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第1章 渴求

书籍名:《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作者:马丁.R.斯塔奇


以经济增长为一切基础的增长


当相对增长率得以保持,实际数量就会不断上涨,不断翻番。

——维基百科

人类痴迷于经济的增长,这当然可以理解。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引擎,全球GDP从2万亿美元增长至37万亿美元。迅猛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大提升了物质财富水平,全然超乎想象。我走进所在地区的某家超市,发现单单是麦片就有56种,而红酒更有122种。这种经济增长不仅仅局限于西方国家,全球各地都在经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球52亿人口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16亿人驾驶汽车;到2014年,中产阶级人口接近18亿。全球贫困人口当前为8.9亿,而这一数字正在不断降低,全球GDP每提升一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就会进一步降低。另外,随着全球GDP的增长,全球平均收入(现为2  920美元)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收入中位数(现为10  717美元)的差距也正在缩小。20世纪创造的经济奇迹,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其后果、驱动因素和重要性。



全球经济的百年增长奇迹


大家都知道20世纪的经济奇迹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仔细分析其中的数据则更令人惊叹: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经济总量从1  000亿美元增长至37万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其中98%的增长出现在1820年之后,97%的增长出现在20世纪,86%的增长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历史上创造的物质财富,有21%是在2000年至2014年创造出来的。在19世纪以前,经济增长的概念鲜为人知,生活品质的高低依赖于非物质财富以及神灵的救赎。

这些数据反映出工业化给全球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820年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元,人类社会、劳动力与资本、国际关系、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与其根源的关系等等,都得到了新的定义。技术革新使得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的良好秩序有效促进了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到20世纪末期,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成了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数的12%,但其GDP却占据全球总量的65%。随着健康、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国家也重新定义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业、社会凝聚力、政治合作、技术设施等等都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向好趋势,这又进一步巩固了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一直是最有效的团结力量。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说:“缓慢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分配冲突,因为唯一的出路就是以其他人为代价。”还有更为简单直接的诠释。美国富国银行集团的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卡瑟说道:“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同意这一点,经济产出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能力应该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国梦’吧——明天更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亚洲与非洲——近在眼前的飞速增长


未来的增长在地域层面上将呈现出另一番模式。2012年,全球GDP约为72万亿美元;到2025年,经济增幅预计约为45万亿美元,即当前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倍之多,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又一次大迈步。而在这一轮的增长中,75%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端于英国,英国大发展初期的人口为900万,其实现人均GDP翻番历时154年;美国大发展的初期人口为1  000万,其实现人均GDP翻番历时53年;而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初期,人口有10亿,其实现人均GDP翻番仅历时12年!印度是8亿人口,历时16年。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对比之下更为显著。中国与印度的发展基本在同步进行,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两国经济发展所影响的人数是英国的200倍,而前进的速度却高达英国的10倍;也就是说,中、印两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力量可能是工业革命的2  000倍以上。

这种超乎寻常的经济发展,简直不可思议。1990年,发展中国家47%的人口(大约为19亿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每日可支配收入低于1.25美元)。截至2015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14%,大约为8.36亿人。而在同一时期,中产阶级(每日可支配收入超过10美元)人口数却增长了两倍,占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的50%左右。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更是振奋人心。小学教育适龄儿童的失学人数从2000年的1亿人下降至2015年的5  700万人,15~24岁人口的识字率从83%上升至91%,而且其中大部分增长出现在女性人口中。同一时期,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下降了50%,1990年每1  000名新生儿中就有90人死亡,2015年死亡人数下降至43人;孕产妇死亡率同比下降45%。使用自来水的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23亿人增长至2015年的42亿人。全球人口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从2000年的6%上升至2015年的43%,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2亿人。

与此同时,另一片大陆也正在崛起——非洲,沉睡已久的雄狮开始苏醒。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洲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不足2%。2000年后,这一比例跃升至5%。非洲经济发展时起时落,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要知道这一市场占非洲GDP的25%左右。人口增长会拉动国内需求,经济因而也会得到发展,人口红利将会造福非洲。当前非洲已成为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2000年至2015年,非洲人口增长超过3.7亿人,已经从8.14亿增至将近12亿。虽然增速开始下降,但仍旧快于人口学家的预期。近期联合国预测数据显示,非洲人口到2030年将增至17亿,到2050年将增至25亿;到2100年,非洲将成为拥有44亿人口的地区,这要比联合国2004年预测的人数还高出20亿。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中产阶级人数正在迅速扩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这一群体从1990年的12亿增至2010年的24亿,到2030年将会增至42亿左右,近乎翻番;这还意味着从1990年至2025年,消费人口增幅为3亿左右,也就是说,到了2025年,全球人口中的大多数都将成为消费人群,这将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年收入在2万美元以上(当前大部分欧洲及美国人口的收入水平)的人群到2030年将会增至10亿,而其中6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终于不再是西方国家独享的特权。



以经济增长为一切基础的增长


经济的健康发展成功地持续了一个世纪,现在又由亚洲、非洲接力推进,全球经济已经习惯了这个节奏,近乎沉迷于快速的发展。自工业革命开始,西方经济一直保持着可观的2%的年增长率,整整持续了7代人有余。增长停滞是难以想象的。人们已经开始将未来的增长折算到当前的各个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在经济方面,正利率反映出剔除了风险的增长预期;股票市场也是如此,除去一般红利因素带来的股价上涨,其余上涨部分来自预期增长。麦肯锡团队的金融专家们拆解出股价之中的价值预期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家公司的价值中有70%~90%来自预期中的增长,而实现预期增长的时长超过3年。在社会方面,全球经济中的增长转化为养老金计划、公共领域预算。2014年,德国GDP中的8%被用作社会养老金;如果经济保持一贯的增长速度,这个比例在下一个15年中会上升到10%~11%。而如果没有经济增长,这一比例就是13%~14%,这样的后果不难想象:我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换言之,早前政府做出的养老承诺只有在经济增长的条件和背景下才能实现。政治方面也是同理。经济增长仍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政治宣传,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连任政绩。已有充分证据证明,选举前期经济形势喜人,现任领导人就往往能获得较多的选票。在战后的多次美国总统选举中,每个选举年份第二、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出现连任的选举结果的原因。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在第一个任期的前半段遏制经济增长其实有助于领导人再次当选。

因此,经济增长时常成为政治议程的核心也就不足为奇了。1946年,时任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通过立法建立了经济顾问委员会,该机构的使命是确保持续的经济增长,让美国经济尽快走出战后阴影。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各国政府也一一效仿:1967年,德国通过了经济稳定与增长方面的法律;2012年,加拿大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律。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的重心发生了改变,曾经各国追求“奇迹四边”的平衡——价格稳定、就业充分、贸易平衡、增长稳健,而现在则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只求增长。

总结而言,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常态”,成为整个社会对于经济的一贯预期,成为默认的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