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想一步登天,直接跳到高难度动作,然后练到身体受伤,最终对锻炼彻底失去兴趣。

重要的不是强度,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一种最能吸引自己的锻炼方式。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要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身体的衰退,身体逐渐失去平衡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减弱容易引起跌倒,这是老年人受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如肌肉的流失可以通过锻炼来弥补一样,我们同样有几个办法来控制住身体的平衡。针对腿部的力量锻炼,可以有效改变老人平衡能力减弱的状况。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建议,打太极拳、做普拉提和瑜伽,也都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当然我要再次提醒,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位合格的指导者。至于我个人的方法,我每天都用平衡板来锻炼。练平衡板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强化脚踝的肌腱和韧带。

现在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去哪里锻炼和跟谁一起锻炼。有些人爱合群或者说外向,喜欢找小伙伴,享受跟别人交往和有人协助的快乐。外向的人可能会觉得,健身房或者健身俱乐部之类地方环境氛围特别舒服,这些健身机构同时还能为我们减肥提供指导,第八章我们会讲减肥;而那些内向的人会觉得一帮人一起锻炼没啥意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这些我在上面都已经说过了。

至于我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那我肯定同意威廉·曼彻斯特的说法:“我以前是内向,战后我将回归原样。我喜欢自己陪着自己,在独处中感到心满意足。”曾经有好几年,那时候我儿子还在家住,他喜欢参加竞技跑步,我也刻苦锻炼,跟着他一起参加本地的各种跑步比赛。但是现在,我都独自锻炼了。我自己的健身房里,有一个跑步机、一个举重椅、好几样力量训练器械、还有一个平衡板。

健身教学光盘、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以及其他各种商业健身形式,有时候掩盖了身体锻炼原则的单纯之美。无论你开始锻炼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你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有氧能力,只有你自己。请相信,在你开始锻炼之后,一定会有那么一刻,从那一刻开始,你就会感到锻炼的快感。如果你希望我对这种现象给你一个信服的解释,那么你只需要知道,你身体里有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就够了。这两种化学物质,都是我们大脑自然产生的,它们能分别模拟阿片和大麻的作用,或者把顺序说得更准确点,是阿片和大麻分别模拟了我们身体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的作用。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在锻炼过程中以及锻炼之后,可以提高神经通路的兴奋性,带来锻炼的快感。不管锻炼的快感来源何处,有氧和无氧健身的快感有大有小,这点因人而异。

我将用简·布洛迪的话来结束本章,她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她的作品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且在我看来,她的智慧也一直在与时俱增。我与她虽从未谋面,但我却有一种感觉,我们一直在相随相伴,心意相通,一起老去。她比我小4岁。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能坚持锻炼?”她这样回答:

我的第一个回答,也许是为了控制体重;第二个回答,是想活得更长一点、更健康一点,但这些都不是让我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先跟朋友们一起步行晨练,再骑单车去上班的原因。让我能坚持锻炼的原因,是这些锻炼活动带给我的那种感觉——锻炼让我感到有更多活力、更少压力、更高工作效率、更多专注。对了,还有更多快乐。锻炼让我更有心情,去闻一闻玫瑰的怡人芳香,去从容面对生活的顺逆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