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亚马逊雨林——丛林保卫战

书籍名:《重新定义增长:无重塑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作者:马丁.R.斯塔奇



全球仅存的森林资源中,有30%位于巴西,滥伐森林也成为这里的重大环境挑战。非法伐木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部分问题源自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活动。在牲畜养殖的过程中,农民砍伐森林,扩大牧场,在种植粮食的过程中,农民没有使用肥料或者轮流耕作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反而不断开垦新土地。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1996年至2005年,每年有19  559平方公里(相当于丹麦国土面积的一半)的热带雨林被开垦,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每年巴西森林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高达10亿吨,是德国排放量的4倍之多。滥伐森林也带来了其他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壤退化、生物栖息地流失。这还引发了社会问题,因为农业人口不断流动,造成了住房、医疗与教育方面的压力。

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这一局面:很多农业人口十分贫穷,甚至没有资金购买肥料或者先进的农业设备;监控管理缺失,不能及时探测土地开垦的活动,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难以挽回;治理糟糕,腐败丛生,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即便人们知道滥伐森林危害无穷,但似乎它已成了人们心中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最近,情况有所改观。2014年,巴西的森林砍伐面积缩小至5  012平方公里,相较于1996年至2005年的平均水平,下降幅度高达75%;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滥砍滥伐森林将得到全面的遏制。另外,二氧化碳减排幅度高达每年7亿吨,超过了美国与欧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到2020年的减排承诺总额。另外,多种土地复垦计划已经开始落实,在未来十年中,巴西很可能会开始进行森林再植,恢复森林面积。这一变化不但意味着当地的问题得到应对,同时也说明巴西会成为全球重要的碳汇所在地。

到底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些变化呢?第一,巴西落实了卫星监控系统项目,从而能够每两周获得森林砍伐的状况,掌握情况后,一只专门队伍会马上采取应对行动。第二,大型的屠宰场与大豆农场开始执行新的行为准则,如果供应商进行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将会被追责。国际食品生产机构与餐饮连锁品牌也利用自身强大的购买力推动更有利于环境的农业活动。第三,巴西于2010年开始执行新的森林法规,针对森林砍伐与土地开垦行为建立了更严格的法律框架。其中还包括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刀耕火种行为的创新融资机制。2008年,为上述众多转型筹集资金的“亚马逊基金”正式成立,其接收来自各国政府以及慈善组织的捐赠,挪威政府最先进行了捐款,而且数额最大。这一事例充分展现了有益颠覆的概念和驱动力,即新型技术与中观经济(在本案例中是行业内部合作搭配全球资金)的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再看看土地复垦方面的案例。清洁空气行动集团(CAAC)与非洲、印度的自给型农民展开了合作,支持他们在土地上植树造林。该集团还提供了部分前期资金,主要用于植树和农业培训,并对整个过程展开监控。农民们首先获得了稳定的饲料与木材,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逐步在其他方面受益,例如土壤退化得到缓解,地貌得到修复、变得更加美观。合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清洁空气行动集团与75  000名农民展开合作,90%的农民选择继续参与项目;肯尼亚实现了每年每公顷土地22吨的碳吸收,乌干达为31吨,这远远超出了某外部机构1~3吨的预测。

还有很多方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例如萨弗瑞研究所创立的“全面管理放牧计划”。在全球20亿公顷的退化土地中,只要有10%~15%的土地能够应用这些创新方法,取得的效果就可以抵消美国数十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也再次说明颠覆性变革的影响何其巨大。



巴尔博糖业——重建农业与生态的关系


如果要寻找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巴西的圣保罗州。然而莱恩蒂诺·巴尔博二世的革新工作正在此处展开。巴尔博是其家族糖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30年中不断探索糖类生产的创新方式,近年来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巴尔博从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马上就投身到家族产业“巴尔博糖业”中。这也是巴西最大的糖业公司之一。在那个时候,公司的生产工序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种植,以化肥、杀虫剂、改良种苗和机械化技术等提升生产效率。

巴尔博本人希望将这些通通抛弃。他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即在农业生产中保护好所有的生态资源,包括水源、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大气等。巴尔博坚信自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开发了新的农业作业方法——生态系统复兴型农业(ERA)。其核心理念就是将土壤本身的肥力与结构恢复到密集农业生产之前的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投入和恢复生态系统。

巴尔博划定了16  000公顷的甘蔗种植园专门进行此项实验。第一个转变就是停止焚烧。很多甘蔗种植户在收获之前会放火焚烧叶子、昆虫、蛇群等。因此,在收割的过程中,由于焚烧过程中有些糖分已经融化并滴入土壤中,农民不仅要收甘蔗,还要回收这部分糖。这部分糖需要清洗,大概每小时耗水300万升。焚烧也带走了土壤中的宝贵养分。巴尔博利用5年时间开发出了新的机械收割设备,于是农民便不再需要进行焚烧,20吨的叶子得以保留,重新进入土壤,即将氮肥输送回土壤中,同时减少了野草的生长。

第二个改变就是换置轮胎。巴尔博采用了极软胎并排出其中部分气体,以减少轮胎对土地的影响。他说道:“农业设备非常重,碾压土地的时候,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并减弱土壤的蓄水能力。”第三个转变针对生产中的副产品,农场将液体糖类残渣回撒到土地中,固体残渣则进行焚烧,以产生蒸汽,提供电力。第四个转变就是全面停用矿物肥料和杀虫剂,因为上文提到,营养物质回到了土壤中,所以便不再需要它们了。另外,蚯蚓、白蚁和真菌等能够遏制害虫生长。每公顷土地上还释放了1  200只黄蜂,消灭有害于甘蔗的蛾子。

实验开始的时候,效果很不理想。1992年至2000年,甘蔗产量非常低,环境效应也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覆盖物积聚,肥力开始上升,成果慢慢显现,甚至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土壤蓄水能力提升4倍,耐侵蚀力提升5倍,有机物质增加3倍。”甘蔗实验园现在可以实现一年六收或者七收,要知道,传统甘蔗园只有五收。而且巴尔博发现,未来可能不需要完全砍除甘蔗了。新型的种植方法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与一般的生产商相比,生产效率提升了23%;每年生产的有机糖类高达75  000吨,在全球有机糖类市场中占据34%的份额。由于很多知名食品公司愿意为有机糖类支付高价,因此,每吨有机糖类的收入比一般糖类更高,收入来源也更稳定。巴尔博糖业的成功案例成了大宗商品产业又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它证明推动变革能带来收益、生产与环境的多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