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那些事儿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法律援助那些事儿

时间:2024-03-01 11:13:01

?李帆 和我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相比,做法律援助时的咨询量翻了好几倍。前来咨询的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中的大多数经济不宽裕,咨询的事情更是五花八门。他们在咨询的过程中,也不会刻意控制情绪。情感充沛的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伤心者更是涕泗横流,暴躁的会拍桌子,为自己吃的亏和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而懊恼。 在与这些当事人的接触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 1800元与17通电话 有个面相老成的小伙子——实际上是“00后”,家里有事急需用钱。他刚上班,手头不宽裕,情急之下,就把公司的车抵押出去,找放高利贷的人借了一万元。后来,本金还清了,但对方一直在追讨利息,还偷偷地把车拖走了。现在公司向他要车,他不知如何是好。 我问小伙子,当初抵押车时所签合同的原件在哪里,他说签完字就被对方收走了;我再问他,是和哪家放贷机构签的,他说记不清了。我想对方的办公地点他至少知道吧,可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告诉我,他们是在公共停车场签合同的。 我听得哭笑不得。他也为他的轻率连连道歉,不住地翻手机上的聊天记录,看看还能提供什么材料。他无意中翻出购车时的贷款合同,于是事情峰回路转。原来,这辆车是公司以他个人的名义贷款买的,依照法律,他才是真正的车主。麻烦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建议他报警处理。 还有个小伙子去宁夏旅游,住在民宿里,当晚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以给母亲治病为由借走1800元。值得庆幸的是,他让借款人写了一张借条,也拍了对方的身份证。后来,为追回1800元,他不停地往法院跑。他人在外地,不仅办手续十分麻烦,而且要消耗大量时间。借钱的家伙,应该事先就把这些都算计好了。 听完前因后果,我问了几个问题,便告诉他,他居住地的法院就可以受理此案。他本以为只有宁夏或者他老家的法院才能受理这个案件,不承想离他目前的住处只有3公里的法院也可受理。小伙子办事效率高,一天内就准备好各种材料。“不是钱的问题。”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后来断断续续地给我打过17通电话,分别就“还要补充啥证据?”“啥叫诉前调解?”等问题和我充分沟通。因为他打电话次数较多,同事们熟悉了这个声音后,亲切地称呼他为“一千八”。 我印象深的还有一位谢顶的大叔。他走到大厅门口,没有马上进来,而是站在台阶那里,把散落在脑袋周边的头发捋到头顶中央,努力想展现自己最体面的样子。他咨询的事也与民间借贷有关,案值2500元。他已经催对方还款两年了,实在忍无可忍。就在他给我看手机上的微信聊天记录时,对方突然将钱转了过来。大叔在门口多待10分钟的话,都不用进来咨询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跟我讲了好久,想说明他不是来消遣我的。我其实毫不介意——还没出工,事情就解决了,岂不快哉? 还有想做电商投资的白领,刚把钱转过去,对方就不见踪影了;靠打工赚钱的年轻人,没上几天班,就被老板连哄带骗,刷爆了信用卡;开网约车的司机,交通肇事撞死了人,来问怎么和家属谈判,以获取谅解…… 案值不高,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做法律援助咨询大抵如此。当事人要么涉世未深,要么文化程度有限,做出错误决定,招来各种麻烦。我常常忍不住给当事人多讲些法律知识,人生路漫漫,我担心他们今后还会吃亏。 手是不会说谎的 来咨询的人里,占比最大的是为解决劳动纠纷而来的,讨要报酬的尤多。这个群体多为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经济情况差,还年纪大,属于弱势群体,不少人连基本的事实都说不清——不清楚和谁签的合同,不知道为谁做事,甚至连工作地点都说不准。我有时听了一上午,也还原不出真相。遇到这种情况,我真的很恼火,但换位思考,如果当事人思维缜密、口齿伶俐,还用得着寻求法律援助吗?于是,我的心态瞬间就调整过来了。有些工友性急,实在说不明白,就撩起衣服,卷起裤腿,露出遇上事故后身上留下的伤疤,让事实说话。我还帮过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因工伤去世了,从开始咨询到结束,她一直抱着儿子的遗像…… 劳动者形形色色。有些人在门口犹豫再三,进来也怯生生的;有些人准备的资料不充分,或者因其他问题,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咨询结果,但离开时往往会带着麻烦了别人的歉疚感。去年有一天,来了一位保洁阿姨。阿姨遇到的情况并不复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有担当,爽快地赔付了各种费用,还给伤者请了护工——就是这位阿姨,并把护理费预支给伤者的儿子。阿姨做了十几天护工,讨要工钱时,伤者装聋作哑,伤者的儿子拒不支付。这是典型的欺负老实人。我打电话给伤者,对方拒接。我让阿姨联系社区,找工作人员上门调解。隔着口罩,我都能感觉出她为难的样子——担心会惹恼人家。我建议阿姨去法院起诉,她再次露出为难的表情,表示不愿打官司。无奈之下,我给阿姨留了电话号码,告诉她,想起诉的话,可随时咨询。一直到现在,她都没有联系过我,但我希望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但有些人,在纠纷中并不占理。有个老哥被辞退了,来了解劳动仲裁的相关程序。我左问右问,才得知他盗窃了公司的财物。公司想着和气生财,才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再比如,有人干活时受了点儿小伤,一共花了200多元的医药费,却狮子大开口,要老板赔两万元。 去年还有一家人来咨询工伤赔偿。还原事实后我发现,死者年纪不大,入职不到半个月,晚上下班后去网吧打游戏,一口气打了四五个小时后猝死。其实这件事和公司没什么关系,但亲属一口气抛出了两个问题:“身体不好,为什么让他入职?”“员工下班后,为什么可以出去打游戏?”我实在难以回答。 对于这些咨询,我还是会告知咨询者应该准备的材料,详细解释各种流程,当然,也会说明他们可能得到的结果。毕竟,法律援助是要尽可能地给予咨询者帮助,至于结果如何,那得看司法判决。 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寻求法律援助的人里也有撒谎、夸大事实和蛮不讲理的,要说遇到这种人时一点儿也不生气,那不太可能。但是,我看过这些人的手——几乎每一双都皮肤粗糙、关节变形、指甲残破,甚至有的手指残缺不全。从这些手上,我可以读出他们的年龄、从事的工作、经历的事情。无论他们的态度如何,这双手的主人,往往需要真正的帮助。 平淡的人生 婚姻和家庭事务也是法律援助的重头,做这类咨询时,常常会碰到尴尬的事。有一位男子前来询问离婚的流程,我正在认真地讲,他也在用心地听,突然间,一位女士冲进来,拽起她丈夫就走,一边还回头解释:“我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可惜,大多数时候,当事人是没办法处理好的。我不止一次,遇到女性当事人,因无法忍受配偶家暴、赌博的恶习前来咨询离婚事宜。我听到忍无可忍时,问一位眼眶淤青的大姐:“你丈夫这么暴力,你为啥不早点儿结束这段婚姻呢?”她想了想,说:“我以为他会变好的。”结果,她的丈夫非但没变好,反而变本加厉,对她的侮辱与伤害不断升级。她带着小孩出走,到大城市打工,好不容易才摆脱阴影,不料过了一两年,她的丈夫居然找上门来。这一次,她鼓起勇气提出离婚,却发现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相关文件都被丈夫藏了起来。我当时给了这位大姐很多建议,密密麻麻,写满了几张便利贴。我告诉她妇联的联系方式,叮嘱她,该报警时一定不要犹豫…… 也不止一位男性来问,恋爱时送给女方大笔财物,现在分手了,女方不还该怎么法律援助那些事儿

提醒您:因为《法律援助那些事儿》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12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