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时间:2024-03-03 05:48:31

张玮 1930年6月17日,美国两个议员的名字被载入史册。 他们一个是来自犹他州的参议员里德·斯穆特,另一个是来自俄勒冈州的众议员威利斯·霍利。 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了由这两个人共同发起的一项法案,史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这项法案的内容可以简单描述为:将进口到美国的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一口气提高50%以上。 这项法案至今仍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全世界的著名法案之一。 不过这两位议员先生,估计不会因这项法案使用了自己的名字而感到自豪,因为人们对这项法案有一个公认的评价:一个愚蠢的经济行为。 先来说说签署这项法案的倒霉蛋——胡佛总统。 那一年,可怜的胡佛总统实在是被逼到了悬崖边。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和出色的商业家,胡佛在众人的赞美声和期待中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 《华尔街日报》在胡佛就职时发表的评论是:“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领域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位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位‘商业总统。” 胡佛当选总统的那年,是1929年。 那一年,美国正沉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本国带来的空前繁荣之中,连胡佛自己都表示:“我们正处在与贫困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但连胡佛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其实接的是从“柯立芝繁荣”传过来的一朵外表美丽的空心花。更可怕的是,传到他手里的时候,鼓声停了。 1929年10月24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就大跌,当天的换手总股数达到1289.5万股,指数如决堤一般不断下滑,史称“黑色星期四”。 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又狂跌13%,于是又有了“黑色星期一”的说法。 但雪崩真正到来的那天,是10月29日。 那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开盘,铺天盖地的抛单就呼啸而来,抛售的价格全是不计成本的。到那天收市时,美国股市创造了成交1641万股的历史最高纪录。那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二”——没错,一周开市也就5天,称号都快用完了。 但“黑色星期×”的称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一轮股市暴跌,触发了美国人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的一个名词:大萧条时代。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就是在美国“大萧条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被提出来的。 其实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一直饱受一个问题的困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但消费能力并没能相应提升,这就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 这个现象在农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产量提升伴随的是价格下跌。收成越来越好,收入却保持不变,美国农民的怨气越来越大。他们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过低的关税让外国货冲击本国的农产品,导致农民全都白忙活了。 那该怎么办?提高农产品关税呗! 1929年,华尔街股市的大崩盘,更是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不仅仅是农业,钢铁制造、纺织等行业都出现了危机。虽然那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困扰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但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穆特和霍利这两位议员的提案,似乎正当其时。 其实,这项关税法案最初涉及的只是进口农产品关税,这也并不违背胡佛的初衷——在1928年竞选时,他就答应过他的广大农民选民,要提高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以挽救不断下滑的本国农产品价格。 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事情渐渐变了味儿。 眼看着以农产品为主的州将因提高关税而获益,以制造业为主的州坐不住了。这些州的民众提出,总统也应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关税以保护本国产品。 于是,一场存在于议员中的“利益交换”开始了:你想要我对你们州盛产的钢铁产品提高关税投赞成票?没问题,大家日子都难过,那你要保证我们州盛产的纺织品的关税也被提高。 经过一轮轮博弈和利益交换,最后胡佛拿到的提高进口关税的清单上,商品超过了2000种。 而这个时候,胡佛已经骑虎难下了。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修改关税的权利属于国会。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为了使这项法案通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光证明材料就写了11000多页。 1930年4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获得国会两院的通过,被放到胡佛总统办公室的案头。 接下来,只等总统签字了。 一场反对总统签字的运动,随即?始。 1930年5月4日,一份由1028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的请愿书被送交给胡佛总统,这些签字的人中有欧文·费雪(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美国诸多经济学教科书的编撰者)等当时最著名、最权威的经济学家,而他们请愿的内容只有一个:请千万不要签署这项法案! 欧文·费雪在请愿书上表示,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债权国,如果其他国家不能出售商品到美国,那么他们怎么偿还债务? 美国的一些行业巨头也开始行动起来。著名的汽车业大亨亨利·福特直接赶到白宫,花了整整一个晚上,试图说服胡佛否决这项法案,他直接称这项法案是“愚蠢的”。 作为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当然也愿意美国的经济恢复繁荣,但他们竭力劝阻总统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有自己的理由,但别的国家也不会无动于衷啊! 其实,就在法案被提交给胡佛总统签字期间,前后就一共有38个国家向美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声称一旦法案生效,他们将立刻采取报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