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4 情绪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书籍名:《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者:约翰·C.马克斯维尔



1969年,我在印第安纳州(Indiana)的农村开始了我的牧师生涯。人们希望牧师能够为参加集会的人提供咨询服务。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参加过这方面的课程,加上我也乐于帮助他人,因此作为一名新的主任牧师,我便开始接手这项工作了。

虽然有时集会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那么顺利。我本来也没有做咨询师的天赋,因此我对此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当人们向我提出问题时,我希望给他们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直到他们否决了这个方案,我才会重新审视他们提出的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做咨询的正确方式,这也是我放弃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回顾过去那段时间,很清楚地知道,造成集会不完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我自身,还有其他的问题:

• 绝大多数人不敢正视真正的自己。

• 很多人压根就不想解决问题,他们只想找个人来倾诉。

• 有些人情感脆弱,因此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难题。

那个时候,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情感脆弱。当时我也没有一个好策略来帮助人们提升情绪能力。但是现在我有办法了,而且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如果你的情绪能力不够强大,这个策略会帮助你提升情绪能力。如果你的情绪能力天生就很强大,你可以采用这些建议帮助你的团队成员和你的家人。

如何提升你的情绪能力

在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情绪能力。情绪能力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处理逆境、失败、批评、变化和压力的能力。以上所提到的都会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压力。我发现,对压力或者说对情绪上的压力无所适从,带给人们很多困惑。为了逃避压力,他们会选择放弃,情绪崩溃或做一些伤害健康的事情。然而,内心强大的人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克服困难。这个过程使他们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挖掘了自己的潜能。

我认识很多拥有强大情绪能力的人,也同他们进行过交谈,我会观察他们的行事方式。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以下七条惯例,如果你能够采纳,将有助于提升你自身的情绪能力。

1.内心强大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内心强大的人首要做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在情绪中采取积极的方式。他们从不会说:“那就是我的感受。我也无能为力。”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情绪的受害者。

研究员兼教授M.阿施(M.  Asch)在她的著作《应用心理学面面观》(Perspectives  on  Applied  Psychology)中提出:“记住,行动是情绪的前导。”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影响你的情绪。也许你不能完全控制那些情绪,但可以通过你的行动改变它们。关于这一点,我有个最喜欢的例子,是作家兼演说家奥格·曼狄诺(Og  Mandino)写的。他是这样写的:

如果我感到沮丧,我会歌唱。

如果我感到伤心,我会大笑。

如果我感到身体不适,我会加倍进行体力工作。

如果我感到恐惧,我会勇往直前。

如果我感到自卑,我会穿一件新衣。

如果我感到不确定,我会提高嗓门。

如果我感到贫穷,我会想着即将到来的财富。

如果我感到还不能胜任,我会想起过去的成功。

如果我感到自己无足轻重,我会想起我的目标。

今天,我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不确定我会不会成为“情绪的主人”,但是我会一直行动,试图阻止那些具有破坏性的情绪。

我所知道的是,每个人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暴击,被消极的人际关系搞得措手不及,被未知的暴击挫败。有时候我们想问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平。但只有行动才能将我们从目前的逆境中解救出来。所有的祈求、希冀、否定、哭泣、咒骂、抱怨、责备和等待只会让我们继续陷在逆境的泥潭之中。我们从情绪的波动中恢复得越快,并采取行动,向前迈进,我们在情绪掌控上就会变得越强大。我们是继续工作掌握情绪,还是继续被情绪掌控,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中。

行动是情绪的前导。

——M.阿施

2.内心强大的人不会浪费时间自怜自悯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位女士对她最好的朋友抱怨:“全世界都和我作对!”

她的朋友努力地安慰她:“你说得不对,世界并没有和你作对。”她补充说:“世界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呀。”

这个笑话可能有些老套,却阐明了自怜自悯的那些人共有的特点:他们会消极地放大整体的处境。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我和几位领导人分享了一个观点——你不可能一边抱怨一边领导好团队。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成功学。你不可能在心有抱怨的时候还能继续前进。对麻烦抱怨不止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美国前海豹突击队队员埃里克·格雷坦斯(Eric  Greitens)在他的著作《适应能力》(Resilience)中写道:

我们要无视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压制、忽略或否认痛苦。强烈的痛苦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具备适应能力的一个标志是学会分辨哪些痛苦值得我们关注,哪些不需要。关注所有的痛苦并不能让我们具备适应能力,那样往往只会导致抱怨。

如何处理困难,如何让自己免于遗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我非常欣赏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PGA)专业球员理查德·李(Richard  Lee)在逆境中处理难题的方式。我和他在圆石滩配对赛(AT&T  Pebble  Beach  Pro-AM)中相遇并成了朋友。我曾经获得特权有幸在对抗赛中打几场球,其中有两场是和理查德一起。有一年,我们竟然一起打了季后赛!那个周末我在第一发球台拿到了一把高尔夫雨伞,上面写着“我晋级到圆石滩配对赛下半段”,那种兴奋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把雨伞也是我最宝贵的奖品之一,因为没有多少业余爱好者能获得这种嘉奖。而在另外一场比赛中,我们打得很糟糕,最后的排名跌到榜单底部。

具备适应能力的一个标志是学会分辨哪些痛苦值得我们关注。

——埃里克·格雷坦斯

那年我们表现很糟糕,没能晋级到后半段的比赛。比赛结束后,为了安慰自己,从比赛的失落情绪中恢复过来,我们一起去吃晚饭。吃饭过程中,我问了理查德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便是:“你打球过程中得到过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欢迎每一个球。”他回答道。这个回答激起了我的兴趣。桌上的每个人都很期待他对此的解释。

“我打高尔夫是为了谋生,”他说道,“每一个球对我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对抗赛中,任何一个球都有可能成就我,也可能挫败我。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的岳母见过我球没有打好时候的表现,我会非常沮丧。负面情绪充斥在我的大脑里,影响整个比赛。

“有一天,岳母对我说:‘理查德,你总会有打球失误的时候。每个高尔夫球手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然而当你走向你的球时,你需要决定如何面对这个球的位置:是不停地担心球的落点不好,而变得低落产生负面情绪呢,还是选择另一种——每一次击球的结果我都欣然接受,并为自己是一名高尔夫球手感到高兴,因为我可以有机会进行一次出色的救球?不管球的位置落在哪里,如果你可以欢迎每一次击球,你将会打出更多的挽救性击球。’”

理查德看着我们,说道:“不管我的球落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径直走向它,欢迎它,接受它。这个态度给我的比赛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打一个挽救性击球!这种面对逆境的态度简直太棒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糟糕的落点”。当事情进展不顺利,当路的前方有阻碍,当生活中遇到不公,我们如何应对呢?当发现“球的落点”时,心态如何呢?我们是让糟糕的落点毁掉斗志呢,还是欣然接受这个球?

这让我想起来我在初中第一次上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课程所学到的东西。老师教导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如果你敢于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做好充分准备接受最坏的情况,你便可以打一个很好的“挽救性击球”。如果事情真如我们所料那般糟糕,你自然可以应对。如果事情没有我们所料那般糟糕,一切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允许别人控制自己的人际关系

当我作为一名领导者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认为,“有效”意味着让每个与我共事的人感到开心。因为我有良好的维持关系的技巧,我很擅长与人相处,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们加油打气。但是,我是一个讨好型的人,换言之,他人的行为控制着我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的导师埃尔默·汤斯给我讲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道:“约翰,往往内心较弱的人才会控制人际关系。”他对此解释说,内心强大的人通常有能力去适应困难的关系,而内心较弱的人则不会或没能力这样做。

往往内心较弱的人才会控制人际关系。

——埃尔默·汤斯

这番话含义深刻。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是情绪能力强大的一方,但你意识不到推动关系的动力,你会一味按照另一方的方式进行相处;然而,如果你注意到了这段关系的动力,你可以选择被动地适应他人,也可以选择用行动来影响他人,或是让自己远离其他人。

教育学教授利奥·巴斯卡利亚(Leo  Buscaglia)[1]表示:“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做自己。最难的事情是成为别人所期待的样子。切勿让他人将你推到某个位置。”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我的人际关系。如果在一段人际关系中,掌控者是一个弱者,我便不得不采取行动,或者也可能正说明,我的情绪能力不够强大。机能失调的人希望他人和自己一个水平。平均水平的人希望他人达到平均即可。只有高水平的人才会希望他人能有所突破。

这使我踏上了一段发现之旅。首先,我试图客观地看待那些我想讨好的人。他们的人生向哪里前进?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是否具有更辽阔的视野?他们的欲望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最佳利益?其次,我在寻找领导关系,成长和成功的正面典范,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优势是什么,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如何待人接物,当我将两组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我敬佩的那些人为我指出前进的方向。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按他们的方式处事。我如此做得越多,便越不想取悦另一些人了,因为他们的目标和视野都不能和我匹配。有时候,我需要抛弃一段旧的人际关系,去迎接一种新的生活和领导方式。

人际关系很复杂,有时候也很难操控。在我看来,掌控好自己的生活,不受他人所控,一种有效的方式便是理解自己人生中的不同身份:丈夫、父亲、朋友、商人和领导者。每种身份对应不同的处事方式。每天,我都在不同的身份交替中选择不同的处事方式。

最近,我看到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讲的一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不同身份之间的转换:

曾经有一位成功的商人白手起家,并把公司做到了很大的规模。他打算在自己退休的时候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儿子。有一天,当他走过厂房的时候,看到儿子在众人面前训斥一位员工。他盯着儿子,让他到自己的办公室。

“大卫,”他说道,“在这里我有两种身份。我是老板,同时也是你的父亲。现在,我以老板的身份通知你,你被解雇了!你在这里的一切结束了,我不会允许你刚刚的行为出现在我的公司里,我的员工不能受到如此对待。类似的事情,我之前便警告过你,如今你依然我行我素。不好意思,我只能让你离开了。”

接下来他说道:“现在,我要回到父亲的身份。”

停顿一会儿,他继续说:“儿子,听说你刚刚失业了,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呢?”

内心强大的人珍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不会受制于对方,尤其当他们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

4.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在不可控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我一度很崇拜纳尔逊·曼德拉。几年前,我同一名记者和曼德拉的狱友去罗本岛(Robben  Island)参观。我看到了岩园,看到了曼德拉和狱友们讨论结束种族隔离时所在的岩洞,看到了监狱的院子,还有那个长三米、宽两米半的牢房,在这个牢房里,曼德拉度过了他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活中的十八年。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我单独待在牢房里,躺在牢房的垫子上,盯着牢房的栏杆,想象着自己被关在里面,渴望着自由。我离开的时候在想,监狱不可能锁住一个人的伟大,更不可能禁锢一个人的梦想。

那天,我和记者聊了几句,我们谈话的主题一直都是,曼德拉不允许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控制自己。他的解决方案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分离好的部分,并专注于好的部分做到更好。

那天晚上,我在宾馆的房间写下这几句话:

纳尔逊·曼德拉教给我的那些事

我们周遭的环境不能控制我们的精神。

贬低我们的人无法决定我们的价值。

梦想可以在日常的琐碎中诞生。

我们可以凤凰涅槃,并治愈他人。

将自身掌握的事情控制好,不在自身不可控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是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我的导师兼顾问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经常告诉我:“你必须明白生活中的现实和问题之间的区别。生活中的现实是你无法控制或解决的,而生活中的问题是你可以解决的。”我从未忘记过这个伟大的建议。

你必须明白生活中的现实和问题之间的区别。生活中的现实是你无法控制或解决的,而生活中的问题是你可以解决的。

——弗雷德·史密斯

内心强大的人从不会在交通堵塞的时候白费力气。他们不会丢掉行李或是陷入堵塞的怒气中。他们很清楚这些都是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因此,他们会把精力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

我十六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努力将这个观点灌输给我。就在我们要乘车去参加我的驾照考试的时候,父亲将一本书放到了储物箱里,告诉我:“儿子,可能有时候在你打算穿过铁路时,不得不停下来等待。这个时候就拿出这本书来翻几页,不要让无法改变的现状浪费你的时间。”久而久之,我总是习惯带本书或是其他资料,度过这段不得不停下来的时间。同时,对于我能控制的事情,我必须负起责任:

• 我的态度——只有我才能控制自己的所思所感。

• 我的时间——只有我才能决定我将如何度日,与何人度日。

• 我的优先权——只有我才能决定人生中的重要之事以及其所占用的时间。

• 我的热情——只有我才能认清我的所爱以及要为此付出的行动。

• 我的潜力——只有我才能决定我会在哪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力。

• 我的召唤——只有我才能为自己的意愿回答上帝的召唤。

我将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可能有时会引来别人对自己的不满,但我不会让自己不开心。只有我才能为管理自身这几个方面负责任。只有我才能回应上帝的召唤。

5.内心强大的人不会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据说,精神错乱的定义是,不停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却期待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带着逻辑去思考一下,同样的行为肯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但是,很多人却固执地在重复中期待出现不同的结果。简直筋疲力尽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些人从不会花时间停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好结果,然后改变一下路线。

而成功人士保持情绪高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避免落入这个精神错乱的陷阱。当然,他们都会犯错误,但是他们会花时间从中总结教训。他们不会遵循老套的行事方式,也就是“这件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反而,他们会采用另一种方式:直到我从中吸取了教训,这件事情才算过去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遵循的一个理念便是,思考会将经验变成真知灼见。如此坚持帮助我成长,增长智慧,保持高涨的情绪能力。我是如何做的呢?接下来便是答案:

自我回顾

每天晚上,我都会拿出一段时间来回顾自我,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将此看作与自己的约会。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今天犯了什么错误?”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将我所犯的错误看作自己成长的沃土。很多人对犯错的恐惧大过他们从中学习的热情。而我却恰恰相反,我对学习的热情远大于对犯错的厌恶。

思考会将经验变成真知灼见。

自我思考

内心强大的人在反思的时候,会首先审视自己,看看自己需要改变什么。他们不会关注其他人或是周围的环境。因此,当我认清自己的错误,便会问自己:“我能从今天的错误中学习到什么?”

自我对话

每天,我们进行的最重要的对话便是同自己的对话。自我对话将会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会使我们在发现自身不足时依然保持积极。我经常提醒自己的一件事是,我从错误中得以学习和成长,所有的努力都会使我靠近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自我引导

避免犯同样错误的下一步便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方向。演讲家吉姆·罗恩(Jim  Rohn)说过:“改变生活现状的一个最佳方式便是立即行动,做‘应做清单’上的任何一件事情。”当我观察自己的错误,并从中有所学时,我便将错误抛在脑后,决定了接下来的正确方向。这些都在我的“应做清单”上。

自我行动

我并不会对“应做清单”长时间地执拗。我的惯例是,每完成一项便将其从“应做清单”中移到“已做清单”中。生活中已经充满了压力,我们不应该再给自己不断加码,让自己时刻背着一个满额的“应做清单”。

内心强大的人对自己都很诚实。思考的铁律是要努力保持诚实。这很重要,就像美国诗人和评论家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James  Russel  Lowell,1819—1891)说的:“对自己都不能完全真诚的人,不会大有作为。”

对自己都不能完全真诚的人,不会大有作为。

——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

6.内心强大的人不允许起起落落控制生活

从小我便学过一句谚语:“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攻占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虽然我不知道占领一座城市的难度有多大,但是我知道掌控自己的情绪确实很难。这也是我正努力在做的事情。我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控。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同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的高手山姆·史尼德(Sam  Snead)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在第一洞,史尼德成绩很糟糕——一百七十三杆以上。当他们一行人去下个球洞的时候,史尼德很平静,说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打十八个洞。”

最后,史尼德的成绩是标准杆四杆。他并没有让开局的低潮影响情绪,影响比赛。

在我成为领导者的早期,一位导师说过:“领导的生活中,好日子不会连续超过两天。”确实如此啊,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我想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中,好日子会持续两天。每天都可能会发生消极的事情让我们情绪低落。

你可能很清楚,我们不能让这些事情影响自己的情绪,变得消极丧气。但是你是否意识到,我们也不能让高涨的情绪过分高涨。成功很容易让我们变得自满。我们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我们只需要静享荣誉,保住现有的一切。我们开始变得理所当然,丢掉眼界,停滞不前。最后,起起落落将我们从现实中剥离,不再付出行动。

我如何控制起起落落对自身的影响呢?我用的是二十四小时规律。做起来很简单,无论喜悦还是低落的情绪,自发生起,我只令其持续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如果我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会庆祝二十四小时。同我的团队击掌,享受成功,互相祝贺,但这种情绪仅仅持续二十四小时,之后我们又回归日常工作。我们清楚地知道,昨日的成功不会带来明日的成功。今天的工作最重要。

如果我不能让自己从成功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我便会做一些能让自己看清现实的事情。我会翻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看看书中那些起步很好但最后沦落失败的公司。我会列一个清单并提醒自己,如果不做些积极的改变或是有所提高,就会犯清单上的错误。或者我也会选择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看清横在面前的挑战。

同样,当我经历了巨大失败后,我会给自己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消沉,听蓝调音乐,穿黑色衣服。但当时间接近二十四小时的时候,我便要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情绪回归稳定。我会选择与正能量的朋友相聚,打一场高尔夫,与他人分享我在失败中总结的教训,总之努力去关注生活中积极的事情。对了,我还可能选择去帮助其他人。

行动是关键。无论面对高潮还是低谷,立刻行动帮助我重新步入正轨,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这便是我保持内心强大的方式。

7.内心强大的人会理解和感谢,并通过努力成长

很多人抵触改变,急于求成,希望生活一帆风顺。然而,这些期望只会让一个人变得情感脆弱。为什么呢?答案就是,生活中本来就充满了坎坷。内心强大的人期待困难的出现,并珍惜由此带来的成长。就像咨询公司“从内领导(Lead  From  Within)”的创始人兼总裁萝莉·达斯卡尔(Lolly  Daskal)在书中写的那样:

不愿改变是人们的天性,尤其当人们陷于逆境或面对挑战的时候。但是,做出改变又是不可避免的,改变是为了培养适应能力,不但能帮助我们度过变化期,同时会让我们有所学,有所成长。适应能力是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对自己的信任,同时这种信任会超越自身。适应能力并非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和行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形成的。

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急于求成的。当越来越深入生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生活漫长而艰辛。面对挑战时,他们会充满能量刚毅面对。因为这些人知道真正的成功需要时间。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他们四处碰壁却依然不屈不挠。他们坚持奋斗,步步为营。他们专注于做出正确决定,并当机立断。可能,一夜之间他们会改变做出的决定,但绝不会期待一夜之间抵达终点。他们具有广阔的格局,又不会半途而废。他们很好地展现了《适应能力》的作者埃里克·格雷坦斯提到的态度。

你会失败,尤其在起步的时候会经历失败。这很正常,甚至是必须的。但如果不具备适应能力,第一次失败也会是最后一次失败——一切就此结束了。那些在工作中很出色的人可以很好地应对失败。而且大失败要比小失败频繁得多。但也会因此有更多的开始,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横冲直撞。伟人总是经历很多错误才会稳站山巅。

不具备适应能力,第一次失败也会是最后一次失败——一切就此结束了。

——埃里克·格雷坦斯

格雷坦斯相信,有一些事情是所有人必须做好的:呼吸、睡眠、喝水、吃饭和爱。但是他也坚信,所有人都要奋斗。为了挖掘个人潜力,我们需要去迎接挑战,解决难题。但前提是,我们要掌控自己的情绪,感激自己的努力。

一个具备情绪调节能力并强大的人,会充满能量地面对每一天,按照一个清晰的计划行事。我们不可能一边背负着旧情绪的包袱,一边保持新情绪上的适应能力。

最近,史蒂夫·乔布斯的一个观点让我明白了重新开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他说,擦掉我们的业绩板,并让自己重新开始。这个月,当我和玛格丽特为搬家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决定采用他的这个建议。我们给所有的物品进行了估价,打算扔掉一部分。

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在不停地翻阅旧文件柜。那里面有我过去四十五年来存放的资料,用来为以后的写作和演讲提供素材。当我努力分类,哪些是我搬家要带走的,哪些是要扔掉的,我忽然发觉,这些文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保护伞,只要我留存这些文件,我就会有依靠。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打算挑战自己,不再去翻阅既存的资料,而是去写或去讲一些个人经历之外的事情,深入挖掘自我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我需要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令人激动的。这些文件柜代表着我过去四十五年对世界上的思想和观点的搜集。当我回顾这些文件时,我依然很清楚当初为什么把它们留下来,我是多么珍惜它们,我如何用它们来帮助别人。但是,虽然我很想继续保留这些文件,但我更希望有所成长。最后,我只留下了不到十个文件夹,其余的都扔掉了。

我再也不依赖文件的帮助了。现在我希望创造我的上帝,重塑自己。我有点喜欢这种方式。我逐渐发现,摆脱舒适区勇于冒险,从熟悉到未知,这一切都需要勇气和信念,当然还有情绪能力。

擦掉我们的业绩板,并让自己重新开始。

——史蒂夫·乔布斯

关于情绪能力的问题

1.以前,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还是一个情感脆弱的人?为什么?

2.文中提到内心强大的人具备的七大惯例,你认为自己哪一点做得最好?

3.内心强大的人具备七大惯例,其中哪一项对你来说最难?为什么?你打算做些什么让自己在那一方面有所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