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危险的游戏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一个危险的游戏

时间:2024-03-05 08:19:20

一个危险的游戏

些年,桌游在??诜浅A餍校?嗣窃诰刍嵘献芟不兑黄鹜胬侨松薄S蜗分杏辛街殖头H梦揖醯煤苡幸馑迹阂恢质欠>疲?硪恢质峭嬲嫘幕按竺跋铡F涫嫡饬街殖头J且桓鲂灾剩?褪侨萌顺??撵椋??懈?嗟淖晕冶砺丁T诰谱郎希?坪笸抡嫜允怯械览淼模?也恢挂淮翁?饺嗣撬担骸昂燃副?螅?腋?憬步参业恼嫘幕啊?? 可是在这种场合下,用一套无序的表达规则来强行摘掉我们的社交面具,除了给人带来窘迫感,似乎并不会拉近人和人的关系。因为没有人在第二天酒醒之后,会觉得酒后吐出的真言让自己和在场的人关系更加亲密了。人们往往后悔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甚至有时候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他们会小心谨慎地试探着问一起喝酒的朋友:“昨晚我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你不要当真啊。”真心话大冒险更是一种令人直接陷入窘境的惩罚方式。它原本的设定是,当我们逐渐卸下面具,开始表露更多的真心时,人和人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可是为什么往往事与愿违呢?为什么这个原本应该拉近关系的游戏,反而变成一个危险的游戏? 其实,之所以变得尴尬,是因为这场游戏的应用场景不对。公开场合的自我表露只会令人尴尬,而私下交流时的自我表露才是增进情感的法宝。 有一个朋友向我抱怨,最近在某社交软件上很少被人“右滑”(喜欢)了。 我说:“这是最近才发生的吗?以前有很多人‘右滑’你?” 他说:“以前也不多,但是有,最近是一个都没有了。”随后,他给我看了看他的头像,问我是不是这个头像的问题。 我说:“是,但也不是。不过你确实可以认真拍一张。” 对此,他表示不满。随后他向我讲述了之前几次互相“右滑”,约对方出来一起吃饭的经历。无一例外,想发展的感情全部无疾而终。 他说:“那几个人都不太合适。” 我说:“不是应该在线上先深入了解,搞清楚了再约见吗?” 朋友却认为线下了解才更深入。 我好奇地问道:“那线下你们了解了什么呢?” 朋友说:“了解了对方是做什么工作的、哪里人,随便聊了些电影什么的。” 随后我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们聊过上一次令自己感动得流泪的时刻吗?” “什么?”朋友很是不解。 我一直觉得,“切莫交浅言深”的职场规则,让我们越来越不会交友了。这和我们在聚会上过分地玩危险游戏有关。打开心扉去表露真心话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它并不能让我们感觉到和他人越来越亲近,反而让我们觉得有些羞耻。可是在私人交往的时候,表露自我却是拉近关系的黄金法则。 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当A向B表露更多自我内心体验时,A对B的评价会更高,更容易产生好感,B对A的评价也会更高,更容易产生好感。这说明说真心话确实能够拉近人们的距离,让人们互相产生好感。异性之间通过互相自我表露,会提升彼此的信任感,甚至会产生爱情。 人和人之间交心的关系,确实令人舒适。但是面对危险的游戏,这两种不同的打开方式,为什么结果差异这么大呢?一方面,是因为在社交场合中展露自我,观众太多,没有一个诉说的对象,每一个人都不觉得那段自我表露是说给自己听的,自然就像看笑话一样看着那个人出丑了。而在双方沟通的场景下,自我表露有诉说与倾听的对象,人会觉得对方只说给自己听,就听得更认真,也更容易自我卷入,且时不时地参与到话题中,表达赞同、反对或感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对话会产生一种私密感,让人觉得自己享受的是对方赋予的特权。 但是,表露自我永远存在风险,因为人们无法得知倾听的那个人能否理解自己的表达,能否接纳一个独特的他人。所以这依然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但又是让我们在人群中找到归属的方法。 (洗尽凡心摘自天地出版社《情绪的重建》一书,小黑孩图)
1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