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仓储与配送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仓储与配送

第14章 仓储管理(8)

书籍名:《仓储与配送》    作者:欧阳泉,刘智慧


  3)物理方法防霉:

  (1)紫外线。日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线,有杀灭霉菌的作用,因此,可以对一些不怕日晒的粮食、农副产品、中药材、棉麻制品等进行暴晒,既能杀灭其表面的霉菌,又可以通过日光辐射热将其所含的过多水分蒸发抑制霉菌生长。也可在库房内安装紫外线灯定期照射,进行环境消毒防毒,例如纸烟库、中药材料库、农副产品库等。

  (2)微波。微波是频率在300MHz—300kHz的电磁波(波长1m—1mm)。用于加热的微波频率为915MHz和2450MHz。由于分子间的摩擦而产生热,使温度上升。霉腐微生物体内温度上升即被消灭。微波可通过专用微波发生器来产生。微波防霉使用于粮食、食品、皮革制品、竹木制品、棉织品等。

  (3)辐射。利用放射同位素,例如钴60释放的各种放射线来照射容易霉腐商品,射线能直接破坏微生物体内脱氧核糖酸和其他物质将微生物杀害。辐射防霉以及杀菌消毒已经应用于医疗器材、食品防腐以及皮革制品、纸烟、烟叶、中药材的防霉,效果十分显著。但放射都由专业单位在特种设备下使用,应用时需要增加往返运输搬运环节。

  因此,适宜于商品在生产后即送往辐射,然后进行储存,也适宜于储存商品在即将发生霉变之前送往辐射以防霉。

  3.5商品盘点、检查与保管损耗

  3.5.1商品盘点

  货物的盘点对账是定期或临时核对库存货物的实际数量与货物保管账上数量是否相符,检查有无残缺和质量问题等。盘点的目的在于检查金额、数量、时间,是一项综合性的考察工作。

  3.5.1.1盘点对账的内容

  为了把账簿上显示的物料数量与仓库内或其他库区内物料的实有数进行核对,应从核对数量开始,进行核对金额。

  1)核对数量。为了对金额进行核对,就要核对数量,对数量进行核对也是库存管理工作的需要。理论上,账面数量与实际数量一致,但出入库经常发生差错,所以应该进行核对。

  2)检查物料损耗情况。为防止物料质量下降,应对物料损耗状况作详细检查。

  3)检查保管状况。为了检查上述损耗的原因,自然就得检查保管状况。目的是指出保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同时,衡量保管状况的好坏,对照标准文件进行检查。

  4)检查常备量库存状况。为了检查库存量是否处于最佳数量,应从时间和数量两方面来考查。这种检查,对于把库存管理作为主体的企业,要通过盘点来完成。

  3.5.1.2盘点的方法

  盘点可分为定期盘点和临时盘点,定期盘点属于全面盘点,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临时盘点是在仓库发生货损货差时进行。盘点的具体做法包括:盘点数量,盘点重量,货账核对,账账核对,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原因,做好记录,及时反映等。对于临时盘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对账工作的内容和重点。

  盘点时间因盘点方法不同而不同。盘点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库盘点法。对所有物料同时进行盘点,是一种定期进行盘点的方式。

  2)分区盘点法。把存放物料的货架或保管场地划分区域,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盘点,为不定期盘点方式。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多采用此方式。

  3)循环盘点法。把库内场地、货架区域适当划分,每月或每周按规定日期定期盘点,并采用循环方式进行盘点。

  4)日常循环盘点法。是一种日常循环进行的盘点法。一个循环期可以取为6个月、3个月、2个月、1周、1日等。每日按规定顺序进行盘点,循环期内盘点完毕,这种方式花费时间较多。

  盘点后要对库存金额的增减状况进行说明,通常是计算出盘点增减率,计算出盘点后库存金额增减度,以便今后采取相应对策。

  一般盘点增减率的年平均值不应超过0.1%—0.3%,最理想值应为0.05%—0.08%。

  如果核对数量的结果发现有差错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进工作。

  3.5.2商品的检查

  商品即使检验、验收合格入库之后,为保证在库储存保管的商品质量完好,数量齐全,还必须进行经常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数量、检查质量、检查保管条件、检查计量工具、检查安全等全面的检查工作。

  3.5.2.1检查的内容

  检查在库商品质量有无变化,包括受潮、玷污、锈蚀、发霉、干裂、虫蛀、鼠咬,甚至变质等情况;检查有无超过保管期限和长期积压现象;检查技术证件是否齐全,是否证物相符,必要时还要进行技术检验。

  1)检查数量。检查商品的数量是否准确;检查账卡的记载是否准确;核对账卡物是否一致。

  2)检查保管条件。检查堆码是否合理稳固;库房是否漏水;场地是否积水;门窗通风是否良好;库内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库房内外是否清洁卫生;保管条件是否与各种商品的保管要求相符合等。

  3)检查计量器具。检查计量器具和工具,如钢卷尺、磅秤等是否准确;使用和养护是否合理;检查时要用标准件校验。

  4)检查安全。检查各种安全措施和消防设备、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建筑物是否损坏而影响商品储存等。

  3.5.2.2检查方法

  1)日常性检查。是指保管员每日上下班时,对所管商品的安全情况、保管状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库房和货场的清洁整齐程度等进行的检查。这是保管员每日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2)定期检查。是指根据季节变化和工作的需要,由仓库领导者组织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在库商品进行定期检查。即雷雨季节到来前后,组织质量和保养情况的检查;暑热季节到来前,对怕热商品的防热措施的检查;寒冬季节前对冬防措施的检查;节假日前,组织安全措施的检查等。

  3)临时性检查。是指风雨季节前后,有灾害性气象预报时所组织的临时性检查,或者是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而决定进行的临时性检查。例如在暴风雨、台风到来前要检查建筑物是否能承受风雨袭击,下水道是否畅通,露天货场苫盖是否严密牢固,风雨中止后再检查有无损失等等。

  3.5.2.3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1)商品有变质迹象或发生变质时,应按维护保养要求处理,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通知存货单位。

  2)对于超过保管期,或没有超过保管期但质量要求不能继续存放的,应通知货主及时处理。

  3)对于商品包装已经出现破损的,应查明原因,协商处理。

  4)商品数量有出入的,应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例如造成短少、溢余的原因主要有磅差、计量方法不对、自然损耗、责任损益等等。

  5)对于各项检查结果和问题应该详细记录。

  3.5.3保管损耗

  3.5.3.1库存商品损耗现象

  库存商品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又称物质损耗,一是指由于使用而产生的磨损;二是指由于不使用而产生的损耗。库存商品发生的有形损耗属于后者。无形损耗又称精神损耗,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同种产品比原来消耗降低引起的产品贬值;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产生了效果更好的替代产品,使原有产品贬值。库存商品,尤其是机电产品,更新换代快,如果储存时间长,不但会发生有形损耗,而且还会由于同一性能新产品的出现而使得库存商品贬值,造成无形损耗。一般而言,仓储活动所要尽力避免的是商品的有形损耗。商品的有形损耗,按照损耗的原因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由于非正常原因,例如保管养护不善,装卸搬运不当,管理制度不严等造成的散失、丢失、破损等损耗现象的发生,称为异常损耗;另一种情况,是指由于商品的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耗现象的发生,称为自然损耗。

  商品的保管损耗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保管这种商品所允许发生的自然损耗。一般以商品保管损耗率来表示。商品保管损耗率,全称“库存商品自然损耗率”,是某种商品在一定的保管条件和保管期间内,其自然损耗量与该商品库存量之比,以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为了判定商品的保管损耗率是否合理,一般对不同情况、不同商品规定相应的损耗标准,也称标准损耗率。保管损耗率低于该标准为合理损耗,高于该标准为不合理损耗,这不仅是反映在做好商品保管工作情况下的自然损耗,也是划分仓库与存货单位数量损失责任的界限,因此,它是考核仓库工作质量好坏的标志。允许磅差,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商品的称量所允许发生的重量差别。

  商品的自然损耗主要表现为商品的干燥、风化、挥发、粘结、散失、破碎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商品在保管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形式。

  1)挥发。挥发是指液态物质,在空气中汽化而变成气体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的现象。各种液体挥发的程度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取决于液体分子之间吸引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液体的密度、黏度、沸点等的不同。此外,蒸发热较小而蒸汽压力较大的液体,容易挥发成气体,易于挥发的液体大都是易燃液体,挥发速度最快的是乙醚,其次是丙酮、苯、汽油、乙醇等。同一种液体的挥发主要与温度的高低、液面的大小、液面上压力的大小、液体或空气流动的快慢等有关。温度越高,液面越大,液面上的压力越小,液体或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液体挥发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挥发的速度就越慢。

  2)溶化。溶化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溶化成液体的现象。固体物质的溶化,是由于其本身具有吸湿性和水溶性;固体的吸湿性是指吸着水分的性质;固体的水溶性是指固体吸收水分后,逐渐溶解在所吸收的水分中而成为液体的性能。吸湿性与水溶性是固体物质融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吸湿性而无水溶性的固体物质不会溶化。例如,火碱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水溶性,所以当火碱(固体)吸收水分后,会逐渐溶解在所吸收的水分中,而成为液体。水泥,电石,硅胶等也都有较强的吸湿性,但它们不具有水溶性,所以它们虽然也吸收水分,但是,并不会溶化。

  固体溶化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最后仍还原为固体物质,其性质不变。

  固体溶化的速度主要与空气的湿度、温度、固体的表面积等有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固体溶化的速度就越快;反之,溶化的速度就慢。

  3)熔化。熔化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受热变软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固体的熔化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固体物质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并积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当达到固体的熔点温度时,就开始熔化,变软或成为液体。所以固体熔化的速度主要是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本身的熔点有关。气温越高,固体的熔点越低,则越容易熔化。库存商品中,容易熔化的固体物质主要有各种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沥青制品等。在高温下,这些固体就会熔化或软化,造成流失,不仅严重影响其数量与质量,而且还会浸入包装,玷污其他物品。

  4)干燥。干燥是由于周围空气温湿度的变化,使固体物质中的水分散失,含水量减少、本身重量减轻的现象。具有吸湿性而无水溶性的某些物体(如木材,竹材,皮革,纤维材料等),当本身比较干燥,而周围环境的湿度比较大时,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本身的含水量增加;当物体本身含水量较高,而周围环境湿度较小时,就向空气中散发水分,使本身达到干燥。

  物体丢失水分时,则表现为干燥;当物体中所含水分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物体中的水分就不再散失。物体干燥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含水量和空气温度。物体本身含水量越高,周围空气湿度越小,干燥的速度就越快,干燥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干燥的速度就慢,干燥的程度就越差。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干燥对保管是有利的,但对某些物资来说,过分干燥也有不利的影响。

  5)变形。某些固体材料受外力的作用或本身产生的内应力,会使其发生变形,降低其使用价值。例如木材、竹材及其制品,由于各个部位或表里干燥的不均匀性,会产生内应力,导致木材的弯、翘曲、开裂等。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发生弯曲、翘曲、扭转等。

  6)氧化。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所发生的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叫做氧化。

  7)老化。所谓商品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储藏或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推动原有的优良性能,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变化过程,称为商品老化。例如,农用塑料薄膜变色,强度下降甚至脆化等。

  8)风化。风化是指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自然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使晶体变形而被破坏的现象。

  9)散失。散失是指一般袋装的块粒状物质,在装卸倒垛过程中受到剧烈震动时的飞扬散失,例如水泥、熟石膏、干颜料、硫酸铜、纯碱、石墨粉、硅铁等的飞散消失。

  10)粘结。粘结是指一般黏性和糊状的半液体或液体材料,因粘着于容器或包装物而造成损耗。例如桶装软黄油、煤焦油、软沥青、凡士林、水玻璃等,当换装倒桶时均易发生粘结现象。

  11)破碎。破碎是指脆性商品,例如玻璃、陶瓷制品等,在装卸、运输以及保管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破碎损伤。

  商品的自然损耗虽然在一般条件下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只要保管条件和方法恰当,装卸搬运作业中谨慎从事,可减少到最低限度。

  例如,调节库房温度,可以减少干燥损耗;严密封闭包装容器,可以抑制风化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几种仓库防止商品损耗的方法。

  3.5.3.2库存商品的防变质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