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精简社交:用可视化图谱解决人际关系难题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精简社交:用可视化图谱解决人际关系难题

第3章 竞争关系:谁在暗中叫板

书籍名:《精简社交:用可视化图谱解决人际关系难题》    作者:莫拉格.巴雷特



无论什么时候,当你与人发生冲突时,你们的关系是走向破裂还是进一步加深?有一个因素可能会起重要作用,那就是态度。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美国哲学家及心理学家



什么是竞争者


竞争关系带有敌对行为或冲突等元素,但并不总是这样。作为竞争关系的一端,你可能会感到困惑,有时关系是轻松愉快的,但下一秒则可能充满硝烟战火。

这正好证明了竞争关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做事总是有理由的,但要弄明白导致转变的原因却是一件很难的事,理由可能并不那么显而易见。这就是为什么拥有一个同盟者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你的同盟者可能会提供一个健全合理的视角。

在工作期间,所有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刻有竞争行为。这种竞争可以是良性的,目的是提高业务技能。有时候,你的同事可能与你持有不同的观点。你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观点,并随后与之进行讨论,这样做并不会把你变成一个竞争者。竞争行为趋向于破坏性表现为:力图使一方压过另一方,从而使胜出者受益。

与同盟者进行坦诚讨论依然可能是一种激烈且咄咄逼人的互动,但结果却是更多地相互理解。谈话结束时,关系不会受到损伤,甚至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在竞争关系中,当讨论不同观点时,焦点和讨论会移向一种输赢模式。关系会遭到破坏,至少一方会退出讨论并感到受伤。

以下情况中,竞争行为会成为问题:



·讨论分歧的时候采用不健康的表达方式(例如,挖苦或消极攻击行为),导致谈话无法进行,或者导致别人话到嘴边留三分。

·争论的重点放在了谁对谁错的问题上,各方都不肯退让,从而无法找到可以达成一致的点(即使留同存异也不行)。

·意见不同成为常态。例如,我们来开会就是为了吵架,而不把注意力放在等待决定的业务决策上。

·一方退出讨论,感觉很不爽。



在许多方面,竞争者都与敌对者不同。一般而言,竞争者并无恶意,他们只是一心为自己,并力图实现个人目标。在竞争者看来,如果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伤害,那也只是他们的不幸。

竞争的目标可能是保证更多预算或争取编制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只是与老板面谈的五分钟。对于这种“我优先”的做事方式,竞争者的正当理由是“这是生意”。经验告诉我们,竞争关系很容易恶化并变成敌对关系。

有时,竞争者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负面影响。我见过这类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后他们往往很吃惊,也很窘迫。因为那不是他们的本意,所以他们愿意甚至渴望商讨出一种新的前进方式。记住,一些持有“我优先”态度的人并不一定想要为难你,他们只是没有考虑到你。

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先以善待人,注意你的本能反应。同时想想以下几个可以证明你可能正身处竞争关系中的信号:



1.他们只有在需要从你这得到什么时才来找你,他们的焦点在事务上。

2.在准备会见这个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压力和不安。

3.你发现自己会与别人闲聊这个人。

4.你在互动过程中带有防备性,时刻保持警惕,处于备战状态。

5.你因为害怕他们的反应而犹豫要不要分享信息或提供反馈。

6.你并不在意他们成功与否。



案例



大卫近来刚完成一家大型采矿公司的毕业生实习计划,接着便被派往一个运营岗位,负责管理一组工程师。这个新角色是他的第一个管理职位,他领导一个由十人组成的团队,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

团队中有一个叫斯蒂芬的人也申请过这个管理岗位,并且认为这个岗位就应该是他的,而不应该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斯蒂芬和他的死党们决定刁难这个新上司,他们总是搞些小动作,例如,背后散布谣言,对大卫的指令总是阳奉阴违等。

第一个月结束时,情况并不见起色,团队的绩效在下滑,他的主管也有了一些质疑。于是大卫决定采取行动,勇敢面对,他决定与斯蒂芬直接谈一谈,消除误会。他找了一个机会在厂区外与斯蒂芬见面,以便对话在中立的基础上进行。他先表述了自己的担心及探讨他们的工作关系的渴望。斯蒂芬道出了自己得知错过晋升机会后的失望,大卫深感同情。之后,大卫指出,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公司的安排,而不是他们中任何一人所能决定的。

大卫决定为斯蒂芬提供辅导,帮助他填补公司认为的他在做事风格上的差距。然后,大卫说,他需要斯蒂芬承诺,从他一直表现出来的竞争模式转换到支持性的模式。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斯蒂芬同意了。九个月后,大卫被提拔到了一个新岗位,而斯蒂芬成了这个团队的新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