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决策的大脑:大脑如何思维、感知和做决定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决策的大脑:大脑如何思维、感知和做决定

赌场里和棋盘边的身体

书籍名:《决策的大脑:大脑如何思维、感知和做决定》    作者:马里安诺.西格曼



证明决定如何基于直觉的关键实验是用两副牌做的。


就像在众多桌面游戏中那样,这一实验采用了一些真实的做决定的要素,其中包括胜、负、不确定性、风险。游戏虽然简单,但不可预知。在每一轮中,游戏者都从一副牌里挑出一张牌。牌上的数字表示游戏者赢的硬币(如果它是负数,则是损失的硬币)。因为牌是盖着的,于是在整个实验中,游戏者不得不评估哪副牌对自己更有利。

这就像一个身处赌场的人。他只能通过观察在一个时间段内,两台老虎机中每一台吐出钱多少次、吐出了多少,随后选择其中一台。但是,与在赌场里不同的是,这个由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发明的游戏并不纯粹是随机的,其中一副牌的平均支付多于另一副。如果这一规则被发现,那么下一步就简单了,只要一直选择那副支付多的牌就行。你瞧,这可是一个绝对无误的体系。


困难在于,游戏者必须通过在大波动中回顾漫长的支付历史,才能够发现这一规则。经过大量练习后,几乎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一规则,能够解释它,并且开始每次都从正确的那副牌中选择。但是,在通向这一发现的路上,在直觉之间,产生了真实的结论。甚至在明了规则之前,游戏者就开始玩得挺好,更频繁地从正确的那副牌里选择。在这一阶段,尽管比他们随意选择时玩得好得多,但游戏者无法解释他们为什么选择正确。有时候,他们甚至对自己的选择毫无察觉。但是,他们的身体显现出明显的迹象。在实验的这一部分,当游戏者即将选择不正确的那副牌时,他们的皮肤电传导增加了——显示了流汗的增多,而流汗进而又成了情绪状态的反映。也就是说,游戏者无法解释为何一副牌给出的较好结果多于另一副,但他们的身体已经知道了。


我的同事、神经科学家、国际象棋大师玛利亚·朱利娅·利昂(María  Julia  Leone)和我遵循博尔赫斯的观念——把棋局比作人生,在棋盘上做了这个实验。两位大师开始了对抗。他们要在30分钟的时间内做出一系列决定,以组织他们的“军队”。在棋盘上,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情绪水涨船高。在游戏期间,我们跟踪了游戏者的心跳。随着游戏的进行,时间耗尽,战斗即将终结,心率加快,暗示着压力增加。当对手犯了一个将决定比赛结果的错误时,他们的心率也加快了。

但是,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在游戏者犯一个错误几秒钟之前,他们的心率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在一种有着无数选项、其复杂性不亚于生活自身的状况下,心在做一个糟糕决定之前慌了。如果游戏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他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心灵正在告诉他们的东西,他们也许就能够避免犯错。


这可能是因为,早在我们意识到各种状况之前,身体和大脑就控制了做决定的关键因素;在我们的身体上得到表达的情绪起到了警报的作用,提醒我们注意可能的危险和错误。这摧毁了认为直觉属于魔法或占卜领域的思想。直觉和科学之间不存在冲突。实际上,恰恰相反,直觉和理性、思考联合发挥作用,完全处在科学领域之中。



是理性的思考还是预感?


一旦我们发现了预感是无意识的思考,我们就能够进入一个与实际更相关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相信预感和直觉,什么时候不应该?就那些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而言,我们应该相信预感和直觉,还是理性的思考?

答案是决定性的:要看情况。社会心理学家雅普·狄克斯特霍伊斯(Ap  Dijksterhuis)发现,就何时最好有意识地思考、何时最好凭着预感和直觉行动,决定的复杂程度起支配作用。他是在一个实验中发现这一点的,这个实验至今仍争议不断。他发现,无论是在实验室里的“模拟”决定还是真实生活的决定中,这一规则都适用。


在实验室里,他构建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参与者必须评估两个选项(例如,两部汽车),并且选择就实用性而言,哪个更可取。在那种情况下,答案很简单,越便宜越好。然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两部车子不仅价格不同,在油耗、安全性、舒适性、被盗的风险、发动机功率、污染水平上也不同。


狄克斯特霍伊斯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当多种因素竞争时,预感和直觉比思考更有效。真实世界中的决定也验证了这一点,这是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会询问刚买了牙膏(无疑是生活中比较容易的选择之一)的人,他们是怎样做出决定的。一个月后,那些思考过自己决定的人比没有思考过的人更满意。另一方面,在采访那些刚买了家具(一种比较复杂的决定,包括更多的变量,如价格、大小、质量、美学感染力)的人时,他们观察到了相反的结果。就像在实验室中那样,那些想得较少的人选得较好。

这些实验的操作方法极为不同,但结论却一样。当我们综合考虑几个因素做决定时,如果我们不慌不忙,我们选择得就比较好。然而,当问题复杂时,总体而言,与我们的理性思考相比,凭借预感和直觉做出的选择更好。

有意识的头脑在大小上相当有限,能够存储的信息有限。然而,我们的无意识却是广阔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在仅有几个变量竞争(例如,价格,质量,产品规格)的情况下做决定时,如果我们三思而后行,我们就能获得最佳的结果。在我们能够在心里同时评估所有因素的情况中,理性的决定更有效,因而更好。我们也能够看到,为什么当有很多的变量在竞争、我们有意识的头脑一下子应付不过来时,我们无意识的、迅速的、直觉的决定更有效,即使是在仅仅基于粗略计算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