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颠覆——是喜是优?

书籍名:《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作者:马丁.R.斯塔奇



一方面,此次技术变革为落实前文所描绘的前景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可行性增强,经济成本降低。历史上最强大的变革工具触手可及。

但另一方面,按照当前的发展轨道,技术颠覆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解决自然资本的问题,也不会顺其自然地化解收入不平等、社会涣散等社会困局。甚至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颠覆可能反而会激化上述各种问题。而且,各个大型价值链都会受到影响,颠覆牵涉的利益也更加庞大。人类似乎在朝着危险的颠覆前行。

首先是自然资本的问题,前文已经提到,效率的提升赶不上需求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会推动需求,以往经验表明,当新兴技术降低了单位成本时,需求总量就会增加——汽车、食品、房屋,皆是如此(这种现象也被称作“回弹效应”)。猛一看,这是好事:消费者利益增加了,经济发展了。但是,这通常也意味着资源需求的绝对值增加了。在某些价值链中,资源需求绝对值的增长抵消了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益处。例如,如果每公里使用汽车的成本下降,城市中心将会更加拥堵,而拥堵负面影响将会超过出行成本降低带来的积极影响。

新兴技术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热议的话题。后文将呈现两方的观点,但是仅以目前的数据来看,质疑技术的人群可能占得上风。例如,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历经了技术变革,但是每位员工的产出增长率不升反降。

大部分研究表明,技术变革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现象,低技能的工作更容易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数字化则意味着经济中的“超级明星”能够扩大影响范围、提升产品价值。

对于就业情况的影响,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2013年牛津大学一项大型研究对700多类工作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47%的岗位面临被数字化技术取代的风险。但也有研究指出,像医疗保健这样规模较大的行业仍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在以往的技术革命中,这些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大幅消失,因此只要有合理的应对政策,就业状况就可以得到有效把控。

另外,很多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机构都感到,在席卷全球的“技术海啸”中,连社会群体、商业模式以及选民意向都会受到影响,甚至逐渐失控。对于很多人来说,技术就是失控的同义词,它无疑会对民主社会形成严峻的挑战。

在作者看来,当前形势严峻,不容掉以轻心。在全球各地的不同领域,身处各行各业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员正在从事着创新工作,但是创新的综合成果是否积极呢?正如前文所说,在很多情况下,财富总值是否会增长还是个未知数。本书将会探讨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并以最新研究结果来说明,政府可以把控创新与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又不遏制创新。

这些就是政府和整个社会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技术变革的关键原因,政府和社会应当定义转型原则,设定转型边界,以实现“净正面”目标、确保技术变革带来有益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