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留取丹心

时间:2024-03-07 09:22:32

留取丹心

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眼睁睁看着希望,而且是最后一线希望,在眼前被摧毁。这种痛苦,超过死亡。 740年前,1279年的3月19日,在今天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箭矢呼啸,大海燃烧,一场规模罕见的海战已近尾声。当凶悍的元军执刀跳过来,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见回天无力,背着小皇帝赵?m毅然投海。绝望中,10多万宋朝军民亦相继跳海……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宋朝,就此悲壮谢幕。 在元军战船上,此前被俘的文天祥痛苦地目睹了这一切。4年后,经历了艰难的意志考验,始终不屈的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英勇就义。但是,文天祥真的“死”了吗?一 文天祥死后115年,杭州府钱塘县,一个叫于仁的中年男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位衣着华丽的神仙,告诉他,我为大宋奔走,却不能救大宋于水火,实在遗憾。我现在看到大明再过几十年有亡国之忧,我不忍心我华夏民族再遭遇劫难,因此打算投胎做你们于家的子嗣,以待他日拯救大明于水火。这位神仙很清楚地告诉于仁,他是文天祥。于仁吓坏了,赶快逊谢说,不敢当,但神仙转眼就不见了。 于仁从梦中惊醒后,听见婴儿的啼哭声——他的儿子诞生了。于仁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这个故事,见于《先忠肃公年谱》,为于谦后人所撰。 今天看来,于谦系文天祥投胎,应该是其后人演绎,寄托了真挚的想象,但于谦绝对是文天祥的真粉丝。史载,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 于谦能够名留青史,绝对不是因为他口才好。众所周知,人性最为幽深复杂,心里想的,跟嘴上说的,有时完全是两回事。在于谦那个年代,崇拜文天祥是件时髦的事,言必称文天祥为偶像甚至说本人乃文天祥转世,能够为自己赢得不少加分。 但是,真正检验一个人的,不在于他说什么,而在于他做什么,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做什么。 于谦被后人推崇的,是他在“土木堡之变”后,挺身而出,拯救了大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发生在距今570年的1449年,当时一个嚣张且愚昧的太监王振,忽悠皇帝御驾亲征,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结果被瓦剌(蒙古一部)乘机在土木堡(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包围,明军仓促应战,一败涂地。这是明朝开国以来打得最窝囊的一仗,20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66位大臣战死,明英宗朱祁镇当了俘虏。这也是明朝由盛到衰的一个转折点。 明军溃败的消息传来,京城惊恐,似乎末日来临。一面是挟胜而来的瓦剌骁勇骑兵,士气正旺,以为北京唾手可得;一面是留守京城的残余老弱士卒,惶恐不安,不知京城何日沦陷。看上去实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怎么办?有人建议迁都,但时任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作为兵部尚书的部长已在土木堡殉难)的于谦站出来,说,不可! 史载,“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此刻,于谦绝对是文天祥附体——当年,元朝军队大举南下攻打南宋时,宦官董宋臣也对宋理宗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不能迁都!中国虽大,但放弃了北京,后患无穷!于谦说服了大家,接下来,他精心组织北京的防御,并亲自披甲出战,在城下击败了瓦剌大军,确实如他父亲梦中所闻,“拯救大明于水火”。 北京保卫战胜利8年之后,1457年2月16日,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于谦被冤杀。《明史》评价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二 无独有偶,于谦死后144年,在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一个男婴诞生了。此前,他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见《明史·史可法传》:“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可法”之名,即效法文天祥。 “托梦而生”自然也有演绎成分,但无疑寄托着父母对他的期许。跟于谦的时代不一样,史可法出生时,大明王朝已经岌岌可危,亟须力挽狂澜之人。 1645年5月20日,在清军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破,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平静地迎来死亡,时年44岁。当时清军围城已久,明军分崩离析。清军多次劝降,史可法坚拒,殉难后,在乱军中连遗体都没找到……他一生崇拜文天祥,如果学习自己的偶像,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还愿意吗? 史可法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在明末清初、山崩地裂之际,史可法不是一个人在坚持,而是有一个舍生取义的群体。其中很多人,均以文天祥为榜样。 傅冠,崇祯朝的大学士,清军打来时,他已被弹劾在家,因不愿投降,藏身于福建邵武一门生家,却被门生出卖,献给清军。清军将领对他很恭敬,劝降,坚决不从;再劝,他先剃发,坚决不从。清军大怒。此刻站在死亡面前的傅冠,说出了一段话,至今仍荡气回肠:“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我乡先进也。吾乡无叩头宰相,但有断头宰相耳!”文文山,即文天祥(号文山)。傅冠跟文天祥一样,都是江西人。 临刑前,傅冠赋绝命诗:“幻影落红尘,倏忽成今古。名义重为山,以身弃如土。四顾环刀戟,辗转不得死。矢念终不移,皎日有如此。”史载:傅冠被杀时,血溅一地,久而犹鲜。围观的群众潸然泪下,无不感佩他的忠义。 兵部侍郎袁继咸,江西宜春人,也是遭人出卖,献给清军邀功请赏。在九江,清军对袁继咸礼遇甚优,设宴招待,袁继咸就假说自己吃素,酒肉不沾。清军又允诺只要他愿意出面招降江西等地抗清武装,仍委以总督职位,袁继咸断然拒绝。囚禁期间,袁?咸欲自缢殉国,被人发现而没有成功。清军将袁继咸押解至北京,路上,他效仿江西老乡、南宋官吏、诗人谢枋得(号叠山)那样不吃不喝,想饿死以全节义,但最终没有成功。押至北京囚禁后,清廷仍不断以高官厚禄劝降袁继咸。他的一些门生也已经入清为官,环绕而跪,痛哭劝降,均遭到袁继咸的严词拒绝。他仍旧戴明帽、着明服,拒绝朝见清帝。
1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